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9 道试题
1 . 近现代世界崛起的强国都曾经历过工业化阶段,期间伴随着美好,也有阵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51年,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外国商品输入英国,或英国商品输出到国外,只许用英船装载或用输入国的船只装运。詹金森任英国首相期间(1812—1827),按照工业资产阶级的旨意,撤销了东印度公司对印度贸易的垄断权。罗伯特.皮尔第二次任首相期间(1841—1846),取消了60种商品进口税,废除了《谷物条例》。随后英国在1849年废除《航海条例》。

——摘编自王玮等《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材料二   随着30年代中期国际局势的再度紧张,斯大林及其助手就坚信,他们将不得不建立起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否则在十年左右的时间里或许苏联就有可能被资本主义所摧毁。然而,工人低下的技术水平根本无法高效的驾驭从西方进口的设备。1935830日夜间,斯达汉诺夫在一个工作班内采煤102吨,超过了当时定额的13倍。不久,斯达汉诺夫运动在全国迅速开展。与1913年相比,1937年苏联人均工业产量增长速度为610%,工业生产水平跃升为世界第二,欧洲第一。

——徐天新《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材料三   《全国工业复兴法》既是产业政策法,也是市场规制法。在实施过程中,大企业一直在寻求控制价格,法规的执行有利于大企业,使中小企业的处境更加困难。到1933年后期,消费者不满工资上涨幅度低于物价上涨幅度,劳工抱怨政府偏袒资方,执行不力。等到经营情况略有好转,大企业也公开抗拒执行法规。1935年,联邦最高法院在一则判决中指出国会授予总统制定甚至批准行业法规的权力是违宪的,宣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予以废除。

——指编自潘贤掌《罗斯福新政及其启示》等

材料四   由于特殊的国内外形势,毛泽东借鉴了苏联的工业化模式,并对其弊端进行了反思和调整。1956年,他指出: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但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毛泽东认为: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关于资金的积累模式,他提出:发展重工业可以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少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一种是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从长远观点来看……后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多些和快些。”1959年,毛泽东提出:对企业的管理,采取集中领导和群众运动相结合,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不断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摘编自鲁碧华《毛泽东对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反思与突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651年《航海条例》颁布的主要目的,并分析1849年英国能够废除《航海条例》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斯达汉诺夫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并分析该运动对苏联经济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全国工业复兴法》作为一部“市场规制法”的体现,并概括《全国工业复兴法》被废除的原因?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选择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原因,并概括毛泽东对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反思与突破。
2022-12-27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线上月考历史试题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九江作为长江中下游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小城,迎来了发展的新天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好的回忆

材料一   在“一五”计划期间,九江市新建了电力、纺织、机械、造船、建材、食品等一批企业,至1957年,全市工业企业数已达812个,其间工业企业户数净增673户,增加4.8倍,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40个,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749个,公私合营工业企业23个。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1.06亿元,增长1.5倍,年平均递增20.2%。“二五”期间,九江市先后创办了长江化工厂、九江船厂、九江食品厂等一大批轻纺、化工、冶金等工业企业。通过新中国初期大规模的发展建设,九江初步建立了自己的工业基础。

——汪红梅《建国初期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风习变迁的影响——以九江为例》

材料二   九江居民区西园在解放后,柳氏宗祠成为这一带居民的活动中心,每逢周一、三、五居民小组就集中在这里学习、读报、讲时事、教唱歌曲,这里还办“扫盲识字班”,识字上千者颁发“扫盲证”,先进人物还到市文化宫开会。一到该唱歌的晚上,妇女儿童都聚集到这里,由“九师”派的学生教唱,非常热闹。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国营企业、公私合营企业大量需要劳动力,为尽快把妇女从锅灶台边解放出来,于是加紧认字班管理,一批又一批妇女通过扫盲走进了工厂、商店、菜市场、饮食服务行业。一些当年从“柳氏宗祠”扫盲后参加社会活动的妇女们都已70左右高龄,每每谈到.当时在祠堂内扫盲、唱歌都能勾起老人们美好的回忆。

——政协浔阳区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百年西园·九江》2005年


(1)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建国后哪些历史现象?(用历史术语概括表述)
(2)指出材料二的史料类型并说明这类史料的史学研究价值。
2022-09-02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3届高三8月第一次校际联考历史试题
2022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计划完成情况(单位:亿元)

19501952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19531954195519561957
进出口国别总额合计41.5464.6180.9284.72109.80108.65104.50
苏联及人民民主国家
其中:苏联
13.94
12.86
52.50
40.44
62.44
47.82
69.39
49.07
90.16
68.02
81.60
57.91
77.00
51.86
亚非及西方国家
其中:西方国家
27.60
14.87
12.11
1.59
18.48
7.08
15.33
5.01
19.64
7.42
27.05
9.69
27.50
11.37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


根据材料,概括1950~195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特征。
2022-08-31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5特点类材料题-2023年高考历史主观题解题模版
4 . 思想解放能为民主政治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民主政治制度的完善能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位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摘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梭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位先生”所代指的两面旗帜,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两位先生”引领了近代中国的哪次思想解放运动。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中国的民主与西方启蒙思想家主张的民主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2022-08-2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于“五四”之后以异常迅猛之势形成高潮。研究马克思学说的团体相继在各大城市组成,一个个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心活跃于各地论坛。舆论界表现出来的热情,正是反映出马克思主义适应灾难深重的中国社会改革之急需。马克思主义在先进的中国人的心目中,被作为能够使国家民族解危救难的理论和方法受到热切欢迎。

