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1 . 材料 :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之间始终存在着定程度的联系和影响。文明之间交往的总趋势是不断加强,相互影响也不断扩大。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冶铁技术起源于西亚,从那里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
(1)人类文明产生的标志( 因素)有哪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明交流的表现。
2 . 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相距遥远,然而两者的历史发展可做一些比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时期古代中国古代罗马
①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A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
②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罗马统一意大利
③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西汉、东汉王朝强盛时期罗马强盛时期
④公元3世纪汉末混乱、三国鼎立
西晋统一王朝
罗马“三世纪危机”
罗马帝国中兴
⑤公元4世纪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
东晋南迁
北方十六国时期
罗马帝国首都东迁
日耳曼人入侵
罗马帝国东西分裂
⑥公元5-6世纪南北朝对峙
隋朝统一中国
西罗马帝国灭亡
欧洲日耳曼人小国林立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填出A处古代中国的时代特征,并概括时期③和④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的历史发展特征的共性。
(2)指出时期⑥中国和欧洲的历史走向有何不同?请从制度层面分析中国出现这一走向的主要原因
(3)比较时期①至时期⑤两国历史发展的概况,你发现什么现象?再比较其历史轨迹及变化节奏,你又有什么发现?在此基础上,你有何进一步的理论认识?
2022-06-05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学著作中关于“世界古代文明”的目录

第一章   人类的史前时代第二章早期的文明第一节早期埃及
第二节   两河流域的最初文明第三节印度河流域文明第四节爱琴文明的产生
第五节   黄河流域的夏王朝第三章早期文明的发展
……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第一编   农业文明时第一章古代西亚文明第二章古代埃及文明
第三章   古代印度文明第四章古代中华文明第五章古代希腊文明
第六章   古代罗马文明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到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安息帝国、贵霜帝国和汉帝国一起,连成了一条从苏格兰高地到中国、横贯欧亚大陆的文明地带,从而使各帝国在一定程度上能相互影响。当然,即使早在古代文明时期,也始终存在着某种地区之间的相互接触,如游牧部落向四面八方的入侵就是一个证明。但是,在古典时代,技术进一步发展,使农业和文明的扩展大大超过过去,商队的路线已遍绕整个欧亚大陆,欧亚地区之间的相互联系更为紧密。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随着西欧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交易活动频繁,西欧中世纪的城市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以工商业为主体的城市市民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为了更好地在城市里自由地进行商业贸易活动,他们反对名目繁多的封建性商品流通税以及一整套的封建枷锁,因此,这就迫使他们要与封建主们谈判争取政治和经济特权。……西欧有很多城市还举行过暴动要求获得城市的自主权。……这些权利主要包括: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

——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两部著作对“世界古代文明”叙述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典时代欧亚联系加强的条件。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城市争取自治权的主要原因和途径。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早在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穆罕默德就注重提高阿拉伯人的文化。此后,历代统治者都比较注重先进文化的摄取。阿拉伯的统治者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逐渐融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

——摘编自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

材料三   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和其他文明对立统一、冲突交融中展开的。……只有那些开放的、善于从其他文明中吸取营养的民族,才有长久旺盛的生命力。

——王天玺《多极世界和为贵——兼评亨廷顿“文明冲突论”》


(1)材料一中的①②③④是世界代表性的文明古国。其中,以水生植物晒干制作成“纸草”的古文明区域是_____;在泥板上刻写文字的古代人主要生活在_____。用众生平等、轮回报应来揭示人生真谛的宗教产生于_____;提倡用儒家伦理道德来规范社会的学派产生于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统治者在文化领域采取的主要措施。阿拉伯人在对古代文化继承和发展后,形成的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阿拉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所做的贡献及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两例说明中古时期朝鲜是如何从中国“吸取营养”的。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各个古代文明的发展,因此在文化上也表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特点,大体说来,印度人重视宗教,中国人重视伦理教化,希腊人追求理性,罗马人注重实用,埃及人讲求来世。当然,这些特点不是绝对的,有些是各文明所具有的,有些则相互渗透。如佛教前传入中国、东南亚、日本和朝鲜,希腊人曾统治埃及和西亚,罗马人曾领有东地中海和高卢等地区,并给这些地区的历史发展以巨大影响。不过,所有这些对当地原有的文明来说,很难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占统治地位的,仍然是当地原有的文化。

——摘编自晏绍祥《世界上古史》

材料二   16世纪,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开阔。欧洲探险家和他们的追随者在世界各地的民族之间建立了联系。各个人群之间的互动反过来产生了规模空前的交流,这些交流跨越了不同的社会和文化区域。有一些交流是生物种群方面的:植物、粮食作物、动物、人口以及病菌都传播到未曾到达边远的地区。航海探险唤醒了商业贸易的繁荣,为了寻求贸易机会,欧洲商人走遍了全世界的海港码头。到18世纪中叶,他们已经建立起环球贸易和交通网络。

——摘编自【美】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三   战后欧洲实现联合的原因很多。冷战的国际背景是欧洲联合重要的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则是法德和解为欧洲联合奠定了政治基础。一方面,残酷惨烈的二战促使欧洲人对民族国家和战争的反思达到了空前的程度,直接催生了欧洲联合的许多思想和理论。另一方面,欧洲人在战争期间就进行了欧洲联合的实践活动,战争结束后又陆续在军事、外交、经济和政治等方面尝试开展合作,把欧洲联合运动推向了高潮,并且以建立煤钢共同体为开端,开始了欧洲一体化的漫漫征程。

