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54年7月,我国自主制造的第一架雅克-18型飞机,从南昌飞上蓝天,8月1日毛泽东发来嘉勉信:“这在建立我国的飞机制造业和增强国防力量上都是一个良好的开始。”这反映了(     
A.工业落后面貌得以改变B.“一五”计划取得显著成果
C.工业分布趋于平衡D.充分发挥了地方企业自主性
2024-02-04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实现经济上赶超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是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经济发展战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产生的绝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被侵略、被压迫者,都是由民族、民主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同时,世界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战争威胁,使得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任务也更加迫切。社会主义只有在经济发展上表现出超过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和速度,才有可能存在和发展。这是战后社会主义国家赶超型发展现和战略形成的根本原因。这种发展观可以苏联的工业化理论为代表。它作为20世纪20年代末到50年代初苏联的主流理论和指导思想,不仅对苏联,也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武力著《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材料二   经过国民经济的恢复和近一年的酝酿,19539月,新中国正式形成过渡时期总路线,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同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启动,重工业的发展被摆在了突出而重要的位置上。重工业优先的工业化战略的确立与迅速推进,直接影响和决定了中国在随后几十年中的经济运行方式和发展轨迹。

——摘编自郑有贵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2012)》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初期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下表所示为(上海)交通大学院系调整前后的专业设置对比。这一调整旨在(     

1950年(调整前)

理学院

数学系

物理系

化学系

工学院

土木工程系

电机工程系

机械工程系

航空工程系

工业管理工程系

造船工程系

轮船工程系

纺织工程系

水利工程系

化学工程系

电信专修科

管理学院

运输管理系

财务管理系

电信工程管理系

航业管理系

1954年(调整后)

大类

系别

机械类

机械制造系

动力机械制造系

运输起重制造系

电机类

电工器材制造系

电力工程系

电讯工程系

造船类

造船工程系


A.服务国家发展战略B.充实国防人才储备
C.引入苏联教育模式D.强化基础科学研究
2023-03-26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2022-2023学年高一3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据统计,1957年,新中国工农业总产值达1241亿元,比1952年增长67.8%;1957年国民收入比1952年增长53%;1957年工业总产值超过原计划的21%,比1952年增长128.5%;1957年手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83%.平均每年增长12.8%。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国民经济的恢复B.三大改造的完成
C.“一五”计划的实施D.美苏两国的支持
2023-03-26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2022-2023学年高一3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经过长期战争的破坏,本来就脆弱的中国工业更加落后。1949~1952年,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推进,以及国内经济状况的逐步好转,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9528月,中财委颁发的《关于编制五年计划轮廓的方针》中明确提出:“今后五年(1953~1957年)是我国长期建设的第一阶段,其基本任务是为国家工业化打下基础,以巩固国防,并保证我国经济向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摘编自王天伟《中国产业发展之路》

材料二   尼克松访华后,中美之间的关系开始不断深入发展,中国得以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并改造、优化以军事工业、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结构。而大量进口技术和设备需要巨额外汇,中国由此开始向西方贷款,引进外资,以出口创汇为目标建立特区,渐进地对外开放。同时,为应对开放带来的挑战,改善政府财政能力,我国开始了以提高效率,增强活力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机制逐渐形成。随着我国工业体系的调整、完善,我国工业体系参与国际竞争,开始进入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中心的工业化进程。

——摘编自梁孝《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建设的主要任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建设的新变化,并简析其成因。
6 . 1953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一切部门都要坚决削减那些可以削减的,可以推迟的,或可办可不办的事业拨款;有计划地坚决地精减冗员,节约支出;动员党政军民特别是农民注意节约粮食。这一指示(     
A.增强了中央治理经济腐败的能力B.不利于改善农村地区生活水平
C.为抗美援朝提供了财力物力支持D.有利于筹集工业化建设的资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54年11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专门召开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到1957年农村党员人数要达到600万,党员人数超过50人的村镇,可以建立总支部,行政村和合作社一级也要建立基层党组织。到1966年底农村党员达到了630万,比1953年增长了近100%。这一时期农村党组织建设(     
A.与基层自治制度相辅相成B.使人民政权开始扩展到农村
C.有利于人民行使民主权利D.推动了农村阶级结构的调整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是新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简表(部分)

年代石油工业的重大发展
19491952燃料工业部成立,确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1952年底生产人造石油(油母页岩油)达24万吨,为1949年的3.6倍。
19531959党中央明确提出“大力地勘察天然石油资源”,陆续发现克拉玛依等31个油田和12个气田,1959年全国石油产量达373.3万吨。
19601977燃料工业部改组为石油工业部,建成大庆、大港、胜利等大型油田,原油产量提高,并向日本等国出口创汇。
1978—今天先后成立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等;在超低渗透油藏开发、稠油热采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我国石油需求量和进口量猛增,至202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建立和完善战略石油储备成为一项迫切的工作。

——据《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我国存在的能源安全问题及其对策》

材料二   19736月,石油输出国组织(0PEC)决定将原油价格提高70%,并以每月5%的速度逐步递减产量。这次中东石油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能源危机,并持续至20世纪80年代初。在此期间,不论是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还是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都不得不面临“工业贫血”的困境。尼克松政府交替使用紧缩和赤字财政的政策都回天乏术,而勃列日涅夫则更加笃信苏联体制能克服能源危机……中国,则悄无声息地拉开了一道大幕,震惊了世界。

——据殷建平《上世纪70年代两次中东石油危机给我们的警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在20世纪70年代全球性能源危机诱因下,中国、美国、苏联经济领域发生的变化。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中国应对能源安全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
2022-05-31更新 | 281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全真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9 . 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漫画家缪印堂创作的漫画《敬祝进步》。在那个激情四溢的年代,类似的新闻漫画在各种报刊上频繁登载。这反映了当时

1954年:“你好啊!你的任务超额完成了!”
1953年:“哈!我相信你!”
A.经济建设急于求成B.新闻事业积极响应祖国建设的号召
C.报刊业的迅速发展D.“一五”时期工业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10 . 下表的数据变化,表明我国
20世纪50年代中国经济成分变化表
年份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1956年32.2%53.4%7.3%7.1%0

A.土地改革完成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工业体系形成D.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