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掀起了洋务运动。作为运动代表之一的李鸿章曾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基于此种认识,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等。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李鸿章认识到“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于是,他又先后创办了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李鸿章的所作所为,正代表了地主阶级进行工业化探索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

——摘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二   钢铁是大工业的基础。……根据“一五”计划,我国要扩建当时最大的钢铁基地鞍山钢铁公司……而鞍钢的建设又是“一五”计划钢铁建设的中心。为此中共中央发出了“支援鞍钢”的号召……一五计划的5年间,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35.5%提高到45%,旧中国重工业过分落后的面貌有所改变。由于基本建设投资半数以上投放内地,一大批工矿企业在内地兴办,使旧中国工业过分偏于沿海的不合理布局初步得到改进。

——摘编自洪向华、石建国《一五”计划:新中国工业化的奠基之作》

材料三   1992年后,天津滨海新区“三资”企业发展迅速。2003年,已有几十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在此投资,“三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完成1037亿元。……1993年到2003年,滨海新区外贸出口由5.03亿美元增长到89.38亿美元。……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群已初具规模。

——引自国家发改委《天津滨海新区重点产业选择和布局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等人“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国“支援鞍钢”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天津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的新变化。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项目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
时间1950195219581982
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个体土地所有制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扩大规模,提高公有化程度(“一大二公”)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实质社会主义革命超越生产力水平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小农)

材料二   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步,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和肥西县成为包干到户和包产到户的策源地。根据邓小平的讲话精神,中共中央于1980年召开座谈会,形成《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纪要。随着文件精神的贯彻执行,以“双包”著称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向前发展,到19826月,全国实行这一制度的生产队达到71.9%。

——摘编自杨凤城主编《中国共产党历史》


(1)请为材料一的表格拟定一个合适的名称,并将表格中的空缺内容补充完整。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农村改革的特点,并说明这场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
2023-01-04更新 | 27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2023届高三12月模拟历史试题
3 . 中国共产党为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进行了不懈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和苏维埃共和国的各种政策主张和法令、法规……之所以能够在乡村中顺利地得到推行……乡村苏维埃政权功不可没…… 1930年至1933年年底,大批受难的民众从国民党统治区逃亡苏区,就最明显不过地反映了底层民众对苏维埃制度的认可。                                               

——杨奎松《中国近代通史:内战与危机(1927-1937》

材料二   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为宪法的内容(部分):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的地点及影响。从中共土地政策的角度,说明这一政权能够得到“底层民众”认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结合所学,从制度建设的角度概括这次会议的成果。
4 .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历经无数次险恶的国内外环境的磨砺,一次又一次表现出惊人的生命力,在关键时刻总能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和部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社会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地调整空间战略,是党夺取政权、掌握和巩固政权的基本经验之一。在城市与农村之间进行的空间战略选择与布局,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必须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在城市与农村空间中进行的每一次战略调整,都对党的历史产生过深刻而全面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党史活动原有的展开路径与模式,衍生出了全新的党史发展轨迹。

——摘编自崔保锋《空间思维与中共党史研究》

材料二   上海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在服务国家大局中抢抓发展机遇。19932019年,浦东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6亿美元提高到2051473亿元,按美元折算增长近120倍。GDP超过38万亿元,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中国芯、蓝天梦、创新药、智能造、未来车、数据港等体现新技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六大重点产业表现亮眼。同时,长江流域外向型经济发展大幅跃升,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成为我国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摘编自钱智等《浦东开发开放三十周年评估与建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在农村正确的“战略选择与布局”,并分别说明其战略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浦东各项经济指标迅速增长的原因,并用一句话概括浦东开发开放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的地位。
5 .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我国革命事业的领导核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二大制定出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通过了民主联合战线的决议,这说明在短短的一年中,幼年的中国共产党通过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学习和革命实践的探讨,在政治认识上有了一个大的飞跃,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制定,破天荒地指出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这是中国革命的一条重要规律。

——摘编自郭绪印《评中共“二大”的伟大历史意义》

材料二   经济落后之半殖民地的农村封建阶级,乃其国内统治阶级国外帝国主义之唯一坚实的基础,不动摇这个基础,便万万不能动摇这个基础的上层建筑物。中国的军阀只是这些乡村对建阶级的首领,说要打倒军阀而不要打倒乡村的封建阶级,岂非不知道轻重本末?