——摘编自姜南《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欧洲联合运动的兴起》


(1)依据材料概括古代文明的特点。
(2)指出推动16世纪“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开阔”的重大历史事件。依据材料,分析该事件带来的影响。
(3)依据材料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联合的原因。
6 . 世界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世界文明发祥地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写出图4中3、6古代文明的名称,指出两者的一个相似点。
(3)分析材料三中图示的商业活动对文明发展的影响。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早期文明的特点。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约公元前4500年,苏美尔人迁移到两河流域南部。人们从事农业生产,具有灌溉知识,使用金属工具,用削成尖头的秸秆或木棒做笔,在未干的软泥版上压刻出符号。从此时到约公元前2900年,以城市为中心的聚落逐步扩大,城市的功能不断完荐。该时期的一块石碑上雕刻有一个统治者,他戴头冠,穿长褶裙,孔武有力。同时期的一枚印章上,有一个人正主持宗教仅式,手刃敌人,表明他拥有宗教和军事权力,在同时期的雕刻中还出现了奉献产品的民众。这些情况表明苏美尔地区进入了文明时代。

——摘编自周巩固《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公元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入侵并灭亡了波斯帝国,随后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亚历山大远征期间,在野蛮部落建立了70多个城市,定都巴比伦城,保留波斯帝国的行政制度,鼓励东西方种族道婚,以马其顿人和希腊人作为骨干力量,保证征服者的统治地位;袭用东方的专制政体,并利用宗教进行统治,宣扬君权神授,从而使帝国的统治呈现出东方、马其顿、希腊城邦三种因素的混合现象。

——摘编自齐涛《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

材料三   虽说罗马帝国征服了地中海世界,实际上罗马人采取相当宽容的统治政策。地中海各地本来有很多城邦或城市,罗马人对他们的统治报大程度上是象征性的。罗马把除了意大利之外的地方都划为行省,派一位元老去行省当总督。总督基本上只负责收税、保证治安、维持司法秩序。其他方面各省城市都有市议会,由市议会选出的官员营理各自的城市。这些城市只要如数纳税,敬拜皇帝,其原来的习俗和信仰等等都不会受到干扰。因为统治多属象征性的,罗马帝国在三世纪以前从没有建立,也没必要建立像秦汉帝国那么庞大,由中央到地方层层节制的官僚体系。

——据盛的《邢义田谈罗马史臂是下的秦汉制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亚地区进入文明时代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请简要评述亚历山大远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罗马帝国对地中海地区统治方式的特点,并说明其历史渊源。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类的历史虽然已有三四百万年,但人类的文明史却仅有五六千年。人类从野蛮步入文明是一个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关键一步,……文明首先在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农业生产的亚非大河流域产生。这就是西亚、埃及、印度和中国的古代东方文明,随后在地中海区域又出现了一种带有鲜明海洋性质的古代西方文明,这就是希腊、罗马文明。

——川教版历史教科书《世界古代史内容标准解读》

材料二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欧洲语言中的大多数星宿的名称都来源于阿拉伯语。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材料三  ……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果。在以后的时代里,它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拜占庭人认为,他们的职责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之后,拜占庭文明终被历史大潮所淘汰。

——朱寰《世界中古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东西方文明分别诞生于怎样的自然环境中。
(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对欧洲社会的影响。并据此回答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3)材料三中的拜占庭帝国是如何灭亡的?综合以上三则材料,你得到怎样的历史启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借贷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铁制农具和农耕等技术带来的剩余产品的出现,形成伊始是一种具有救济性质的、不必偿还的生产资料再分配。到西周时期,随着私有观念深入人心以及贫富分化的加剧,借贷的性质逐渐发生改变,救济的色彩逐渐减弱,开始需要偿还;伴随着利息的出现,借贷甚至开始成为债权人谋利的工具。此外,伴随着国家的产生,债务活动开始受到国家的保护与规范,政府成为借贷活动重要的参与者。借贷开始经历一个救济与谋利目的并存的发展阶段……及至秦始皇统一六国,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为借贷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在这一阶段,政府借贷占据了比较重要的地位。

——摘编自陈敏、曾玉婷《从简牍记录探析中国古代借贷关系与性质》

材料二   资料证明,当时两河流域的借贷行为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和固定的形式。借贷行为具有文字合同,即今天我们仍能够目睹的泥板文献,标明债权人、债务人、借贷标的、数量、时间、期限、利率、证人等事项,合同中一般列具有多位证人,具有确定的或约定成俗的期限以及法定或者是约定成俗的利率与罚息;而且用途也明显地分成生活消费和投资两大类,生活消费类借贷明显具有扶贫的特征。就其形式而言,当时的借贷正式而完备。

——摘编自禹钟华《古代两河流域的借贷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借贷性质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进一步分析借贷行为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两河流域在借贷发展上的特点。
2021-04-14更新 | 94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0-21高一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公元前1000年直到公元500年,在世界史上往往被称为古典时代,这时欧业大陆上人类文明进步的格局有了很大的改变。冶铁技术的推广使农业生产力急剧增长,余产品大量增加。城市的发展,贸易的兴盛,都是前所未有的。政治组织也和前一时期大为不同,出现了波斯帝国、汉帝国和罗马帝国这样地域辽阔、组织严密、结构复杂的大帝国。……文明之间的交流大大加速了。随着各地区政治、军事、贸易接触的频繁,思想又化的交流也更为容易。


(1)写出材料一地图中2、3、4、6代表的古代文明的名称,并指出2和4代表的两种古代文明在政治体制上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典时代欧亚文明交流加速的条件,并分析这一时期欧亚文明交流的特点。
2021-04-12更新 | 156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