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只对有主观故意的犯罪行为人进行刑罚,如“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前者处以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据此可知,《十二铜表法》(     
A.体现了私法的主导地位B.蕴含了一定的理性精神
C.彰显了社会的公平正义D.加大对平民的保护力度
7日内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第八中学校高三下学期强化训练(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乌鲁克是苏美尔地区的一个城市,在该城市的神殿废墟中出土了一个公元前3200年至公元前3000年的大理石花瓶。花瓶瓶身的图案从下到上依次是:象征水的波浪线、大麦麦穗和椰枣、绵羊、端着器物的男子队伍、丰收女神伊南娜和男祭司。由此可推知,当时的乌鲁克(     
A.官僚体系完善B.具备了早期城市国家特征
C.民众生活富足D.受到了古埃及文明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在梭伦之前,雅典便存在一项法律:“雅典人的律法与祖制,任何人谋逆,实行僭主统治,或任何人帮助建立僭主统治,他和他的家族都要被剥夺公民身份。”此项法律(     
A.捍卫了雅典的民主制度B.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
C.彰显了公民的城邦主权D.得到了严格的贯彻落实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与研究西方文明的传统观点不同,德国古史学家迈耶和英国历史学家伯里都认为,应该把地中海地区视为一个整体,西方文明的源头是古埃及和两河流域,这一观点反映了(     
A.区域文明的传播与扩展B.西方文明产生于古代希腊和罗马
C.地理环境决定文明起源D.临近大河是文明诞生的必要条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位于巴勒斯坦的耶利哥古城地区,早期居民约有2000 人,人们利用约旦河谷平原上的水源,种植了大麦和小麦。公元前7000——6000 年间,当地居民在他们圆形居室周围用雕琢规整的石块垒出城墙和望楼,耶利哥古城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带有防御城墙的城镇之一。这可用于佐证(     
A.中东地区是大麦和小麦原产地B.耶利哥古城城市功能分区合理
C.耶利哥古城最早出现定居生活D.巴勒斯坦是重要的文明发源地
2024-05-3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南开中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份第九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帝国后期用以调整市民与非市民之间,以及不同国籍和无国籍人之间关系的法律被称为万民法。在有的法学著作中,万民法兼具国际公法和国际私法的性质。公元3世纪左右,罗马帝国的民事流转关系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奴隶主统治集团对商品货币有着贪婪的欲望,这都是市民法所不能适应的。根据统治集团的意志,结合罗马人与异邦人、外国人与外国人之间的法律实践,由罗马外事裁判官在司法活动中逐步制定和发展出名为“万民法”的私法体系。它的发展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吸收了同罗马国家有贸易关系的其他民族的法律规范。万民法因而被罗马法学家称为“各民族共有”的法律。

——摘编自雷昕《浅析国际私法与古罗马万民法的学理关系》

材料二   雍正时期的《恰克图条约》是清朝在《布连斯奇条约》的基础上与俄国签订的一系列条约的汇总。其子约较多,对于处理贸易、边界交往、实施边境管理等具体事务有着较为明确的规定。以下为其中部分条文:

“送文之人俱令由恰克图一路行走。如果实有紧要事件,准其酌量抄道行走。”

“凡边界附近打猎,因图便宜,在他人之处偷打,除将其物入官外,亦治其罪……”

“设立边界头目,凡事务须乘公办理,速行完结;如怀私推诿贪渎等情,各按本国刑律治罪。”

“两地奉差大小使臣,因公事到边时,说明因何事前来,系何等人在边候信,听候迎接。”

“俄使请造庙宇(东正教教堂),中国办理俄事大臣等帮助于俄馆盖庙。”

——据马长泉《康熙、雍正两朝中俄划界原则探析——以<尼布楚条约>(恰克图条约>为中心》整理

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联合国宪章》中的集体安全制度有了明显的进展。《联合国宪章》以普遍禁止使用武力为原则,使一切武装干涉、进攻、占领或武力封锁以及以此相威胁的行为,都成为违反国际法的行动。这一规定对国家的国际责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与此同时,由于科学技术以及交通和通信的巨大进步,各种国际组织特别是国际性的科学、技术及行政机构有增无减,这为国际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国际法院的设立及其运作在二战后有了明显的发展。二战后还出现了许多国际法的新分支,如国际经济法、国际人权法、国际环境法、国际组织法、国际发展法、国际能源法、国际刑法等。

——摘编自程晓霞、余民才《国际法》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罗马万民法形成的原因,并指出其与市民法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说明《恰克图条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国际法发展的趋势及意义。
2024-05-29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四十九中学校、江津第二中学校等九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亚历山大帝国时期,“帝国政府不惜资财来充实和支持图书馆”,在各地建了许多图书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帝国版图B.促进民族交流C.维护帝国统治D.改变帝国制度
2024-05-28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等九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原始社会末期农业的兴起带来了新的生产方式,人们分工从事耕种收割、储藏等活动,这种农业分工导致了食物剩余。这一变化(     
A.推动了社会日益发展B.导致了早期文字产生
C.强化了暴力机关职能D.缩小了人们贫富差距
2024-05-28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等九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汉谟拉比法典》序言开篇陈明“要让正义之光照耀整个大地”,而且声称要“消灭一切罪与恶,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这些内容反映了该法典(     
A.是自然法理念的滥觞B.延续了两河流域的习惯传统
C.维护了封建地主利益D.利用公正平等话语巩固统治
2024-05-26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波斯帝国曾经的都城帕萨尔加德的遗迹上伫立着一根石柱,石柱上雕刻的是波斯国王居鲁士(下图)。他穿着伊朗高原西部埃兰人风格的外袍,戴着埃及人风格的王冠,系着亚述人和腓尼基人风格的绳结,身后是波斯人风格的四个翅膀。雕像反映了(     

A.波斯对各民族的有效治理B.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
C.地理环境决定文明样态D.波斯帝国的希腊化现象
2024-05-2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