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61年9月,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来华访问,在参访完包头、太原、延安、三门峡、郑州等地后,蒙哥马利表示,这次访问“使我了解了整个国家自解放以来所获得的进展”,“它向我表明过去的十二年,中国在毛泽东领导下取得的巨大成就”。蒙哥马利之所以有这样的感悟,主要是因为当时中国(     
A.倒向社会主义阵营打破西方封锁B.中共八大正确指明了前进方向
C.通过社会主义改造满足农民需求D.“一五”计划奠定工业建设基础
2024-04-1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十八县(市)二十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在三大改造期间,江西某地供销社主任,因阻止公私合营的货店商贩在乡村集市销售商品,而受到民众控告。最后政府支持了货店商贩。这是因为(     
A.供销社的行为符合政府的规定B.公私合营最终被政府改造成公有制
C.货店商贩的行为属于合法经营D.公私合营改变了江西商业滞后面貌
2024-04-11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十八县(市)二十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3 . 经济建设的实践与探索是近现代中国富强道路上不可缺失的重要推手。

材料一   精耕细作的密集型农业,传统技术发展到了极其完美的水平,中国的经济好像已陷入了一种“高水平平衡的陷阱”之中。西方的干预对中国经济体制的运转,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在过去,由于明清两代政府抑制贸易和航海事业,中国经济变成了内向型的。在19世纪中期战争和叛乱危机中,新活力的诸种因素正在聚集。1860年以后,对外贸易急剧增长,中国建立起它最初的现代企业。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材料三

时期城镇总人口增加数人口移动人数劳动力移动人数人口移动年平均人数劳动力移动平均人数
19821990871565103208814401
19911995497939012020780404
199620001073210237573220301146

——据《中国统计摘要(2002)》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导致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内部因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是什么?简要分析采取该战略的目的。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1978年以后中国人口流动的特点,简要分析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
2023-11-14更新 | 137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孙中山在其三民主义中认为,民生主义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人也就是说,国强才能民富,国强是民富的基础,但民富才是国强的最终目的和最可靠的保证。1912年,孙中山在南同盟会会员饯别会的演说中说道:“中国近代患贫极了,因而在行社会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时,要发展社会生产力,能开发其生产力则富,不能开发生产力则贫。作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政策措施,则是节制资本,平均地权。”五四时期,孙中山在其《建国方略》中指出:“中国今尚用手工业生产,未入工业革命之第一步,比之欧美已临第二革命者有殊,故中国两种革命必须同时进行,既废手工而采机器,又统一而国有之。”作为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富民强国的梦想,虽没能亲手实现,但却同样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引导着后继者们朝着这个目标奋进。

——编自于额《孙中山富民强国的思想及其发展》

材料二   1949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毛泽东在这次会议上指出:和外国人进行合作是允许的,有生意我们就要争取。可见,此时毛泽东已经提出了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发展思路。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经过一系列调查研究,在充分借鉴苏联经验、结合中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确定了经过国家资本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业以及私营商业的工商业国有化方针,并逐渐形成了以建立独立完整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的目标。毛泽东同志指出,在推动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听从党的指挥,并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终究是人民的社会,因此社会主义事业需要依靠人民群众共同努力。他认为,无论党和国家制定出什么样的战略计划,最终执行者都是人民群众,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与支持,所有计划和战略才能够得以实施。

——摘编自徐涛《毛泽东工业发展战略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富民强国思想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工业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下图是1955年8月国务院通过《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提倡粮食节约的宣传画。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建设得以全面的推进B.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C.工业化建设增加了粮食的需求D.农村土地改革取得巨大的成效
2023-09-24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3届高三4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涵,是以中国近代以来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历史积淀的。中国近代对此进行探索的历史逻辑,是从洋务运动经过维新派再到革命派,表现了探寻现代化道路和文明新形态的起步与转折,即在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及其文明的同时,把目光开始转向社会主义,试图以此使得中国后来居上。五四运动以后,经过长期摸索,中国现代化道路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中国人用自己的脚踩成的路。

摘编自陈卫平《寻求中国现代化道路和思考人类文明新形态》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提出了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构想。毛泽东指出,把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是我们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方向和基本点。与国家工业化相适应,毛泽东提出了政治民主化和建设“现代文化”。这些构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邓小平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面对世界形势的变化,意识到“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摘编自郭艳梅《对中国现代化历程的回顾与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探索现代化的“起步与转折”的内涵,并分析中国现代化道路在五四运动后发生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构想”在改革开放前的实践及其成果。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为1952—1957年的各种经济成分比重变化表(单位:%)。这一变化说明(     
年份公有经济非公有经济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
合作经济公私合营
1952年19.11.50.76.971.8
1957年33.256.47.60.02.8
A.国民经济已经全面恢复B.三大改造任务基本完成
C.工业落后面貌开始改变D.过渡时期任务已经实现
2023-07-22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瑞金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49年12月2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通过了省、市、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到1952年底,所有的省、市、县、区、乡,都召开了人民代表会议,人民政府委员会已由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这一变化说明我国(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础奠定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建立
C.社会主义政治体系初步构成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确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到1956年底,全国私营工业户数的99%,私营商业户数的82.2%,分别转变为公私合营或合作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化的实现B.三大改造的进行
C.“大跃进”的进行D.人民政权的巩固
2023-07-1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信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李富春在《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强调:“只有在发展重工业的基础上,才能够显著地提高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增加农业生产和消费品工业的生产,保证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第一个五年计划(     
A.优先进行所有制变革B.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C.借鉴苏联工业化经验D.发挥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