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提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现代化潮流浩浩荡荡,中国的现代化在探索中前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现代化的最初启动可以上溯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自强运动。从十九世纪后期的世界发展来看,以内燃机和电动机带来的“电工技术革命”正以新的力量推动现代化的第二次浪潮。从国内形势来看,这时正处于一次全国性农民运动的平息与社会恢复时期,对外贸易大都是顺差,对外关系也有新近的调整(只有中法关系趋于恶化)。这正是幸存的清王朝得以推动改革的有利时机。在陈腐土壤上,嫁接若干近代工业的植株,其前景虽然未必美妙,但启动了中国早期由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工业化进程。

——整理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等

材料二   在十九世纪下半叶至二十世纪初的第二次现代化大浪潮之后,世界经济出现了三十年的停滞与徘徊。……二十世纪初,西欧北美资本主义的大发展孕育了空前的内部危机:首先是各发达资本主义工业国集团之间争夺市场的斗争白热化,加之军国主义兴起与经济军事化,引起了两次世界大战;其次是首次席卷全球的生产过剩经济危机;随之而来的是法西斯主义作为自由资本主义的反动而猖獗一时。这些新因素导致现代生产力的阻滞,延缓了现代化推进的势头,在此期间,世界分裂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又两种不用的现代经体系,对后来的国家的现代化道路选择与新探索发生了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三   瑞雪兆丰年,飞雪迎春到。1978年12月18日,在北京罕见的大雪天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隆重召开,给严冬带来了春天的讯息,奏响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春之序曲。会议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全党的工作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自此以后,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不断向前迈进。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2021年,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摘编自《改革开放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十九世纪后期中国自强运动”面临的“有利时机”。结合所学,指出在这场运动中最初创办的工业企业所体现的现代化因子。
(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现代化大浪潮之后,导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三十年的停滞与徘徊”的“新因素”。根据材料三,简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划时代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中国现代化建设积累的宝费经验。
2023-01-10更新 | 3911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第一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发展”是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他设想“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要在某一个阶段,抓住时机,加速搞几年,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治理,尔后继续前进。”南方谈话强调“发展”
A.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B.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C.开启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D.冲破了原有体制的束缚
2022-05-20更新 | 1119次组卷 | 24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二完全学校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3 .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建设是历史过程“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目标过高,脱离了中国的实际,结果发展反倒慢了。”邓小平这一认识(     
A.实现了马列主义中国化B.有助于思想的拨乱反正
C.蕴含着实事求是的原则D.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4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说:“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了七次,从党的一大到七大,对革命道路的探索经历了照抄照搬苏联模式到坚持独立自主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理论的指导下,开辟了独具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过渡道路。

材料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开辟了光明前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报告被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宣言书”,指明了中国道路的新起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道路的新表达; 实现中国梦是中国道路的新目标。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党的百年道路探索中感悟历史的智慧,自拟论题,阐述你的历史认识。(要求:主题贯通,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语言精练)
2024-03-05更新 | 244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十)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通过总结经验,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井冈山道路。但其“特”之形成需要克服诸多困难,尤其要打破党内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杰出人士长期以来推演出的对俄国革命范式的盲目尊崇。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等率领工农革命军向罗霄山脉进军,到达三湾村后,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做了大量社会调查,形成了《兴国调查》等著名长篇调查报告针对当时红军中的旧部队习气严重问题,对部分地区的党组织进行了重组。共产党人坚持人民立场,颁布了许多有益于老百姓的法令,实施了许多有益于老百姓的举措。在革命实践中,毛泽东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光辉篇章,运用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探索并成功实践了井冈山道路。

——摘编自孙伟《井冈山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联系》

材料二   1980年普遍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的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为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1984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应该紧紧把握住马克思主义的这个基本观点,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检验一切改革得失成败的最主要标准。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重视群众切身利益,及时总结群众创造出来的实践经验。”据统计,从党的十八大闭幕到2017109日间,习近平到基层考察调研50次,累计151天,纵横跨越中国版图。党的十八大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68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摘编自王东京《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有中国特色的革命与建设道路与“俄国人的道路”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党内对俄国革命范式的盲目尊崇”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与建设道路的同一性。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变化趋势。
6 . 中国式现代化

材料一1954年9月,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要努力学习苏联经验,“准备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会上,周恩来作《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国防”,这是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最初概括。

——摘编自秦宣《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探析》等

材料二1979年3月,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建设“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的重大命题。“中国式的现代化”就是要建设一个“小康之家”。我国的现代化是在“人口多、底子薄”这样一个现实基础上进行的现代化,即我国的现代化是根本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是经济基础薄弱、人口数量庞大、面临着巨大困难和挑战的现代化,因此在我国推进现代化建设必须实事求是、遵守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同时邓小平反复强调,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坚定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遵守四项基本原则。中国式的现代化不仅着重于现代化的发展程度,还着重于将现代化建设落实于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摘编自刘江岩、刘德定《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演进探究》

材料三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方面协调发展”。

——摘编自王正坤《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和经验启示》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简析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历史背景。
(2)阅读材料二,归纳邓小平“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的基本观点。
(3)根据上述三则材料,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含义的变化。
7 . 下图为《人民画报》封面女性形象(部分)据学者统计,20世纪80年代,大部分的封面女性为文体工作者,而90年代以来,大部分的封面女性为演艺明星。这一不同(     

A.适应了社会传媒的市场化趋势B.促进了“双百方针”的重新恢复
C.体现入世前后的价值观念转变D.不利于女性社会形象多元化发展
8 . 下表是三次纪念辛亥革命的重要会议。这三次会议对辛亥革命的纪念(     
会议内容
胡耀邦在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大会使富强雄伟的中国,进入世界的先进行列,是一百多年来特别是辛亥革命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并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
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大会发扬中华民族一切革命先驱们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站在时代前列,不断开拓创新,努力开创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进一步明确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
A.蕴含了丰富的时代精神B.体现了反帝反封的性质
C.展示了三民主义的特色D.突出了开放的思想内涵
9 .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这段讲话揭示了
A.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的迫切性B.符合国情的道路的引领作用
C.科学的指导思想的巨大力量D.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的重要性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9年,延安召开五四运动20周年纪念大会,毛泽东亲临会场讲话,他指出全国知识青年在五四运动中虽然“起了先锋队的作用”,但并不是中国革命的主力,主力是工农大众。“没有工农这个主力军,单靠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这支军队,要达到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是做不到的。”“愿意不愿意,并且实行不实行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是判断青年是否革命的标准,而且是唯一标准。

1949年5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号召广大知识青年既要“贡献给这一空前伟大的民主革命”,更要献身“建设一个伟大新中国”。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要为建设新中国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工农群众相结合”,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辩证法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实现世界观的改造。

1979年《人民日报》五四社论指出:“凡是实践证明正确的﹐我们都要坚持;凡是实践证明错误的,我们都要修正。这是最彻底的科学态度。”

2019年,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摘编自郭祥《中国共产党引领青年运动方向口号的百年演变——基于五四纪念文本的历史考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不同历史阶段纪念五四运动的主题内涵。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不同历史时期纪念五四运动主题变化的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