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敌后战场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1 . 1938年7月,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正式成立。剧团演出时,会在戏台两边挂起“中国气派,民族形式,工农大众,喜闻乐见;明白世理,尽情尽理,有说有笑、红火热闹”的对联民众剧团常年在边区巡回演出,深受欢迎。该剧团的主要任务是(     
A.创新民族文化宣传方式
B.团结工农建设边区政权
C.动员民众投身民族民主革命
D.落实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
2023-06-21更新 | 6286次组卷 | 36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市洋浦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包括抗日战争胜利后,不能变成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社会,但也不能马上变成社会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的、被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在第一阶段上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和建立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这一认识的主要依据在于(     
A.三大改造的制度保障B.反帝反封建的现实需要
C.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D.建立社会主义客观体现
2023-06-04更新 | 167次组卷 | 5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等四地2023届高三模拟(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抗日根据地开展了自下而上的、普遍的、大规模的民主选举运动,在工作中创造了许多适合人民行使民主权利的选举办法,如“票选法”“画圈法”“投豆法”等。这些选举办法的创造与实施(     
A.体现了根据地政权的阶级性B.稳固了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
C.赋予了根据地民众参政的权利D.丰富了根据地民众的生活
2023-05-23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选择考模拟(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75月,英国宣布同苏联断绝外交关系,英、法、德、意等国再次形成反苏、反共统一战线。当年夏粮丰收后,在即将备战的传言下农民开始争相屯粮、惜粮不售,苏联为备战决定建立战时粮食储备机制并大幅增加粮食收购量,政府和民间对粮食的竞争性需求导致粮价迅速上涨,并于几个月后爆发粮食收购危机。对于这个危机苏共高层始料未及,192712月之前国家仅征收到240万吨粮食,仅为计划征收粮食数量458万吨的52%1928年年初,斯大林在考察西伯利亚后认为,在1927年粮食丰收的情况下,余粮征收任务却未能完成的主要原因是:富农在实行“面包革命”,不按规定价格卖粮食给国家,国家必须采取“非常措施”,即根据苏联刑法第107条规定,强制剥夺拒绝按国家规定价格把余粮卖给国家的“富农和投机者”的全部粮食并将他们处以有期徒刑。

——摘编自闫远凤《从粮食危机反思苏联农业政策》

材料二由于环境恶劣以及敌人的破坏,冀鲁豫边区粮食损失严重。仅范县抗战时期就一共损失了粮食约2.8亿公斤。粮食短缺,不利于持久抗战。因此,党和边区政府发出了“要确保战时农产品自给”的号召,区内陆续开展了农业生产建设运动。从垦殖荒地、开展大生产运动和科学种田、提高粮食生产效率等方面提高粮食自给能力建设。抗战时期,边区各种农业生产制度并没有建立起来或者还不成熟,且冀鲁豫边区经常遭受各种灾害,对粮食生产的破坏性极大。为了确保粮食生产活动有序开展,冀鲁豫边区政府积极着手完善生产建设制度。具体措施包括提供危机粮贷、开展减租减息运动两个方面。

——摘编自刘长林、吴明怪《中共冀鲁豫根据地应对粮食危机措施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和中共冀鲁豫根据地粮食危机形成原因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中共冀鲁豫根据地应对粮食危机的成功经验。
2023-05-21更新 | 122次组卷 | 4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选择考模拟(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1937年,中共中央建议将新四军编为八路军的下属单位,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核定新四军编制时则明确表示,“该军归陈总司令诚指挥”;1940年7月16日,为将新四军调离华中,又提出“将新四军加入第十八集团军战斗序列,归朱(德)副长官指挥”。对此认识准确的是(     
A.国民党积极遏制民主力量发展B.中国抗战形势趋于恶化
C.百团大战增强了中共的影响力D.国共两党矛盾日益缓和
2023-05-10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1938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新四军行动方针的指示》:“在目前形势下,在敌人的广大后方,即使是平原地区,也是极便利于我们的游击活动与根据地的创造",要求新四军放开手脚,“在大江以南创造一些模范的游击根据地”。这一指示(     
A.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B.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确立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D.鼓舞了正面战场抗日斗志
2023-05-05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高考全真模拟(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1940年8月23日《新华日报》以专版刊登了“华北交通总攻击战”第一号“捷报”。此“捷报”反映了(     
A.平型关大捷振奋了人心B.敌后战场开始展开反攻
C.新四军重创了侵华日军D.百团大战取得初步胜利
8 .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在各根据地广泛开展了健康知识传播活动,如1941年11月,《解放日报》推出“卫生专栏”,此后共计发表相关文章217篇,内容包括传染病预防、妇幼卫生、战时救护、营养保健等。这类活动的开展有助于(     
A.配合正面战场的军事行动B.改善根据地军民的生活水平
C.抗击日军生化武器的进攻D.增强群众防疫抗疫的组织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图所示为1937-1945年陕甘宁边区的粮食产量和粮食征收量。(     

(注:1担=50千克)
据图可以推知陕甘宁边区
A.农民为抗战胜利做出贡献B.有效地应对了日军的“囚笼政策”
C.土地改革调动生产积极性D.彻底打破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20世纪40年代,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在边区的民意机关和政府中,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在政权工作中,要不断健全民主制度,党员必须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把持包办。这一举措(     )

A.适应了民族战争的形势需要B.体现了工农民主政权的性质
C.巩固了土地革命的社会基础D.壮大了反抗国民政府的力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