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5 道试题
1 . 1958年6月底7月初,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谭震林在会议的总结中,讲到了农业合作社的变革问题。他说:“像遂平县卫星社已经不是农业合作社,而是共产主义公社。”这反映了当时(     
A.社会主义公有制尚未确立B.中国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
C.农业建设路线有激进倾向D.生产关系调整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图为油画《1959——大庆石油会战》,作者的主要意图是(     
A.表明民众对志愿军的支持B.强调人民公社的战略地位
C.展现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D.宣传一五计划的发展成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62年春夏之交,安徽每10户农民中就有8户参加包产到户。甘肃、浙江、四川的一些地方,10户农民中有7户参加包产到户。广西龙胜、福建连城和贵州,10户农民中有4户参加包产到户。就全国而论,包产到户者已占全国农民总数的20%,即大约1亿人。这一现象(     
A.改变了农村的人民公社体制B.证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对所有制形式进行了大调整D.有利于当时农业经济的恢复发展
2023-01-15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下·河北·开学考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提出钢产量1958年要比1957年翻一番,由335万吨达到1070万吨。粮食产量1958年要比1957年增产80%,由3900亿斤达到7000亿斤左右。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A.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B.人民对于政策的错误理解
C.国家对农业生产的重视D.国内主要矛盾发生的变化
2023-01-05更新 | 162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历史试题
5 . 1958年,中国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人民战争——人雀大战。当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在几年内“消灭麻雀”的指示,认为麻雀吃粮食破坏生产与人争食,应该消灭。1959年春,上海等一些大城市的树木发生了严重的虫灾。这表明(     
A.生产关系超越了历史的发展阶段B.大跃进运动促进生产积极性高涨
C.群众运动造成部分生态环境破坏D.国家经济建设需要科学发展理念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发奋图强,在较短的时间里,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里程碑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由于时代条件的局限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加之毛泽东的理论探索是在""倾思想盛行的大环境下进行的,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之中也经历了一些曲折。但毋庸置疑的是,毛泽东在这一历史时期探索的成果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域下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邓小平指出:“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做起的。”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之所以首先从农村开始,一方面是因为农村是受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压抑较严重的社区,从相对意义上说,农村居民是传统计划经济制度的“牺牲者”,很多农民连温饱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因此,广大农民群众对改革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具有更高的积极性。其次,在传统计划经济制度下,农村与城市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往来较少,且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农村占很大比重,使得农村的经济制度变迁可以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内进行,可能遇到的阻力也比较小。该制度变迁源于农民自发的行动,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也说明中国经济制度变迁的市场化方向是生产力发展所要求的方向,是正确的方向。

——摘编自许经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制度变迁回顾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我国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伟大成就”和“曲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推进的原因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认识。
7 . 1956年我国通过的《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和《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规定,农业合作社应对社内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没有依靠的社员给予适当照顾,做到保吃、保穿、保烧、保教、保葬。这些规定(     
A.推动了人民公社制度的建立B.构建了农村的社会救济屏障
C.消除了公社社员的后顾之忧D.超越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5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1956年7月我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下线
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二   1952年至1978年间我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统计表

1952年1978年
原煤产量0.66亿吨6.2亿吨
钢产量135万吨3178万吨
粮食产量16392万吨30477万吨
在校学生数5444万人21351万人
医院、卫生院数3540个64421个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表:建国以来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整理


(1)结合材料一,用史实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是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
(2)分析上表中1952年至1978年间国民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及意义。
9 . 下表是新中国基本建设投资所占比例分配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结论正确的是(     
时间(年)1953~19571958~19621963~19651966~19701971~1975
农业(%)7.111.317.710.79.8
工业(%)42.560.449.855.555.4
其中:重工业(%)36.154.045.951.149.6

A.已建立了科学完善的经济发展模式
B.已经初步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注意农、轻、重的协调发展
D.主要依靠对重工业的投资来推动经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如表反映了1949—1963年我国人口的出生率。对表格中出生率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1949—1963年我国人口出生率统计表
年份出生率(%)年份出生率(%)年份出生率(%)
194936.00195437.97195924.78
195037.00195532.60196020.86
195137.80195631.90196118.02
195237.00195734.03196237.01
195337.00195829.22196343.37

A.1949﹣1963年,受国际形势持续紧张的影响
B.1949﹣1954年,受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鼓舞
C.1958﹣1961年,得益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D.1961﹣1963年,得益于国民经济的有效调整
2022-11-30更新 | 292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