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提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所谓思想领先,是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意义上,就思想和行动的关系而言的。其基本含义是:思想支配行动,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人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是先有思想、后有行动。有正确的思想才有正确的行动,有积极的思想才有积极的行动,有统一的思想才有统一的行动。对于思想支配行动这个道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作过形象而又深刻的阐述。

——《论思想与行动的关系》


请根据材料,以中国近现代史为例,自拟论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4-02-0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山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制定了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0211111日)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选两个实例,阐述邓小平理论的贡献。
2024-01-20更新 | 47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

——我最喜欢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一种理论,唯有与时俱进,唯有引领时代,方显磅礴伟力。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时代是思想之母”,时代为新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历史空间。恩格斯曾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都离不开孕育它的时代,任何伟大思想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思想与时代”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处理好计划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不断探索。

我国1954年宪法规定:国家用经济计划指导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造,使生产力不断提高,以改进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巩固国家的独立和安全。1982年,党的十二大表述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为“计划经济是主要因素,市场监管是补充”,并提出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补充”的思想,为经济体制改革开辟道路。1997年,党的十五大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以“计划与市场关系的探索”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12-25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新高考联合质量测评2024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总体布局,从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两位一体”到“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三位一体”,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四位一体”,再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日趋完善的发展过程。

——摘编自宋贵伦《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现代化之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对材料所反映的主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紧扣题意,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2023-12-22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4届高三12月统一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23222日,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评选结果揭晓,《中国管理思想史》《百年革命家书》《新中国70年》等历史图书获奖。该奖项的主要参评条件为“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重要作用”。图5为《新中国70年》一书的部分章节目录。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形势和任务
第二节   巩固新生政权与社会改革
第三节   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社会主义改造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第五节   科教文卫体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六节   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
第二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和曲折发展
第三章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
第四章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21世纪
第五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请依据该参评条件,就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内容,自选主题,撰写一书名和相应的完整目录。(要求:书名明确,各章须有节,逻辑清晰,史实准确,不得照抄材料。)
2023-11-28更新 | 1219次组卷 | 9卷引用:2023年高考福建历史真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所谓大历史观,指的是从一个比较长的历史时段来认识和分析问题。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超越以资本为中心、以共同富裕超越两极分化、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超越物质主义膨胀、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超越破坏掠夺自然、以走和平与发展道路超越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现代化弊端,拓展了现代化实践途径,展现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

——摘编自英明《在大历史观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


上述材料以大历史观为指导,从五个视角审视中国式现代化。据此,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就材料中任意一个视角,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写出所选取的视角,明确论题,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3-11-23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历史记忆的载体多样多源,历史试题则用它独有的方式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下表列举了近代以来中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时的部分历史(史地)类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年代

试题来源

试题内容

1922

北京大学入学考试历史试题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中国,均为世界文明古国。何以均发源于大河流域地方?试言其理。

1927

交通大学入学考试历史试题我辈青年有志救国,究应取何途径为上策,试各述所见。

1935

浙江省高中会考历史试题试略述唐高宗时与明神宗时,中国对日本发生冲突之由来与结果。略述东晋与南宋两次民族迁移之由来与其影响。

1941

国立中央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及西南联合大学
四校联合招生考试史地类试题
日本在贸易经济方面,依赖于美国者甚多,试略述之。目前在德国控制下欧洲国家有几?试列举其名。
四川为中国民族复兴根据地,其故安在?试就地理、
地形、物产、人口诸端,分别说明之。

1956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历史试题
在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里,提出了什么样的土地改革方案?这个方案为什么不能实行?
在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开始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为什么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1986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历史试题
举例说明在十九世纪晚期,科学成就应用于工业,在哪些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001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历史试题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提出了哪些正确的方针?有何重要意义?

——整理自《民国老试卷》《试题里的历史记忆:事实·观念·情怀》等


提取任一时期材料所示历史试题反映的时代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提取时期可以是一年或几年,需明确写出所选时间和主题,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2023-11-08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4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吴友富把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为和平发展的国家形象;刘明认为,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一般性概括的核心要素为“一个改革创新、对外开放的转型时期的中国;一个稳定发展、渐进复兴的中国;一个走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的中国;一个致力于文明交融、和谐共处的中国;一个独立自主、和平发展与负责任的中国”。黄何辉在论述大众传播影响国家形象的建构时,从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外交、社会、环境、人权、医疗、精神等十个方面提出了国家形象的定位。

——摘编自罗业云《数字媒体时代世博会的视觉表达》


上述材料为世博会国家形象定位的讨论。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形象进行说明,并运用中国史知识进行阐述说明,可以就材料中一个或多个要素进行论证,也可以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国家形象,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3-10-2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泰雅实验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人物特写】
奥地利作家茨维格在其名著《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中以14篇历史特写描绘了人类历史上的14个重要人物的人生片段(特写:指聚焦于某一局部,将其突出放大)。
部分篇章摘录如下:

越过大洋的第一次通话——塞勒斯·韦斯特·菲尔德架设首条跨洋电报电缆

威尔逊的梦想与失败——威尔逊和他的十四点原则

封闭的列车——列宁1917年从德国回国


请选择一个中外近现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聚焦其人生中的某一阶段,写一篇历史特写。要求:自拟论题,逻辑通顺,持论有据。
2023-05-31更新 | 217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