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如表为我国“一五”计划的基建投资比重(%)分配表,表格中的空白处应当填写
农林、水利轻工业重工业运输、邮电贸易、物储文教、卫生城市公用其他
7.66.5219.237.23.7……

A.51.68
B.2.0
C.18.5
D.9.0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表所示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领导人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部分言论。这些言论(       
11952年,刘少奇认为“除开必要的国防”,应该是“首先恢复农业及一切可能恢复的工业,其次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以及少数必要的重工业,然后发展重工业”
21953年,周恩来在谈论“过渡时期总路线”时称;“只看到重工业而不看到轻工业,那就会犯错误”,“必须相应地发展农业”,“农业发展的速度要与工业发展相适应”
A.肯定了苏联模式的优势地位B.要求不同产业协调发展
C.助推了国民经济的复苏步伐D.强调工业的主导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下表数据变化表明当时我国(       
20世纪50年代中国经济成分变化表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0

A.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建设任务完成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D.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2024-04-11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朱元璋采取鼓励垦荒政策,至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全国人口数大约为7270万,清朝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增长,至道光二十年(1840年),人口总数增至4亿3千多万,达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高峰。人口的快速增加导致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当时的学者洪亮吉觉察到这些问题,提出了调剂人口的思想,但没有被重视。

民国初期,国事衰败,“人满之患”的弊端日渐暴露。以《东方杂志》为代表,众多报刊积极刊登人口研究文章。这些文章运用西方马尔萨斯人口论和社会调查的方法,反对人口增殖的传统人口观,试图通过人口品质提高、优生手段达到民富国强的目标。

下表为《东方杂志》涉及人口研究的文章统计表:

文章篇数(部分)涉及人口理论9篇,强调生育控制4篇,人口调查15篇文章作者(部分)陈长潇、潘光旦、孙本文、乔启明(人口学者),竺可帧(气象学家)、彭家元(农业学家)、张荫麟(历史学家)

——摘编自任惠玲《洪亮吉人口思想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比较及启示》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呈现阶段性特征,人口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变化。50年代经济建设中“深深感受到不是人口太多,而是人手不足”,彼时“人多力量大”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加上受苏联鼓励人口增长的影响较深,党和政府对生育行为进行嘉奖。“鼓励”性人口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过快增长与社会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不断凸显,1957年马寅初著作《新人口论》深入剖析了当时中国的人口问题,60年代国务院首次提出计划生育。1978年“实行计划生育”第一次被写进《宪法》,国家明确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21世纪后,我国又面临人口老龄化加剧、年轻劳动力短缺等问题,2016年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摘编自马红鸽、贺晓迎《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口生育政策变迁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人口快速增长的历史背景,概括民国初期人口研究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后影响我国人口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历史上人口发展变化带来的启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一五,计划前后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在工农业净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动情况。这反映出"一五,计划时期
年份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192982.5%11.0%2.5%
195672.7%12.5%10.8%
195716.3%18.1%19.1%
A.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指导方针
C.农轻重比例出现严重失调D.农业是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
6 . 下表是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及人数比例统计表(部分)。据此可以得出
项目中共党员无党派工人农民解放军归国华侨少数民族妇女
人数668284100636030177147
比例54.8%23.16%8.16%%5.144.89%2.45%14.43%11.99%
A.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B.奠基于多党制基础上
C.代表经协商推举出来D.具有直接民主的特征
2022-04-05更新 | 1260次组卷 | 16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7 . 下表为“一五”计划时期,国家制定的基本建设投资及经济发展速度比例表。据此可知,当时我国
类别金额比重发展速度(年均增长)
农林水力等32.67.6%4.3
工业248.558.2%轻工业11.2%14.7轻工业12.4%
重工业88.8%重工业17.8

A.致力于建设工业国家宏伟目标B.受欧美工亚化发展战略的影响
C.发展重工业成为党的工作重心D.经济结构已经出现了严重失衡
8 . 下表为1952—1958年,我国女职工人数变化情况统计。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年份
女职工
1952年1954年1956年1958年
人数(万人)184.8243.5326.6810.8
占职工总数的比例11.69%12.95%13.95%17.89%

A.工业化建设劳动力不足B.职工性别比例不平衡得到了解决
C.注重培养女性技术人才D.经济建设促进女性社会价值发挥
9 . 下表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国民经济各部门基本建设投资分配表,表中数据主要反映了
总计工业农业水利林业运输邮电贸易银行物资仓储文化教育卫生城市建设其他
总额(亿元)427.4248.532.682.112.830.8164.6
比重(%)10058.27.619.237.23.71.1

A.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特点B.全面建设的指导思想
C.已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D.城市化水平有所提高
10 . 下表是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19521953195419551956
农业总产值461510535575610

出现表中农业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进行
B.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大跃进”的发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