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提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现代化潮流浩浩荡荡,中国的现代化在探索中前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现代化的最初启动可以上溯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自强运动。从十九世纪后期的世界发展来看,以内燃机和电动机带来的“电工技术革命”正以新的力量推动现代化的第二次浪潮。从国内形势来看,这时正处于一次全国性农民运动的平息与社会恢复时期,对外贸易大都是顺差,对外关系也有新近的调整(只有中法关系趋于恶化)。这正是幸存的清王朝得以推动改革的有利时机。在陈腐土壤上,嫁接若干近代工业的植株,其前景虽然未必美妙,但启动了中国早期由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工业化进程。

——整理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等

材料二   在十九世纪下半叶至二十世纪初的第二次现代化大浪潮之后,世界经济出现了三十年的停滞与徘徊。……二十世纪初,西欧北美资本主义的大发展孕育了空前的内部危机:首先是各发达资本主义工业国集团之间争夺市场的斗争白热化,加之军国主义兴起与经济军事化,引起了两次世界大战;其次是首次席卷全球的生产过剩经济危机;随之而来的是法西斯主义作为自由资本主义的反动而猖獗一时。这些新因素导致现代生产力的阻滞,延缓了现代化推进的势头,在此期间,世界分裂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又两种不用的现代经体系,对后来的国家的现代化道路选择与新探索发生了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三   瑞雪兆丰年,飞雪迎春到。1978年12月18日,在北京罕见的大雪天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隆重召开,给严冬带来了春天的讯息,奏响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春之序曲。会议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全党的工作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自此以后,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不断向前迈进。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2021年,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摘编自《改革开放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十九世纪后期中国自强运动”面临的“有利时机”。结合所学,指出在这场运动中最初创办的工业企业所体现的现代化因子。
(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现代化大浪潮之后,导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三十年的停滞与徘徊”的“新因素”。根据材料三,简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划时代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中国现代化建设积累的宝费经验。
2023-01-10更新 | 3884次组卷 | 23卷引用:天津市第四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发展”是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他设想“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要在某一个阶段,抓住时机,加速搞几年,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治理,尔后继续前进。”南方谈话强调“发展”
A.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B.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C.开启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D.冲破了原有体制的束缚
2022-05-20更新 | 1118次组卷 | 24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中国的现代化道路】
某历史学习小组围绕“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的现代化道路”进行探讨,力图从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发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殊性,以及现代化奋斗的阶段性与延续性特征。下表为1945年以降,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复兴制定的部分奋斗目标一览表。
历史大事具体奋斗目标
1945年4月中共“七大”首次提出“两化”及“两个斗争”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
1964年12月第三届全国“人大”首次提出“四个现代化”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首次提出“三步走”战略到20世纪80年代末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到20世纪末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1997年9月中其“十五大”首次提出“两个一百年”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根据材料,结合历史学习小组探讨意图从表中选取一件或两件大事,自拟论题,联系国际国内背景和实际效果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结论明晰)
4 . 下图所示为改革开放以来,海外以中国共产党为研究对象的论文数量统计情况。研究视角发生了由重点研究民主革命时期的中共党史向“中国崛起”“中国模式”等主题的转变,党的指导思想、执政能力、执政特点、干部队伍、自身建设等也逐渐成为研究重点。这些变化集中说明(     
A.中国共产党对外政策发生了重大调整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日益引发关注
C.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的对外学术交流D.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引领经济全球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资本主义从中心向边缘扩张的过程中,西欧大国与其他地区之间也不断产生冲突,1870—1914年期间,现代化的先行国家与非工业民族之间在世界各地开战。亚洲、非洲、中近东的大部分地区被置于西欧的统治之下。于是,反帝国主义的运动兴起了,非西方国家的反抗又引起西欧国家的镇压,他们动用工业文明的技术手段,即飞机、大炮、毒气、坦克、化学武器等杀戮和压迫弱小民族。西方人在资本主义扩张的过程中,这些所谓的文明人变得比任何时代都更野蛮。

