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项目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
时间1950195219581982
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个体土地所有制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扩大规模,提高公有化程度(“一大二公”)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实质社会主义革命超越生产力水平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小农)

材料二   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步,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和肥西县成为包干到户和包产到户的策源地。根据邓小平的讲话精神,中共中央于1980年召开座谈会,形成《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纪要。随着文件精神的贯彻执行,以“双包”著称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向前发展,到19826月,全国实行这一制度的生产队达到71.9%。

——摘编自杨凤城主编《中国共产党历史》


(1)请为材料一的表格拟定一个合适的名称,并将表格中的空缺内容补充完整。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农村改革的特点,并说明这场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
2023-01-04更新 | 26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2023届高三12月模拟历史试题
2 . 1949年,中年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建国七十年来,新中国取得巨大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时段)“新中国”一词内涵的历史发展脉络
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有为为改变清王朝危机,设想在巴西建立和管理殖民地时首次提出了“新中国”的概念,希望通过向外移民来挽救民族国家危机。
五四运动前后国人纷纷提出建设“新中国”,各种“新中国”构想的呼声覆盖全中国,“新中国”一词的涵义进一步深化,囊括了民族独立的内容。
1921年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从概念和实践两方面深化了“新中国”的内涵,并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新中国”一词的无限能量释放出来。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所要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1)阅读上述表格,提炼“新中国”的基本内涵,并从国家政治建设的角度阐述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材料二   (1949年9月30日)二点即乘车赴中南海怀仁堂,开第一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次大会。最要者为通过《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及选举中国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与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及全体委员……及全体代表由车运至天安门外之广场上,为过去反抗帝国主义、封建魔王而殉难之志士以及解放军之烈士纪念碑奠基典礼。

——节选自《竺可桢日记》


(2)根据材料二指出会议体现的精神,并结合所学分析这次会议的影响。

材料三(1954年9月20日)三点至怀仁堂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今日通过国家大宪章,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宪法,所以外国记者亦特多……票写好后分为八组,十个票箱投票。票上有汉、藏、蒙、畏吾儿四种文字……主席团开会,周总理主席,说明廿二号的政治报告因翻译蒙、藏文需时,延期到廿三日。

——节选自《竺可桢日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2020-01-07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新东方】2019新中心五地068高中历史
3 . 数据背后有历史。仔细阅读表格,下列选项中解释正确的是
A.为“三大改造”开始奠定了基础
B.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C.开始改变新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D.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国家工业化建设开始
4 . 前爆发的“五四”运动,如一道闪电照亮了一个民族前行的道路;70年前成立新中国,则使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纪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五四运动成为文化革新运动,不过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那个时期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一个壮大了的阵营,这就是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所组成的阵营。而在“五四”时期,英勇地出现于运动先头的则有数十万的学生……

五四运动是在当时世界革命号召之下,是在俄国革命号召之下,是在列宁号召之下发生的,五四运动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选自毛泽东《在纪念五四运动胜利20周年时对青年的讲话》《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大事记(20世纪50年代中期部分)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
1954年9月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经过充分审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3—1957年中央人民政府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6年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953年12月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分别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万隆会议

——编自高中《历史》教科书(人民版)必修1、


(1)根据材料一,归纳毛泽东关于“五四”运动的基本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五四”运动的重要历史意义。
(2)新中国的成立,为国家各方面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根据材料二表格所列资料及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在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的重大变化。
2019-04-27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浙江省“温州十五校联合体”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数据背后有历史。仔细阅读表格,下列选项中解释正确的是“一五计划”的基建投资比重分配(%)
农林水利轻工业重工业运输邮电文教卫生城市公用其他
7.66.5251.6819.27.23.71.1

A.为“三大改造”开始奠定了基础
B.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C.开始改变新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D.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国家工业化建设开始
6 . 表格为国务院集中众多科学家编制的《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中的部分章节,从而在全国掀起“向科学进军”的热潮。该规划制定于
A.一五计划期间B.文化大革命时期
C.改革开放新时期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时期
2016-11-18更新 | 6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浙江省学军中学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7 . 建国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总体发展趋势良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写道,自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初,中国的工业和农业的年增长分别为10%和3%左右,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6%。

中国1952——1983年国民生产总值曲线图(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绘制)
材料二 我国居民家庭消费水平比较(未考虑价格因素影响) (单位:元/人)

最低收入户
低收入户
中等收入户
高收入户
最高收入户
1985年
456
551
724
963
1164
2008年
4533
6195
10345
17888
26982
2008年比
1985年增
长(倍)
8.9
10.2
13.3
17.6
22.2

材料三 全会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
——摘自2010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
(1)读材料一图表,1953——1983年这三十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整体很快、中间也经历
了几次波折。结合史实,分别概括图表中时期I和时期II的经济发展成就,并分析
其原因。1978——1983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什么?(10、
分)
(2)分析材料二表格所反映的现象,并指出其出现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重申了哪些经济发展
战略?为实现共同富裕,全会提出了哪些建设性主张?
2016-11-18更新 | 24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一中201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
8 .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经济建设的本质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一五”时期起到“四五”时期,我国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涉及冶金、汽车、机械、煤炭、石油、电力、通信、化工、国防等诸多领域……在铁路、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有明显的进展……在毛泽东生前,中国不仅已经能够自行设计和批量生产汽车、飞机、坦克、拖拉机等,而且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导弹和人造卫星。这些进展,使全世界为之震惊。同时,我们还通过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提倡科学种田,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在计划经济体制中引进市场机制阶段。这一阶段的改革最先在农村展开,拉开了整个中国改革的序幕。第二阶段: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阶段,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第三阶段:建立市场经济体制阶段,以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新阶段。第四阶段:以党的十六大为标志,我国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完善阶段。第五阶段:以党的十八大为标志,我国进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阶段。

——摘编自白永秀《新中国70年经济改革发展的历史回顾、成就、问题与展望》

材料三   下表是根据《中外历史纲要》教材等整理的“新时代十年”大事件(部分)

时间进程
2012中共十八大,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2013习近平首次向国际社会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2017中共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2021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召开
2022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建成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

(1)根据材料一、用一句话概括这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并结合所学简述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指出在“第三阶段”“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过程。
(3)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根据材料三概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式现代化经济建设”积累的宝贵经验。
2024-02-07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下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的变化,据此可知(       

年份

项目

1952年

总产量

1.64亿吨

130.4亿吨

135亿吨

0.65亿吨

比1949年增长

36%

193%

754%

105%

1957年

总产量

1.95亿吨

64亿吨

535亿吨

1.3亿吨

比1952年增长

19%

26%

296%

100%

A.优先发展重工业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B.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阻碍工业化建设
C.“大跃进”运动导致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D.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2024-03-22更新 | 159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根据下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这次大会(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及比例统计表(部分)
A.通过了新中国的建国纲领B.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
C.宣告了中央人民政府成立D.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原则
2023-01-05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