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图所示为翁逸之创作于1956年的宣传画《要把社里的猪养得又肥又大》。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我国(     
A.经济建设领域“左"倾思想泛滥B.大跃进导致农村浮夸风盛行
C.合作经营激发了生产积极性D.女性成为国家建设重要力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新中国进行以156项工程为核心的工业化建设。下图可反映出这一时期(     

156项工程分布情况
①轻重工业发展速度均衡                            ②工业建设考虑到地域平衡
③工业体系构建日益完备                            ④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3-01-06更新 | 276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1957年底,东北地区58项工程全部建成并部分投产,其中有许多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包括飞机、汽车、发电设备、重型机器、精密仪表、无缝钢管、合金钢等。这些新工业的建成(     
①增强国家工业基础   ②标志三大改造完成
③提高自力更生实力   ④加速朝鲜战争结束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3-01-01更新 | 107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回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55年10月,中共七届六中全会讨论并原则通过了由邓子恢主持修订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草案)》。其中规定,“为了照顾社员种植蔬菜或者别的园艺作物的需要,应该允许社员有小块的自留地”,同时还要求“每口人所留的土地至多不能超过全村每口人所有土地的平均数的百分之五”。这体现了(     
A.农业市场化得到部分尝试B.农村经济调整效果初显
C.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调整D.社会主义体系日渐完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五年计划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改善了中国工业结构,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下表为改革开放前我国四个五年计划的指导思想,据此可知,五年计划的制定(     
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二五计划由综合平衡到高指标
三五计划由优先发展农业,解决人们的吃穿用到备战,军事工业优先
四五计划延续备战方针
A.体现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B.说明经济计划应当尊重客观规律
C.左倾错误贯穿经济计划始终D.说明国际环境决定经济计划制定
2022-12-17更新 | 848次组卷 | 7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国家对粮食市场的干预源于传统儒家的“养民”和“聚民”思想,其目标是赈恤农民、维持农业生产和平抑价格,具体包括恤赏、减免、缓征、改征、借贷和籴粜等六类行为。清代国家干预粮食市场的相关政策以蠲恤制度为中心,依托于田赋制度、关税制度、漕运制度和仓储制度等诸多制度。其中,漕运和仓储制度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奏报制度提供了高效的信息支持。清代对恤赏、减免、缓征、改征、借贷和籴粜等国家干预粮食市场行为的适用条件和实施方式都有非常详细的规定,在乾隆朝前后已形成定制,并成为影响市场发展的正式制度,对粮食市场产生了长远影响。

——摘编自胡鹏、魏明孔《养民与聚民:清代粮食市场中的国家调控(16441840)》

材料二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初,尽管粮食(作为商品)也自由流通了一段时间,但总体上粮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所以这一时期国家对粮食实行的是紧缺管控政策。1953年,国家出台《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对粮食执行统购统销政策,从根本上解决了粮食不足情况下的分配问题,以保障城乡居民人人有饭吃,以及工业生产对粮食的基本需求。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国家制定出台了一整套粮食定量供应的紧缺管控政策,尤其粮票,可以说是紧缺管控政策的核心与灵魂。195585日,国务院通过《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暂行办法》,粮票开始全面进入社会。

——摘编自王永春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变动规律研究及趋势展望》

材料三   2001年后,国家先后在8个省份进行粮食收购工作与销售放开试点工作,后又于2004年宣布在全国放开,由市场来决定粮食价格。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粮食是生活必需品,在消费端具有很强的刚性,但其生产端受到气候及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价格容易大起大落,所以在中国放开农业市场后,为保护国内农民的利益及其种粮的积极性,政府先后针对水稻、小麦等粮食品种出台了最低收购价政策。

——摘编自罗荃《新中国粮食价格政策演进内在逻辑与改革战略取向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清代前中期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粮食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前中期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粮食政策呈现不同特点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中国粮食政策制定的历史经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53年,鞍钢公司开展了一系列群众性的技术革新活动。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鞍钢技术人员自主创造了一系列操作方法,并得到许多经验启示,在电气和机械设备层面有重大技术革新的产品就达545件,已成功研制的有钢绳厂的自动切断机等309件新产品。这些技术革新活动(     
A.使东北成为新中国重工业的中心B.推动了东北经济的均衡发展
C.得益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D.体现了工人阶级主人翁精神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是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有关“现代化”的表述。

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现代化”的表述出处
1938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明确指出,必须“努力于建设新军,发展新的军事工业”,并强调“革新军制离不了现代化,把技术条件增强起来”。摘编自《毛泽东选集》等
19549月,周恩来指出“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摘编自《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
19799月,叶剑英指出:“我们要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民主、法制、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这些都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摘编自《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请根据上表中所蕴含的有关“现代化”的信息,从整体性角度提炼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9 . 观察如表,从总体上看,其揭示了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时间调整主要内容
1950年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953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实现农业集体化
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
1978年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A.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C.要不断适应生产力状况D.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2022-11-20更新 | 812次组卷 | 12卷引用:天津市咸水沽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表为1949~1957年新中国建制市统计表(单位:个)。据表可得出的结论是,这一时期我国(     
年份194919501951195219531954195519561957
数量136144153159164165164174176
A.城市规模不断扩大B.经济发展助推城市发展
C.国家重视城市规划D.工业建设影响城市布局
2022-11-10更新 | 119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嵩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