——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


(1)依据材料一,指出西方国家现代化的实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到一战爆发前西方国家改变世界的方式。

材料二   基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惨痛经历、中华文明的和平观和中国共产党的世界观,新中国成立以后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一开始就具有抵抗外来压力的特点,形成了“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经济建设方针。

——蒋英州、王创字《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起点、主要内涵与使命追求》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起点和特点。

材料三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呈现出一个明显的特点,即中国共产党从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出发确立现代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既在实现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又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与指导思想的正确引领下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历史性重大成就。它既不是资本主义的现代化,也不是传统苏联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既借鉴吸收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文明成果,又借鉴和反思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经验教训,因而呈现出继承与超越的特点。

——蒋英州王创宇《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起点、主要内涵与使命追求》


(3)根据材料三,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自拟论题,并运用中国现代史的相关史实撰写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楚,史论结合)
2023-04-29更新 | 20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3.中共中央在江西瑞金创办了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标志着中央党校的诞生。

19372月,中央党校进驻延安。

19487月,为了迎接新中国培养干部和理论人才,党中央决定建立高级党校,名为马列学院。

19558月,中央决定将马列学院改名为中共中央直属高级党校(简称中央高级党校)。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央高级党校停办。粉碎“四人帮”后,197710月,中央高级党校复校,定名为中共中央党校。

党的十一屈三中全会前后,中央党校为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干部队伍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党的十八大后,中央党校认真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校事业发展进入了全新的历史境界。

2018年,中央党校与国家行政学院合并,发挥着公务员培训、公共行政理论和政府管理创新研究、政府决策咨询等作用。

材料二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理论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中国史、公共管理、国家安全学9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

——以上材料整理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官网

(1)根据材料一、对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的发展简史进行阶段划分,并结合时代背景分别说明其历史作用。
(2)综合以上材料,说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的现实意义。
2024-04-22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九校高三下学期联合模拟考试(一)历史试卷
7 . 习近平指出:“中国近代以来的全部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事情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来办,这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正确之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特点、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理论和实践,所以才能取得成功,并将继续取得成功。”这主要启示我们(     
A.中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C.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
D.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将中国共产党建设成真正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2022-11-05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天华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8 . 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产物、新境界,必须结合其发生与发展的全过程以及所呈现的阶段性特征来深入理解。

材料

(一) 中国式现代化奠基时期(1949—1978年)
这一时期的总体特征是探索。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成功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变革和道路摸索,为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探寻可行之路,为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可视之为现代化起飞前的准备时期。
(二) 中国式现代化快速发展时期( 1978—2012年)
中国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社会面貌也随之发生了巨大改变,用短短几十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巨大飞跃。
(三) 中国式现代化走向成熟时期( 2012年—至今)
2012年中共十八大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迈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也随之进入一个新阶段.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摘编自马敏《历史视角下的“中国式现代化”》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将1978年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基时期与中国式现代化快速发展时期的分界点的理由。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列举1949年以后,中国共产党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经济方面实行的重大举措。
(3)综上,你认为中国式现代化能够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2024-01-18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特定的词语语汇记录和反映着特定环境条件下的历史事物及其时代特征。如图为中共八大至十八大历次党代会报告中某四个高频词出现次数的统计趋势,下列选项中与表格中甲、乙、丙、丁四词依次相对应的一项是(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
752305522075252520101518
0000022108129
8020050140130170140160180190
180905511013070100120130140145
A.革命、香港、建设、人民B.阶级、战争、经济、专政
C.斗争、国际主义、改革、和平D.开放、小康、领袖、发展
2024-01-25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伟大的历史转折

改革开放进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提出

28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第十一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9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中共十八大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共十九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共二十大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30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外历史纲要(上)》20238月第5次印刷

材料二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十单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8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伟大的历史转折

改革开放进程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29课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中外历史纲要(上)》20228月第4次印刷

(1)依据材料一,划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时期。(要求:历史时期名称明确,反映阶段特征:标出各时期起止时间)
(2)依据材料一、二,比较两个版次的教科书在表述上其中的一个变化并分析变化的逻辑。
2024-01-1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