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日战争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民族主义是王夫之思想体系中尤为重要的部分.他认为、忠于割据之主是一人之义;忠于天下之主是一时之义;维护民族利益则是古今通义。若一时之义与古今通义相冲突,应抛弃君臣名分,维护本民族利益。

——摘编自陈仁鹏《论王船山民族主义思想的近代嬗变》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潮水般地涌入中国,蚕食传统文化的阵地。这种文化侵略行为,使向来有着文化优越感的封建士大夫们尤为反感。曾国藩的《讨粤匪檄》正迎合了士大夫们的心声,他用维护“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的文化民族主义来口诛笔伐,以图匡正秩序尊卑。

——摘编自文瑶、潘新辉《王夫之民族思想对曾国藩的影响》

材料三   中国需要一种包含着巨大内在张力的普世民族主义,它必须既是民族的,以便实现国家的动员与组织,应对险恶的国际环境;又应该是超越民族的、打开世界视野,从世界历史意义来理解中国……于是共产主义成为中国达致普世民族主义的必要精神介质,进一步,抗日战争使得中国共产党的各种努力与民族救亡嵌合在一起。

——摘编自施展《枢纽》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时代的思想特征及其政治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材料中“汉民族主义”“文化民族主义”“普世民族主义”的内涵及其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东晋思想家张湛为道家经典《列子·汤问》中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作注时,认为愚公面对智叟的嘲讽,仍坚信可以搬走两座大山,体现了“智”与“愚”之辩。唐宋时期,文学家们将愚公移山的故事剥离道学内涵,陆游曾写道:“东郭稍能师顺子,北山未敢笑愚公”,将之作为文学用典,充满诗意和情趣。明朝理学家万鲤则提倡学习要有愚公一样的不可移之志,精诚尽心,体道明理,成为训谕后人的例证。1918年,傅斯年在《新潮》杂志上撰文指出社会的进化,群众的力量,追求自由与进步就是“愚公移山”。

——摘编自李素梅《愚公移山形象的传承与演变考论》

材料二   1945年,中共七大闭幕会上,毛泽东发表题为《愚公移山》的重要讲话。“要使全国人民有这样的信心:中国是中国人民的,不是反动派的。……现在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1957年,山东莒南县厉家寨大山农业合作社,在没有机械设备的情况下,通过一锤一錾凿岭整地、移河改道、植树种田,使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全村面貌焕然一新。毛泽东在读到这个报告时,挥笔写下了“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的批语。

——摘编自《毛泽东选集》第3卷等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立下愚公志,打好脱贫攻坚战”,进一步丰富了愚公移山精神的内涵,赋予其贯通古今的时代价值。

——摘编自《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愚公移山故事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功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两次提及愚公移山的意图,并分析其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愚公移山”传承千年贯通古今的“时代价值”。
2024-04-3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宜宾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545日,苏联宣布废除4年前与日本签订的《苏日中立条约》。194558日,德国战败投降后,东方的战争策源地——日本,依然在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上负隅顽抗。6月,在哈巴罗夫斯克(伯力)设立远东苏军总司令部,任命苏联元帅华西列夫斯基为总司令,并迅速从西线抽调大量兵力和物资器材到远东地区。89日凌晨,苏军航空兵对日军控制的吉林、哈尔滨、长春、沈阳等中国东北主要城市进行空袭,太平洋舰队航空兵对日本军舰实施袭击,完全掌握制空权。同时,地面部队在外贝加尔方面军未遇任何抵抗,迅速越过大兴安岭和戈壁沙漠;远东第一方面军迂回并封锁当面日军筑垒地域,坦克在原始森林中开辟通路,向牡丹江方向实施突击;远东第二方面军在阿穆尔河区舰队协同下,强渡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力沿松花江实施突击。苏军乘胜进军,摧枯拉朽,至14日,推进500公里,完成了对沈阳、长春、吉林、哈尔滨和齐齐哈尔等地日军的分割包围。815日,昭和天皇裕仁录制的语音放送(即《终战诏书》)通过电台向全国广播,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摘编自张燕娟《日本投降前:残忍到极点的日本总决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日战争的历史影响。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以降,中国已进入封建社会末世。经过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之后,在接踵而至的战争和外交危机下,封建落后的中国逐渐成为西方列强嘲笑的对象,代之而起的是屡次被打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弱国形象……由于时代主题的变化。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总体目标更加迫切、仁人志士的救亡运动充分构建了近代中国的正面形象,展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优秀品质。总体上而言,近代中国国家形象在正反两面因素交织下呈现的主要还是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形象,处于国家形象的“沉沦”时期。

