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图为1955年全国工业产值分布比例图,该表反映的现象(     
A.体现了新民主主义的特征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的实施
C.统购统销制度已全面建立D.促进了工业结构平衡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1953年以来,在武汉市委“基建第一”、“紧密团结起来,为把武汉建设成为新的社会主义工业城市而奋斗”的口号引领下,新建工业企业32个,其中投产企业29个。国家重点工程青山热电厂、国棉一厂等相继建成,武汉钢铁厂等国家骨干工程开始建设。这些成就(     
A.推动了建国初国民经济的恢复B.是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缩影
C.说明武汉工业水平领先于全国D.得益于国家工业化战略的实施
2023-03-30更新 | 325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郧阳中学等5校2022-2023学年高二4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反贫困探索】

材料一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农村为根据地,以农民为主力军,在农村创立和发展红军,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废除苛捐杂税和高利贷的一切剥削,帮助穷苦人翻身得解放,深入开展农业生产和农民互助合作,以群众运动方式开展劳动竞赛,促进生产发展,根据地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改善。抗战时期,党中央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根据地军民自己动手,开展大生产运动;发放农贷,兴修水利,推广科技,鼓励开垦荒地,鼓励个体农民开展劳动互助合作;保障晋冀鲁豫边区抗日人民的私有财产权,保障农民、小生产者的生存权利。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执行“普遍实行彻底平分”的土地政策,加强了农民群众在土地改革中的权利和地位,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

——摘编自白增博《从贫穷到富裕:中国共产党消除绝对贫困百年辉煌实践》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针对农村的受灾人口和特殊贫困群体,成立了内务部(民政部的前称)负责对农村“五保户”和贫困户的救济,通过为他们发放粮、棉、油等生活必需品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各级政府也积极制定有效措施开展群众救灾工作,并在1952年成立了救灾委员会专门负责管理国内的救灾工作。……到1985年,全国农村农户已全部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逐渐恢复,粮食产量不断增加,大量农民因此解决了温饱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东西部之间的区域发展差距以及城乡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党和国家开始探索实施有针对性的扶贫举措,设立了与扶贫相关的“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1980年),并展开“三西”农业建设支援(1982年),实施以工代赈的扶贫计划(1984年),以解决“老、少、边、穷”地区的贫困问题。

——摘编自樊友凯、钱坤《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反贫困历程及基本经验》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反贫困政策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共产党反贫困政策的变化,并简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反贫困政策演变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52年底,中国部分农村的一些富农、中农为扩大经营去收买贫农土地并对其雇佣;贫农迫于生计典卖土地、农具的情况屡有发生。如在湖北的社会调查中,中农占有劳动力、耕地和农具分别是各阶层水平的108.08%、107.64%、115.9%。这反映出(       
A.消灭地主阶级的紧迫性B.农村土地改革的复杂性
C.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D.国民经济调整的必然性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回顾我国1950年至今的城市化进程,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即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

分期状况
计划经济时期城市化起步阶段(19501957年)1957年城市化率达到15.39%
城市化剧烈波动阶段(19581965年)前期城市化率由1957年的15.4%上升到1960年的19.7%;后来城市化率下降到1965年的17.74%
城市化停滞倒退阶段(19661977年)城市化率从1966年的17.86%下降到197717.55%,基本上处于逆城市化状态
改革开放时期恢复阶段(19791984年)城市化率由1979年的19.99%上升到1984年的23.01%
小城镇高速发展阶段(19841994年)城市化率由1984年的23.01%提高到1994年的28.62%10年间提高了5.61个百分点
城市迅速发展阶段(1994年以来)城市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它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政府更大程度的重视,这时各级地方政府大力推动城市化,各地纷纷建立经济开发区和新城区

——摘编自许迎春《中西城市化发展的比较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其中一个或多个历史阶段提炼出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新中国初期、中国的机械装备工业仍属于修配的性质。到1957年底,中国已经能够自主生产汽车、拖拉机、石油化工设备、发电设备、工程机械、冶金矿山设备等几十种机械装备工业产品,国家建设需要的绝大部分机械装备由国内生产。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苏联对新中国的援助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展
C.国民经济布局的优化D.国家经济建设方针的落实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55年,我国某企业在分配利润时,国家税收占34. 5%,职工福利占15%,企业公积金占30%,资本家红利占20. 5%,企业利润大部分归国家和工人。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A.国有企业改革顺利进行B.生产关系发生深刻变革
C.社会保障制度开始建立D.现代税收制度日臻完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下图是1954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顾生岳先生创作的年画《拖拉机到咱社来代耕了》。该年画反映了当时我国(     
A.基本实现了农业机器化B.农村生产关系的大变革
C.以农业为经济建设中心D.人民公社运动迅速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有学者认为:在一个发展水平甚低、资本极度缺乏的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由于市场机制很难保证稀缺资源流向不具比较优势的重工业部门,因此就需要借助计划和行政命令配置资源。该学者意在说明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A.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B.是实现赶超发展战略的需要
C.是学习借鉴苏联经验的表现D.是特殊国情下的必然选择
2023-01-26更新 | 174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图所示为翁逸之创作于1956年的宣传画《要把社里的猪养得又肥又大》。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我国(     
A.经济建设领域“左"倾思想泛滥B.大跃进导致农村浮夸风盛行
C.合作经营激发了生产积极性D.女性成为国家建设重要力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