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提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下图是某学习小组制作的历史时空轴。该小组的学习主题是中国(     

A.综合国力日益增强B.科技创造力日益提升
C.理论创新不断推进D.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
2022-07-05更新 | 957次组卷 | 19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勤建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决议把“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易名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增加了“社会发展”的理念;此后,国家陆续提出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社会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等发展理念。这表明(     
A.计划经济体制得到不断完善B.改革开放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
C.国家高度重视人的全面发展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2024-01-29更新 | 414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元月统一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3 . 1985年3月,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完整地提出了要“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中国共产党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把核心界定为“以人为本”。这说明,中国改革开放(     
A.重视和关注人的全面的发展
B.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现共同富裕
C.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D.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中国者,天下之中也”。即九州的中心为华夏族的居住区,其四周被视作虚幻的方外,为四夷居住区,拱卫中国。中国古代“天下观”是有限性疆域的观念,而“大一统”和“夷夏观”则在“天下观”的基础上,由历代儒家学者根据不同形势而构建的两个重要方面。这种一体两面的认知随儒学成为官方哲学而被意识形态化,进而形成了祭天制度、礼法制度以及对边疆统治制度等有利于“天下归一”的有力实践。

——改编自吕文利《中国古代天下观的意识形态建构及其制度实践》

材料二   国家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社会分工及私有制是国家产生的原因。国家应该包含以下几点:其一,国家作为实行阶级统治的社会公共权力机构,是阶级统治的政治形式。其二,国家是特殊的暴力机器。“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其三,国家必须履行社会管理等公共职能。尽管一切剥削阶级国家本质上都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其四,随社会不断发展,国家最终将被“自由人联合体”取代。

——改编自袁明、黄明娣《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研究综述》

材料三   习近平主席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主席着眼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提出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表达了中国对于国际秩序的美好愿望和追求,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

——改编自陈积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时代背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天下观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传统的天下观相比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不同之处。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来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80—2014年中国实际GDP增长率的变化——与美国及世界的比较


   

——摘编自[]关志雄《从GDP规模的国际比较来看中国崛起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

材料二 如今的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已经超越了欧美等老牌的发达国家。中国新兴经济已经在全球领先,欧美等老牌发达国家已经深陷泥潭。中国的政治体制曾不断受到西方国家的质疑,事实证明,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更为完善,甚至可能比美国的制度更具可持续性。根据经济和商业研究中心的数据,尽管美国经济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但中国利用国有企业来提高其国内外影响力的能力,确保了这个新兴大国有望在2029年超过美国的经济总量。

——摘编自[]伊恩·布雷默《中国经济是如何赢得未来的》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
(2)根据材料二,简析促成中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因素。
(3)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推动中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因素,并说明理由。
2023-04-20更新 | 280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广东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6 . 下面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基于中国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而提出
②源自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理念
③是中国推动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提出的一个理性方案
④是建立国际秩序与国际体系的共识理念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7 . 1987年召开的中共十三大提出了“三步走”战略,第三步是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1997年9月召开的中共十五大,又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其中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指的是“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者关系是(     
A.“十五大”修正了“十三大”提出的发展目标B.“十五大”极大提高“十三大”奋斗目标指数
C.“十五大”进一步明确了“十三大”奋斗目标D.“十五大”比“十三大”奋斗目标更符合国情
2023-01-02更新 | 209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9年,延安召开五四运动20周年纪念大会,毛泽东亲临会场讲话,他指出全国知识青年在五四运动中虽然“起了先锋队的作用”,但并不是中国革命的主力,主力是工农大众。“没有工农这个主力军,单靠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这支军队,要达到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是做不到的。”“愿意不愿意,并且实行不实行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是判断青年是否革命的标准,而且是唯一标准。

1949年5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号召广大知识青年既要“贡献给这一空前伟大的民主革命”,更要献身“建设一个伟大新中国”。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要为建设新中国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工农群众相结合”,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辩证法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实现世界观的改造。

1979年《人民日报》五四社论指出:“凡是实践证明正确的﹐我们都要坚持;凡是实践证明错误的,我们都要修正。这是最彻底的科学态度。”

2019年,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摘编自郭祥《中国共产党引领青年运动方向口号的百年演变——基于五四纪念文本的历史考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不同历史阶段纪念五四运动的主题内涵。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不同历史时期纪念五四运动主题变化的历史意义。
9 . 列宁指出,“资本主义民主是一种残缺不全的、贫乏的和虚伪的民主,是只供富人只供少数人享受的民主。”列宁的观点(     
A.没有看到资本主义民主的优点B.可以作为中国全过程民主的思想资源
C.使苏维埃民主克服了这些不足D.可以作为美苏开启冷战大对抗的原因
2023-06-06更新 | 20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迄今所走过的100年,是不断应对困难与风险的100年,在这一过程中,它遇到的艰难险阻是世界。上任何政党都不可比拟的。但令人敬佩的是,中国共产党有效应对了这些复杂局面。百年中国共产党应对各种重大困难和风险的历史经验有多方面,择其要者,总结分析如下

一、要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正确判断形势,适时调整政策,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二、要毫不动摇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

三、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和动员能力,保证党的政策得到强有力的贯彻执行。

四、要充分发挥爱国主义精神力量和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所提供的强大动力,凝心聚智,化危为机。

——摘编自柳建辉《百年中国共产党应对重大困难和风险的历史经验》(2021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史实,自拟论题予以论述。(说明:运用具体史实,对材料的一点或整体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