——摘编自江轶《论中国国家形象的历史变迁与现实构建》

材料二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摆脱了民族压迫, 实现了民族独立。新中国成立后,坚决贯彻独立自主的方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改革开放40多年来, 中国经济总量稳居全球第二,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大国。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在世界舞台上充分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的生机活力,呈现出一种“强起来”的国家形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表现出愈来愈高的参与度和活跃度,为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推动世界和平稳定发展,不遗余力地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摘编自蒋积伟《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形象的历史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国家形象的特征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近代中国相比,新中国国家形象发生的重大变化并简析其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4·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1919日,中共满洲省委召开常委紧急会议,会议讨论了应对事变的措施并发表了《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发出东北地区组建武装抗日力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号召。1933126日,中共发表《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要求全党在东北的反日斗争中要竭尽全力,利用一切有可能的机会组成全民族的反帝统一战线。“一·二六指示”后,中共满洲省委开辟磐石、汤原、吉东、哈埠近郊等群众基础好、敌人力量薄弱的偏僻山区为抗日根据地,“发动民众建立或巩固当地的抗日政权”。19377月全面抗战开始以后,共产国际发出号召,“国际工人运动以及一切民主和平的力量,有必要和责任用全力援助中国民族的斗争”。在中共努力下,苏联对日态度发生转变,开始支持东北地区中共抗日,打下了合作抗日的政治基础。

——摘编自祁玉红《中国共产党在东北抗战中历史作用刍议》

材料二   1945年,美国负责中国事务的高级官员杜姆怀特提交的一份备忘录曾谈到了美国对华政策;为了保卫国家利益和安全,美国的政策应该是继续支持中国国民党,继续给予它一切所需要的援助,最重要的是,向它提供一切必需的援助以恢复一切失去的领土,尤其是东北。与此同时,尽管苏联已经同国民党政府签订了条约,但还是尽可能给予了中国共产党有限的帮助。苏军还将营口、葫芦岛以及一些机场交给中国共产党武装接管,严防国民党军从海上或通过空降进入东北。还承诺如果国民党军在1115日苏军正式撤退前敢进入东北,苏军将协助中国共产党武装打击国民党军队。

——摘编自候选杰、于耀洲《抗战胜利后三国四方关于东北之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东北抗战中的重要活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胜利后苏联和美国在中国东北问题上的主张,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美苏在东北问题上的做法。
2024-02-05更新 | 8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   全面抗战以来,广大海外华侨同仇敌忾,掀起抗日救国运动高湖。各地侨胞纷纷组织起来,成立抗日团体,从各方面支持祖国的抗战事业。1938年在新加坡成立南洋各属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推举陈嘉庾为主席。

1937-1945年,海外华侨以各种形式捐款捐物,捐款共达13亿余元。捐献的医药品,单是奎宁丸种,价位即达250万元。冬衣募集,南侨总工会负担了50万件。从19392月至9月,先后有九批共3200余人回国参加滇缅,滇黔等交通线的抗战物资运输工作。马来西亚的华侨机器工人不过千人,而应募回国服务者达200人以上。

抗战期间,海外华侨进行抗日宣传,各地华侨报刊均开辟抗战专栏,报道祖国人民英勇奋战的消息,动员华侨声援祖国抗战。经周恩来推荐,胡愈之到新加坡就任《南洋商报》编辑主任,从1941年元旦起,胡愈之每天写一篇社论,把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抗日战争的最新消息、国内发生的重要事件及时在《南洋商报》发布。

——摘编自章伯锋、庄建平主编《抗日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侨支援祖国抗战的方式。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华侨支援祖国抗战的意义。
2024-01-25更新 | 222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1月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作为抗日战争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新华日报》关于日本投降的报道篇目多、关注点全、立场鲜明,有较高的史料价值。1945815日,日本天皇在《终战诏书》中将发动战争的动机归为“同享万邦共荣之乐”。《新华日报》从中读出日本军国主义“徐图再起”的阴谋,遂在823日的社论《再论处置日本》中揭露了日本法西斯对人民的一再“欺骗”和“压迫”。日本投降过程中,《新华日报》在不同主题的社论中,总不忘提醒民众警惕国民党反动派“假反攻之名,行内战之实”,要一以贯之坚持和延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和平民主建国贡献力量。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两座城市投下原子弹,大大加速了日本投降的进程。当时的国内外舆论,把原子弹吹得神乎其神,《新华日报》独排众议,发表时评《从原子弹所想起的》,文章写道:“本来应该是为人类生活的幸福而服务的科学,应用在如此猛烈的破坏和杀伤性的武器,我们相信全人类——特别是全世界献身科学的学者们,一定会有很深刻的感慨的。”

