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1956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全国第二次劳动模范评选的结果,授予4703人“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为几代中国人的精神楷模。表4为其中部分工人代表的事迹简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表4

人物事迹
王崇伦鞍钢轧辑厂工人。1953年,年仅26岁的他经过摸索,把插床垂直切削转变成 刨床的水平切削,使加工卡动器的纪录连连突破,由45分钟缩短到19分钟, 提供了 6至7倍效率,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赵梦桃中共党员,西北国棉一厂细纱挡车工,是全国纺织战线的一面红旗。她第一个 响应厂党委“扩台扩锭”号召,看(纺)车能力从200锭扩大到600锭,生产效率 提高了 3倍
孟泰辽宁鞍山钢铁公司工人。孟泰带领工友们奋战在一线,形成了艰苦奋斗、爱厂 如家、为国分忧、无私奉献的“孟泰精神”
杨宝金中共党员。上海港务局第六装卸作业区第五组生产组长。1955年他将大连 港“大关起落装两头”的先进操作经验,应用在矿石、煤炭散货装船作业上,提 高工班效率27%63%;安全生产900天无大小事故
杨坡兰青岛第六棉纺厂挡车工。1954年,16岁的她经过刻苦专研,找到了“勤到勤检 查”的办法,超计划完成引穿工作任务
田桂英中共党员。中长铁路大连机务段副司机、司机长,是中国第一名火车女司机。
1950年,她的包车组创下了安全行驶3万多公里、节煤51. 76吨的纪录

——据张明师《1949 — 1978:共和国英模人物群体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20世纪50年代时代主旋律的认识和理解。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摘编自邱志伟《中国户籍管理制度研究》


根据中国户籍管理制度的变化情况的相关信息,谈谈你对新中国户籍管理制度的认识。(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1-04-23更新 | 214次组卷 | 1卷引用:百师联盟2021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二)历史试题(山东卷)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年纺织业发展情况

材料二   1912年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在上海创办福新面粉公司,开工不到一年即获利3.2万元。到1921年,荣氏兄弟经营开设的面粉厂共有12家。后又创办申新纱厂获得巨额利润,在近代史上有“面粉大王”与“纺织巨子”之称。迄1922年因外国资本卷土重来,荣氏企业开始亏损,向日商借货350万日元。1927年因不愿认购国民党政府发行的公债,被通缉。由于世界经济危机及国民党政府的苛捐杂税,民族经济备受摧残,荣氏企业负债达4000余万元,宋子文、孔祥熙等官僚资本乘机渗入。

——摘编自陈旭麓主编《中国近代史词典》

材料三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后,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到1957年底,我国新建了飞机制造、汽车制造、发电设备、冶金设备以及重型机械等工业部门,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新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摘编自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1)材料一反映出民国初年纺织业发展呈现出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呈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为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的实施对中国工业化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认识。
4 . 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同志十分重视农业式作,他曾多次指出:“农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产业”,“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结合所学知,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为了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历代王朝大都推行怎样的经济政策?
(2)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针对农业及农民问题提出过什么主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对农业及农民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 义改造,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在农业科技领域,哪一项科技成就极大提升了水稻产量,对缓解我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做了历史性贡献?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我国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为何能极大地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5)综合上述问题与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农业建设的认识。
2021-03-17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托马斯·潘恩(ThomasPaine),被称为“美国体制之父”,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名称也出自潘恩。他认为:“任何一个政府,如果不按共和国的原则办事,或者换句话说,不以公众的利益作为其独一无二的目的,都不是好政府。把民主制作为基础保留下来,同时摒弃腐败的君主制和贵族制,代议制就应运而生。”

——摘编自《潘恩选集》

材料二 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有学者也感慨:“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

——《人民日报》


(1)依据材料一,用一句话归纳潘恩的政府理念。结合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的内容,说明潘恩的理念在美国总统制度中的体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特殊的民主方式”在政治制度建设方面的表现。谈谈你从学者的感慨中得到的启示。
6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一盘散沙之民众,忽而登彼于民国主人之位,宜乎其手足无措,不知所从,所谓集会,则乌合而已。是中国之国民,今日实未能行民权之第一步也。(孙中山1917年《建国方略之三:民权初步》)

材料二   在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三   如果做更深入的思考就会发现……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这一错误不可避免地使人民内部矛盾不是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民主方法来解决……从而混淆了国体民主和政体民主,把精力过多地集中在国体民主上而忽视了本应是重点的政体民主建设。与此相适应,党的治国方略、方式就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合阶级斗争的“政策治国”。……以上三方面交织在一起,相互强化,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悲剧。

——(宋新滨《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98年通过、2010年修订)第二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2020年,全国人大十三届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囊括了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等领域的1260条法条,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1)阅读材料一、二并结合史实,概述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20年的状况。(抓住某一方面概述即可)
(2)结合1949~1956年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果,驳斥材料二中“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错误观点。
(3)阅读材料三,归纳“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与法制遭到破坏的原因。
(4)阅读材料四,结合前三则材料,谈谈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历程的某一方面认识。
2021-01-15更新 | 260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7 . 协商民主是政治活动中的常见现象,能兼顾多方利益,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美国修宪是联邦与州共同参加,联邦议会主导的过程,其制度安排有着不少体现平等协商、审慎对话、民众参与等协商民主制度。

-张扩振《美国修宪中的协商民主》

材料二一旦议会与总统出现分歧和矛盾,这一体制无法立即通过新的选举来征询公众的意见……在激烈的党争之下,两党间关系的沟通缺乏制度的载体,也没有一定的机制相衔接,美国政党在组织上缺乏欧洲政党所普遍具有的制度性协调手段……民调显示多数美国人认为共和党主导的国会应该对此次政府停摆承担主要责任。政党恶斗不顾及国家大局,近九成美国民众对此感到厌倦和反感。

——周淑真袁野《美国政党政治与政府关门危机的关系》

材料三不同的利益集团,包括各种政党、民族、宗教,可以通过协商形成共识,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举前、选举中、选举后的协商,克服西方民主的缺点。

——李君如《中国人在民主政治问题上不要妄自菲薄》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况美国宪法中体现协商民主的内容,并指出美国联邦政府"停摆"的根本原因。
(2)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为"克服西方民主的缺点"而采取的民主制度有哪些?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协商民主的认识。
8 .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巨的历史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跑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摘自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材料一涉及的机构是什么?该机构的设置产生了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部宪法的性质是什么?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确立了哪三大政治制度?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趋势的认识。
9 .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材料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以上均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正如青年评论家俞可平所说,中国是采取“增量民主”的办法,“增量民主”表现为渐进的积量变为部分的质变……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文章说:“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而不是抽象的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中国新闻网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期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2)依据材料二、三归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有何重大创新?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