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2 道试题
1 . 1960年刘少奇提出“堵漏洞理论”,该理论有三层意思:一、社会主义经济有漏洞;二、资产阶级堵漏洞是好事;三、社会主义要与资产阶级竞争,一道来堵漏洞,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完善。这说明社会主义经济的完善(     
A.坚定不移用行政命令发展经济B.要重视发挥市场的作用
C.必须坚持抓革命促生产的方针D.要强化公有制的优越性
2023-12-28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漫画作为一种客观事物的艺术再现,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当时世事变迁的信息。如图的漫画反映了(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B.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经济建设中“左倾”错误的影响
D.农村的合作化运动使中国农业赶超美国
2023-09-22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市名民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图是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宣传画,透过该画我们可以看出(       
   
社社亩产万斤粮,人人共庆丰收年
A.农村经济建设顺利前行B.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经济建设出现“左”倾错误D.农业科技取得重大突破
4 . 下图是中国1957-1965年国家经济走势图,导致这种巨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A.土地改革、三大改造B.三大改造、中共“八大”
C.“大跃进”、国民经济调整D.大跃进、“文化大革命”
5 . 1958年,在总路线的指导下,中国人民掀起了(       
A.“文化大革命”B.全党整风运动
C.改革开放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023-06-10更新 | 205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普通高中2023年高一学业水平合格考(压轴卷)历史试题
6 . “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首民谣最可能创作于(       
A.“一五”计划时期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2023-05-15更新 | 73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1年湖南省醴陵二中、四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卷
7 . 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取得这一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经济调整方针的落实B.国家财政经济统一的基本实现
C.过渡时期总路线全面实施D.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61年4月,陈云致信周恩来,汇报了在杭州、南京召集有关方面负责人研究化肥设备制造和生产问题的情况,计划每年竣工五个年产五万吨合成氨的化肥厂,同时开建五个厂,每年形成二十五万吨合成氨,相当于一百万吨化肥的生产能力 。这样的建设规模除美国有过几年外,其他国家没有先例。据此推知,这一计划的实施(     
A.落实了大跃进运动的精神B.改善了国民经济的布局
C.促进了国民经济协调发展D.推动了中美关系的缓和
2023-01-15更新 | 470次组卷 | 15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竞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62年1月,中共中央通过了“三自一包”的经济建设方针。“三自”即允许农民耕种自留地,自办私人小作坊,在自由市场上出售产品“一包”即农民承包政府规定的农业生产指标,要求保证完成。该政策实施有利于(     
A.摆脱了原有经济模式的束缚B.促使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C.清除了“左”倾错误的不利影响D.开始探索农村迅速发展新路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