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涵,是以中国近代以来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历史积淀的。中国近代对此进行探索的历史逻辑,是从洋务运动经过维新派再到革命派,表现了探寻现代化道路和文明新形态的起步与转折,即在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及其文明的同时,把目光开始转向社会主义,试图以此使得中国后来居上。五四运动以后,经过长期摸索,中国现代化道路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中国人用自己的脚踩成的路。

摘编自陈卫平《寻求中国现代化道路和思考人类文明新形态》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提出了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构想。毛泽东指出,把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是我们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方向和基本点。与国家工业化相适应,毛泽东提出了政治民主化和建设“现代文化”。这些构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邓小平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面对世界形势的变化,意识到“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摘编自郭艳梅《对中国现代化历程的回顾与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探索现代化的“起步与转折”的内涵,并分析中国现代化道路在五四运动后发生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构想”在改革开放前的实践及其成果。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
2 . 制定“一五”计划时,我国就开始规划并决定借助苏联援助设计首个拖拉机制造厂。当时,选址颇费了一番周折,哈尔滨、西安、郑州、石家庄、洛阳等地都积极争取,最后定在洛阳。由此可知,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的选址
A.影响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B.与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并举
C.以区域经济布局作为重要参考D.使社会主义工业化提前完成
3 . 1953年10月,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规定“所有收购量和供应量……必须由中央统一规定或经中央批准”。国家在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以后, 1955年对生猪实行派购,1959年以后又扩大到棉、油、烤烟、茶叶、蚕茧、羊毛、牛皮等物品。统购统销制度
A.使城乡的经济联动更加紧密B.为工业化建设提供重要保障
C.是渡过三年困难的应急措施D.改善了农产品市场流通渠道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战后,清政府为发展实业,采取了许多措施。1895年,清廷谕令“多设织布、织绸等局,广为制造”,随后,状元张謇在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1896年,清廷通饬各省督抚“于各省会设立商务局,……各府州县设立通商公所”。1898年,《振兴工艺给奖章程》和《矿务铁路公共章程》颁行,对发明新学新器者,给予各种奖励;同时允准民间招商集股修筑铁路及开矿等。甲午战后的短短6年中,商办企业的资本额较甲午战前的20余年增长了近4倍。20世纪初,清政府推行“新政”,可以说是甲午战后清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继续和发展。

——摘编自朱英《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

材料二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产值比例的变化(单位:%)

年份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在工业总产值中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轻工业重工业
19497022.17.973.726.3
195256.927.815.364.535.5
195648.729.621.757.742.3

注:在工农业生产方面,19531956年工农业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1.6%。

——据《中国统计年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战后清政府为发展实业所采取的措施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49~1956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是朱宣威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速写作品。这一作品(     

毛主席指出了光明大道——集体农庄报喜代表团
朱宣成作于1956年
A.反映了民众建立人民公社的喜悦B.体现出土地改革政策赢得了农民支持
C.表明新中国农业政策借鉴了苏联D.反映了农业生产“大跃进”的浮躁情绪
2020-04-2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湘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线上能力测试历史试题
6 . 武汉钢铁公司于1955年3月开始施工。先后有18个省(自治区)、48个城市、1000多家工厂为武钢制造设备和配件。铁道部专门改造车皮,为武钢运输直径为4.8米的高炉炉顶大钟。以上材料反映了当时我国
A.社会主义改造的加速B.工业落后面貌初步改变
C.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D.工业总体布局日趋合理
7 . 我国“一五”计划从1952年初开始酝酿,至1955年2月基本定案,历时4年多,共编制了五次,并在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上通过。这主要反映出
A.国家法律的制定曲折而漫长
B.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C.党内“左”倾错误开始泛滥
D.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本建立
8 . “一五”期间,钢铁厂、有色金属冶炼厂、化工企业,主要摆在矿产资源丰富或能源供应充足的地区;机械加工企业,主要摆在原材料生产基地附近;国防工业企业,除有些造船厂外,主要摆在后方地区。由此可见,“一五”期间的企业布局
A.着眼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
B.推动了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
C.有利于社会生产的迅速恢复
D.避免了重工业投资的盲目性
9 .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合理的是
材料结论
A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近代中国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B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形成
D中国共产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政治协商制度确立

A.A
B.B
C.C
D.D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观察下面柱状图,图中数据的变化表明
A.第一个五年计划已顺利完成
B.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初步实现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
D.我国正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