——摘编自金亦炜《抗战时期〈新华日报〉关于日本投降报道的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华日报》的基本立场。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华日报》上述报道的历史作用。
8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冯简,字君策,我国著名科学家、无线电研究创始人。他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毕业后,先后受聘为重庆大学电机系教授、系主任和工学院院长。抗战时,他通过借读、拜学等方式,把战争中流亡到重庆的学生尽可能地吸收到重大就读,只为培养更多的无线电通信人才,缓解国家之所需。此外他在重庆主持修建了我国第一座35千瓦短波电台,即“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整个抗战时期他的电台未曾中断过一次任务。1940年,他主持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电波研究所——交通部电波研究所,随后又创建了中国第一座电离层观测台,从事大气天空对电波反射影响的研究,开启我国电离层常规观测的先河。1947年秋,年过半百的他深入北极圈,在异常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采尝试与重庆作6900公里远距离通信试验,最终喜获成功,他是我国到达北极进行科学研究并获巨大成功的第一位科学家。

——摘编自《抗日战争中的重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冯简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冯简身上所体现的精神品质。
2024-05-10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下学期三诊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依据波茨坦盟国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宣言,迅速解除敌伪军的武装,收复一切敌占城镇交通要道,把沦陷区一万万六千万同胞赶快解救出来……一定要坚决扫除前进途中的一切障碍,逼迫敌伪军向我投降,彻底消灭拒绝投降的敌伪军,收缴敌伪军的武装,占领城镇和交通要道,摧毁敌伪组织和反动势力,维持革命秩序,建立人民政权!

——《解放日报社论》(1945813日)

材料二   1945810日,蒋介石电令各战区:对敌可能之抵抗的阻挠,应有应战准备;并应警告辖区以内敌军,不得向我已指定之军事长官以外任何人投降缴械;对封锁地伪军应策动反正,并迅即确保联络掌握,令其先期包围集中之敌,先期控制敌军撤离后之要点要线,以待国军到达。

——摘编自李新总编《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   日本战败之际,杜鲁门认为,“蒋介石的权力只及于西南一隅……长江以北则连任何一种中央政府的影子也没有”。810日,美国政府下达指令:利用日本军队作守备队,阻止共产党前进,以待美国帮助国民党把军队运送到华南并把美国海军调到中国海港,15日,杜鲁门的《一号通令》要求日本天皇命令中国战区的日本海陆空将领(除满洲外)都向蒋介石投降。根据这一方针,美国大力帮助蒋介石运兵到华北、华东,美国军队在天津、青岛等地登陆,10月下旬起开始助蒋向东北运兵。

——摘编自方连庆等主编《战后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政府在接受日本投降问题上的主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在日本对华投降问题上采取的措施。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政府、美国在日本对华投降问题上的做法。
2023-06-09更新 | 5789次组卷 | 22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4(湖南专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时期,我国船只便已在南海中航行,并以“涨海”称之。晋代渔民便已在南海诸岛从事捕捞活动。宋代官方地图《诸蕃图》中,南海诸岛已正式划入中国版图,政府还派水师巡海至西沙群岛一带。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到南海测量。明清两朝,南海诸岛划归琼州府管辖,并置水师负责巡视和军事戍卫。数百年来,中国沿海渔民在南海诸岛上种植椰树、香蕉、番薯等,并建立了许多供奉神明的小庙,人们还在南海诸岛上发现了大量历代古钱币。

——据吕一燃《中国海疆史研究》

材料二   日本战败投降,依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中国负责南海各岛屿的受降事务。国民政府于1946年5月23日派海军抵达东沙群岛,设置气象台,后又增派军队登岛驻守。1946年11月28日进驻西沙群岛之武德岛。1946年12月15日,南沙群岛接收人员在太平岛举行接收南沙群岛升旗典礼。后又与法国政府数度谈判,收回南沙群岛的主权。1947年,印制了《南海诸岛位置图》,用11段国界线圈定了中国南海海域范围。

——据陈谦平《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收复南海诸岛主权述论》

材料三   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各方同意以和平方式而不诉诸威胁或使用武力,由直接相关的主权国家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原则,通过友好磋商和谈判解决他们的领土和管辖权争端。宣言作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地区层面处理南海问题的首份政治文件,意义重大。

——据李金明《从东盟南海宣言到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我国古代南海诸岛开发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民政府能够收回南海主权的原因,并简要评价国民政府的举措。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签署对处理南海问题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