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国初期,国家为推进扫盲运动编印了大量的农民识字课本,其中人教版《农民识字课本》四册目录统计大体如下:

目录类别目录示例篇目合计
歌颂领袖《歌唱毛泽东》11
歌颂中国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5
歌颂祖国《美丽的祖国》10
阶级意识教育《工农团结》5
中外关系《把刺绣献给斯大林》5
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7
镇压反革命《镇压反革命》2
国家建设成就《修筑成渝铁路》5
农村合作组织《杨家村的合作社》5
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代表》3
解释自然现象《雷和电》3
介绍科技《邮政和电信》5
农业生产科技《治乌麦》5
生产分工《全家生产计划》2
卫生常识《人为什么要喝水》10
度量衡常识《斤两》2
应用文写作《借杂》10

——摘编自张鹏《1950年代上海郊区农村扫盲与农民思想文化教育》


请依据表六中的局部或整体信息,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证。(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按《荀子·君道》的解释,“治理”即“统治、理顺”,治理思想在中国广博而久远。西周重视宗法礼治,认为“礼崩则乐坏”。孔子生于乱世,推崇克己复礼,孟子突出民本主义,认为维护人民利益才是治理之道。汉帝国则把军事力量与文明教化结合起来,外儒内法,巩固大一统。明清坚守德刑兼济的治理思想,各自延续国祚二百多年。

——摘编自蓝志勇《东西方历史经验中的治理思想》

材料二 在伯里克利看来,治理关心、参与。他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表达了雅典城邦最盛行的治理思想: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就是那些最忙于他们自己事务的人,对于一般政治也是很熟悉的。

——摘编自晏绍祥《任人评说的古代希腊民主治理体系》

材料三1949~1956年,“进京赶考”的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方面向人民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她建立了亚洲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创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制度,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并在工业生产领域有了重大建树。七年间中国表现出从未有过的自信与坦然,世界为之侧目,昭示着这片古老土地上新的复苏。

——摘编自马晓军《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治理思想的精髓。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古代雅典的治理思想。
(3)根据材料三,用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对中外治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中国国家应允由诸国分应主办,会同酌定数处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处。今诸国驻防之处,系黄村、郎坊、杨村、天津军粮城、塘沽、芦台、唐山、滦州、昌黎秦王岛、山海关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辛丑条约》

材料二   经过了东北的辽沈战役、华东的淮海战役、华北的平津战役,国民党反动派剩下的最大的军队就是放在长江以南的这一战线上,他们再没有比这更大的有组织的军队。渡江歼灭了敌人四十多万,就表示国民党再没有有力的抵抗了。这胜利在政治上表示了反动的南京政府的灭亡。

——摘编自邓小平《从渡江到占领上海》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条约签订的影响。
(2)简述材料二相关战役的重要结果,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积极筹建新中国的相关史实。
2021-01-14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1届高三1月选考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的成立,沉重打击了世界殖民体系,大大增强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将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战线打开了一个大缺口,对于改变世界政治格局,维护世界和平、正义,推动世界走向进步和光明,具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同时,也鼓舞了亚、   非、拉被压迫民族的反殖反霸和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新中国的诞生证明了一条真理: 中国必须走自己的路。西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照搬别国无产阶级革命经验也不会使中国走向新生,中国革命是沿着中国共产党人所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取得胜利的。按照这一逻辑,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现代化建设,也应该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苏联建设经验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

——摘编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   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5 . 政治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发展的趋势和重要环节,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发展有着自身发展的历史性、现实性和前瞻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不能搞西方那一套。社会主义国家有个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干一件事情,一下决心,一做出决议,就立即执行,不受牵扯。……就这个范围来说,我们的效率是高的,我讲的是总的效率。

材料二   为什么放弃联邦制而采取民族区域自治?(1949年)97日,周恩来向政协代表作过解释:“中国是多民族国家,不管人数多少,各民族间是平等的。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但是今天帝国主义者又想分裂我们的西藏、台湾甚至新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希望各民族不要听帝国主义者的挑拔。为了这一点,我们国家的名称,叫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不叫联邦。”

——摘编自陈扬勇《〈共同纲领〉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述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在中国民主政治中的历史地位。
(2)据材料二,分析新中国放弃联邦制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进步意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朝推行较为开明的治边政策。唐王朝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以各边疆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围作为羁縻府、州行政区划的基础,并在众多的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由都护府直接管理,再统于唐王朝中央政府。为了维护辽阔边疆地区的安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军、城、镇等皆有使职专领,都有兵力配备,并可随时调派边疆民族军队作为补充。唐王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边疆民族总体上讲是以怀柔、招抚为主,采取和亲和册封政策,以改善或加强与边疆民族的关系。为了巩固对边疆的统治,唐王朝也采取了积极开发的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等。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治边政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1941年国民党五届八中全会通过了《边疆施政纲要》,提出了边疆治理和边疆开发的方略。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国民党政府在边疆治理上都不注重族际治理,而是采取区域治理的方式,从而逐步构建起个区域主义取向的边疆治理架构,取代了长期存在的族际主义取向的边疆治理架构。但是,国民党政府在边疆治理方面没有什么大的建树。

——摘编自周平《我国的边疆治理研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党政府边疆治理的特点,并分析国民党边疆治理没有多大建树的原因。

材料三   中国边疆治理问题历来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要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了一系列治理边疆的新理论和新战略。党的十九大为我国新时代背景下的边疆治理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理念和新方式,为我国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边疆地区的安全、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政治遵循。