——19269月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

材料三   194710月,《中国土地法大纲》经中共中央批准公布范行。随后,各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暴风骤雨般被起,连国民党统治区也受到极大震热。到1948年秋,在1亿多人口的解北区消灭了封建生产关系。

由于我们党创造性地应用唯物观及其政治经济学关于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和互关系的辩证法原理,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私改造”显著加快,从原定“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缩短到了7年时间。

——摘编自田继军《中国共产党党史纪实》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简述“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内容,请用一句话概括中共二大能够提出最低纲领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认为必须推动农民运动的原因,结合所学,列举毛泽东在20世纪20年代推动农民运动的史实。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释:①指出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内容,并简析其历史意义。②指出中国在农业和工商业上“对私改造”的做法,并分析我国成功完成“对私改造”的原因。
2022-03-10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2022届高考选考科目3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着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是团结中国人民的核心力量。近代以后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力量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局面。从此,中国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改变。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   1953年,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内经济、政治条件及国际形势的变化,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搭。”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

时间会议
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转移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
1982中共十二大提出了“①        ”重大命题
1987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92邓小平发表②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③        的改革目标
2000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

——据《中外历史纲要(上)》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党的奋斗目标并说明中共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过渡时期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其历史意义。
(3)填出材料三表格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内容。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
2022-02-20更新 | 229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在“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下,就要求我们集中力量而不是分散力量去进行基本建设,要求我们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特别是确保那些对国家起决定作用的,能迅速增强国家工业基础与国防力量的主要工程的完成。我们必须在五年内基本上完成鞍钢等大工业基地的建设,并开始新的工业基地的建设,以此来发展我国的五金、燃料、机械、电力工业与国防工业,使1957年的工业生产比1952年提高一倍到二倍半。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标》

材料二   19982000年私营、国有和外资工业企业的工业产值比较表

年份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
数值
(亿元)
比重
(%)
数值
(亿元)
比重
(%)
数值
(亿元)
比重
(%)
199820833.903362162.901775033.21
199932455.623557161.571895432.81
200055207.944055458.322346533.74

——摘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工作重点并分析其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五计划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三类工业企业的产值变化趋势并说明原因。
8 . 政治民主化是现代政治发展的趋势和重要环节,现代中国政治民主化有着自身发展的历史性、现实性和前瞻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国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地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二   在“一届政协”的政治架构下,一方面正如亨廷顿所说的,“一个现代化政治体系的安定,取决于其政党的力量”,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实现了大国秩序的重构,推进了国家一体化的进程,促进了政治体系的良性运转;另一方面则基于其政治系统的巨大包容性而实现了中国革命力量的大联合、大团结,并激发了全国人民建设国家的巨大热情,使得建国初期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究其原委,“一届政协”是发端于西方的共和政体在中国的实现形式,它根植于中国的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土壤之中,在现代国家政治建设中凸显中国气派、民族神韵,具有极强的容纳性与适应力。

——覃敏健《试论“一届政协”的历史方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针对“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谬误,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建设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二,指出现代中国政治协商制度建立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西方列强开始向清政府提出筑路要求。多数官员认为修铁路将惊动山川之神招致早潦之灾,故修铁路“有大利于彼,有大害于我”成为清政府朝野上下的共识。1872年英商在天津租界内建了一条铁路,试车当日“观者甚多”“观者皆称美”,大家“欣喜而散”。19世纪70年代,在华传教士和一般西人所办的刊物中,频频出现详尽介绍铁路工程及样式的文章,使铁路渐成热门话题。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将修建铁路视为救国利器。自1897年到1903年,清政府通过抵押路权等方式向西方列强借债4.59亿元用于修筑铁路,并鼓励华商投资筑路。

——摘编自李书领《试论晚清时期国人的铁路文化观》

材料二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从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发展铁路事业。20世纪50年代初,铁路部门在各级党委和政治部的领导下,通过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在铁路建设中保证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在铁路建设中融入思想教育工作,要求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设铁路”精神。同时,党中央果断地调动人民军队,集中最精干的力量开拓建设铁路。规划于清末的成渝铁路,1950年正式开工后只用两年就全线贯通。新中国废除了旧中国铁路分散管理的体制,实行国家统一管理的新体制,有利于统一调配、保证重点。

——摘编自姜尧《中国共产党与建国初的铁路建设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对修筑铁路态度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铁路建设的经验。
2021-09-02更新 | 288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2024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如同打开了潘多拉匣子一样,不自觉地引发了中国从防务现代化向其他领域的现代化纵深发展的历史潮流。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

材料二


材料三   毛泽东在1961年末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期间讲到:这十二年,恐怕还是做对了的是主要的,占第一位,错误占第二位。我们十二年,已经有了两方面的经验,这就更强了,而不是更弱了。

——《毛泽东年谱》第5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洋务运动推动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年两个新的纺织业中心,从工业结构角度看两个时期工业发展有何侧重点?并分析侧重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分析:①十二年中“做对了的是主要的,占第一位”,试列举建国初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做对了的事件”,并指出主要法律保障。②列举十二年中我们经济上“做错了的事件”,并总结经验教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