——摘编自《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

材料二   八七会议后,革命应该走什么道路,便成为摆在党面前的根本性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必须首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积蓄革命力量,在条件成熟时夺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等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引自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马克思主义传播在“五四”之后形成“高潮”的表现,分析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对各地起义武装所起的作用。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概括“中国革命道路”的伟大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建国初期中共如何建立现代宪政政治以及在经济领域进行的理论探索。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十七条 一切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经常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


依据史料,概括1954年宪法为防止权力过于集中作了哪些规定。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初,政府设置榷货务管理茶叶贸易。政府向园户(种茶的百姓)提供种植本钱,园户则将所焙制之茶除输租外全数交由政府收购,政府向园户以较低的价格收购,又以较高的价格批发给商贾。至嘉祐(公元1056~1063年)中期,茶叶产量和质量逐年下降,政府对茶叶贸易实施改革,茶商与园户交易,则按质论价,可讨价还价,政府征收茶税。《宋史》记载,行禁榷(即官卖法)时平均每年从茶利得到的财政收入109.41万贯,改革后平均每年得117.75万贯。

——摘编自屠振林《我国古代茶叶专卖政策和茶税征收办法》

材料二1953年上半年,在小麦遭受冻灾的地区,粮食的供求状况很紧张。下半年,食油、肉类在许多地方也供不应求,不少城镇中都要排队购买。适应当时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在1953年12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制止投机活动,保证市场物价的稳定,才能使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以顺利地进行。

——摘自陈云《关于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1954年9月23日)

材料三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物价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由国家规定,例如粮食,还有各种副食品,收购价格长期定得很低,这些年提高了几次,还是比较低,而城市销售价格又不能高了,购销价格倒挂,由国家补贴。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最近我们决定放开肉、蛋、菜、糖四种副食品价格。先走一步。

——摘自邓小平《理顺物价,加速改革》(1988年5月19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茶叶贸易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制定“统购统销”政策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统购统销”政策的认识。
2022-11-19更新 | 369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千列要求。

材料一“光荣革命”后,英国以立法的形式否定了君主主权,确立了议会主权。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担任首相,国王唯一尚存的行政权被剥夺了。19世纪30年代产业革命以后,保守党和自由党轮流执政的体制逐渐确立和完善。历史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影响着政治体制的变革。统一主权的国家结构形式演化成为了一种国家理念,与英国的民族、传统和思想观念浑然一体。独特的地理环境使英国居民形成了稳健、寅慎、崇尚改良的岛国心态,也塑造了人们服从约定俗成的习惯法和乐于遵循、安于现状的生活态度。

——摘编自王哲媛《影响英国政治制度的政治文化因素概述》

材料二新中国的成立,让传统的中国拥有一个强大的现代政党体系,中国共产党超强的领导与执政、动员与整合能力,是我国现代化和民主化得以稳步推进的前提保障。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内的制度体系。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莫里斯·梅斯纳.说:“中国共产主义革命的胜利解决了过去日趋严重的、长达一世纪之久的混乱。”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则断言:中国模式,将以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影响整个世界。

——摘编自胡伟《新中国的政治发展:成就、途径和道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政治体制的变化,并概括影响其变化的文化因素。
(2)比较材料一、二,概括新中国政治体制的独特性,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模式”民主政治的现实意义。
2022-12-11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C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中共成立初期,陈独秀认为中国农民要走出各种生存上的困境,需引导其加入国民合作运动,组织农民加入各种合作组织。瞿秋白在剖析俄国的新经济政策后,认为大规模的合作劳动更有利于农业生产率的提高。1943年,毛泽东在论及根据地的生产问题时指出,根据地内要实行劳动互助,发展为群众服务的合作社。他认为,不把合作社看作为群众服务的团体,而当作为少数工作人员赚钱牟利或政府公营商店的观点,是错误的。是否为群众服务,是对合作社认识上是否正确的标志。

针对新中国初期的合作化运动,邓小平认为,合作化需要稳步推进。宣传典型时,一定要讲清楚他们是在什么条件下,怎样根据自己的情况搞起来的,不能要求别的地方不顾自己的条件生搬硬套。随着我国加入WTO,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面临巨大竞争压力,让农民独自面对,只能“呛水淹死”。政府指出,要帮助发展以农民为主体的流通组织,要建立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合作社等农民合作组织。

——摘编自陈炎生、程泽时《中国共产党百年合作社思想的理论基础、历史演进及启示》


(1)据材料概括中共成立初期,党对农村合作社组织作用的认识。
(2)据材料,指出毛泽东认为合作社成立的宗旨是什么?
(3)据材料指出邓小平对推进合作化有何具体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初期推进合作化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作用。
(4)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合作社建设的认识。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月革命胜利后的苏俄在经济上仍然是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发展落后。列宁意识到,发展整个经济,首先是发展农业,只有这样才能为工业经济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资金积累。但作为列宁后继者的斯大林则强调苏联的工业化必须从重工业开始,斯大林式工业化道路最终成为苏联实施工业化战略的指导思想。

——摘编自詹晓良《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的陈痛一前苏联工业化道路的探析》

材料二  目前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生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不够重视现代经济的关键部门(如信息、电子和通信)付出代价;为不允许产品生产者的竞争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

——摘编自【俄】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

材料三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中苏双方在莫斯科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政府向新政府提供3亿美元贷款。从此开始了两国长达近十年的政治蜜月期。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时,我国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0%,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随着“一五”计划的完成,1957年,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上升到56.7%。1978年以后,针对企业活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方针,并积极进行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新时期,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到1998年,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比重为49.3%,重工业比重为50.7%。

——摘编自高晓春《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联)为实现工业化而采取的措施。据材料二,概括普京认为“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的理由。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工业化在起步阶段的特点。新时期工业化进程又产生了哪些变化?
2022-08-11更新 | 175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