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3 道试题
1 . 如图是20世纪50年代~21世纪初“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情况”图。影响这一数量变化的恒定因素是我国(     
A.坚持“一边倒”外交方针B.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断开拓国与国交往新路D.实行改革开放增强国力
2023-01-23更新 | 89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工作逐步展开,中国在国际社会、国际关系体系中赢得了应有的一席之地,为以后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重大、更积极的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建国初期,新政权从国民党政权手中接管经济已到崩溃边缘的烂摊子:从人口、国土面积看是个大国,从国力看是名副其实的弱国。在两极对峙的国际形势下,不加入某个阵营是不现实的。

——杨泽喜《建国初期中国现实主义外交战略选择》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到国际形势的客观限制和新中国外交经验缺乏的制约,新中国的外交实践较多地体现为社会主义国家与周边国家的双边外交。由于国际形势的发展,中国又成功地进行了多边外交实践,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打开了中国的外交局面。

——摘编自陈玲《建国初期多边外交的实践及分析——以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为例》

材料三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外交以传统外交为主,偏重于政治和安全领域,外交决策权高度集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适应全球化、区域化和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形势,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和整体性外交的模式。

——摘自杨洁勉《新中国外交 60 年:实践特点和理念演变》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确立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发点及原则。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双边外交和多边外交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其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与新时期相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突出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外交为世界外交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3 . 1949年6月,毛泽东提出“一边倒”外交战略;1964年7月,毛泽东提出“第二中间地带”理论,即整个西欧、大洋洲、北美的加拿大和亚洲的日本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是“对美国是不满意”的重要力量。这一变化说明(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B.调整了以苏联为主的外交政策
C.加强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D.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2023-01-21更新 | 434次组卷 | 14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时代塑造青年,青年创造历史。在社会变迁中,共青团活动都带着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建国后共青团的主要活动(部分)

时间共青团活动
1954年在北京苏联展览馆工地上诞生了全国第一支青年突击队。青年突击队活动是以提高生产率、加快建设速度为主要内容的活动。
1955年团中央发出《关于组织青年参加边疆建设问题的一些意见》,广大青年热烈响应号召,迅速掀起一个全国性的垦荒热潮。
1957年党中央要求共青团“团结全体青年积极参加建设社会主义的劳动,以便尽快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共青团积极响应
号召,带领广大团员和青年积极地投入到经济建设的各项事业中。
1963年共青团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国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学习雷锋”的教育活动的通知》,广大青年提出了“像雷锋那样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口
号,此后学习雷锋活动的持续开展,一直延续至今。
1983年共青团在企业团组织和青年中开展以“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五小”智能杯生产竞赛活动。
20世纪90
年代以来
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服务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共青团主要开展了青年志愿者活动和青年文明号活动等活动。

——摘编自李星《浅析建国后不同历史时期共青团活动及其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史实,以“时代的青年”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1-15更新 | 389次组卷 | 10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如表是新中国成立后采取的部分措施。新中国这些举措旨在(     
1949年10月,中国海关总署成立。随后公布新的海关税则,并由国家管制对外贸易,实行进出口许可证制度。
1950年1月至9月,北京、天津和上海的军管会先后宣告收回或征用美国、英国、法国、荷兰在当地的兵营。
1950年7月,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发布:外轮一般不准在中国内河航行,只有在特定条件下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悬挂中国国旗,严格遵守中国的法令和规定方可驶入。
A.确立独立自主的外交理念B.贯彻“一边倒”外交方针
C.稳定秩序以巩固人民政权D.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完整
6 .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积极开展中日两国的外交活动,于1952年5月实现了日本代表第一次访问新中国,开始了中日民间经贸往来,签订了第一个中日民间贸易协议,后来被日本称之为“破冰者之旅”。这反映了新中国(     
A.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B.积极营造睦邻友好的外部环境
C.与日本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D.开始打破西方国家的孤立封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1949年3月,天津郊区开始土地改革。在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天津市人民政府结合津郊地区的地权分配、剥削关系、郊区与城市经济密切相关等特点,制定郊区的土地改革政策, 这与以往的土地政策有很大的不同。该政策旨在(     

A.稳定社会秩序进而恢复城市经济B.消除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影响
C.推动土地改革从农村扩展到城市D.为平津战役的胜利奠定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A.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B.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
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
2023-01-11更新 | 1167次组卷 | 107卷引用: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近代以来,不同时期对华贷款最多的国家不断变化,1840~1911年是英国,1911~1927年是日本,1927~1949年是美国,1949~1960年是苏联。对上述变化理解最全面的是(     
A.中国国家实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B.世界上主要国家对华政策性质的变化
C.近代以来中国对外援依赖程度的变化D.国际局势影响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2023-01-07更新 | 3973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为了赢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截至1952年5月底,东北地区捐款6525.08万元,可购战斗机435架;华北地区捐款6795.06万元,可购战斗机453架;华东地区、中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内蒙古等其他的地区和个人也纷纷进行了捐款。这体现出抗美援朝时期(     
A.武器主要来自人民捐赠B.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C.民族凝聚力的空前增强D.工农增产支援前线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