——摘编自邢广程《新时代中国边疆治理的新思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代边疆治理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70、80年代,清政府向美国和欧洲分批派遣留学生,总计200余人。留学生侧重学习军事或与之密切相关的各门专业知识。多数人回国后凭借西学专长,得到了清政府的重视和任用,如严复、詹天佑等。

——摘编自《近代留学生与中外文化》

材料二   甲午战后,赴日留学出现高潮,到1905年,留日学生达8000余人用兵中多为自费。在孙中山发动反清革命中留日生成为骨干力量,辛亥革命时留学生起到了关键作用,如邹容、黄兴等。民国时期,从世界各国归来的留学生成为社会变革的核心力量。他们中涌现出一批中国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奠基者和代表人物,而且随着中国革命的发展,产生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革命家。

——摘编自《百年留学潮与中国现代化》

材料三   1949年12月,在中央文化教育委员会领导下,成立“办理留学生回国事务委员会”,动员国外留学生早日回国,统筹解决回国留学生的工作和生活安排。50、60年代,2500多名旅居海外的专家、学者,放弃了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回国效力,为新中国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如邓稼先、钱学森等

——摘编自《中华留学教育史录》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留学生留学和归国情况的变化及其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留学生归国的原因。以近代以来一位杰出的留学归国历史人物为例,简评其志向情怀和历史贡献。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34年,后金(注:清前身)统治者在不改变蒙古原有习俗的基础上,对原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蒙古各部,实行重新编旗划界的盟旗制度。旗具有行政与军事合一的性质,旗之上设盟,商讨各旗的重大事务。后金政权中设置与六部平行的“蒙古衙门”,后更名为理藩院,制定《理藩院则例》和《蒙古律例》等,作为统治蒙古的主要政策。清朝统治者还实行“北不断亲”的策略,历代皇帝将蒙古王公子弟招为“额驸”,建立姻威关系。“以黄教柔顺蒙古”,是清朝统治者抚驭蒙古的重要政策之一。清政府严禁蒙古各部之间通婚来往,限制蒙古各旗之间直接联系,禁止内地汉族农民到蒙古地区开垦耕种土地。清朝政府严格禁止蒙古贵族延请内地书吏,并严禁蒙古人学习汉语、汉字,更严禁蒙汉通婚结亲。

——摘编自卢明辉《略析清朝前期治理蒙古的几项重要政策》

材料二 1945年10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内蒙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内蒙古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区域自治。”1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成立。经过一年多努力,大部分民族上层人士被团结起来,民族民主统一战线日益壮大。1947年4月,内蒙古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选举产生内蒙古自治政府,其中蒙古族占87.7%.1949年12月,内蒙古自治政府改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1950年春,农业区的1991个村基本完成村选工作,建立起普选的村人民代表会议,产生村政府委员,成立了村人民政府。到1952年底,自治区各级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普遍召开,即使是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在人民代表会议中也有一定的代表名额。工人、农民、军人、医务工作者、爱国民主人士等均占一定比例,其中妇女比例为12.6%.1952年,自治区8个旗(县)代表会议共收到提案11476件。人民群众通过代表会议,广泛提出了对各项工作的意见,发挥了对政府工作和干部的监督作用。

——摘编自庆格勒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后内蒙古的民主建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治理蒙古的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国前后中国共产党在内蒙古民主建政的创新 之处及其意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天安门广场的历史变迁


——摘编自陆杨《天安门广场的历史变迁》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论证充分。)
2020-03-14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0届高三10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10 . 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以中国为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雅典国家的出现是在经济发展中直接从氏族组织发展出来的。周人型则是:氏族、血缘组织化在地缘组织之中,汉语“国家”这个词的组成“国+家”,很有意义地反映了国家形成中的历史现实。西周春秋的国家仍是由城邦组成的,从一开始就有上下领属关系。诸侯分出去的城邦,受诸侯国君的领导,没有哪个国家对它的领土四至有清晰的观念,后在战国时形成领土国家。希腊的古代城邦,都是些独立的城邦国家,在城邦居民管理城邦的权力上,西方古代城邦居民的权力保存并发展下来,出现近代民主;东方古代城邦居民的权力却削弱、最后在实际生活中消失了,我们只有皇权而没有民主。

——摘编自何兹全《中国古代社会及其向中世社会的过渡》

材料二 封建社会,中国女性处于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中,经济方面也无法独立,因而缺乏参政意识。……

1949—1959年中国妇女参政状况表


时间会议女性比例
1949年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10.4%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1.9%
1959年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2.3%

——据百度百科整理

材料三 1949年标志着新中国由观念而成为现实,但对于新生的政权来说,它还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塑造新的国家形象。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新中国建立新的政治秩序和新的经济秩序以塑造新的国家形象,同时推行社会改革,在重建社会结构中,群众运动再次被有效地加以运用,以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通过“翻身”意识等建立“积极的国家形象”,并赢得广大民众的普遍认同。拒绝“继承”旧中国一切外交“遗产”,从而“在整个战略上处于主动地位”,这极大地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摘编自周良书《“新中国”观念的生成和国家形象的初步建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古希腊相比中国早期国家形象的不同。
(2)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古代妇女缺乏参政意识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概括表格反映的1949—1959年中国女权状况。分析出现这状况的政治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新中国塑造新国家形象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019-04-15更新 | 146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临夏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