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希腊化时期的埃及神庙,在整体布局上完整地保留了传统的形式,装饰方面也沿袭并发展了早先的原则和做法,但引入了希腊的建筑样式;在雕刻艺术方面,卡纳克的亚历山大四世雕塑,形体是属于埃及传统的,面部是希腊式样的。据此可知,希腊化(     
A.使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B.推动埃及文化中心转移
C.给埃及艺术增加了新因素D.极大提升了埃及艺术地位
2024-05-2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2024届高考冲刺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古希腊人将其他民族称为“蛮族”或“异族”,而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称呼其他民族本名,如巴比伦人、希腊人、埃及人、印度人等。大流士把全国居民分为“友人”与“敌人”,强调“(每个)友谊的人,我加以恩典,(每个)敌对者,我予以严惩”。大流士上述举措旨在(     
A.推行民族平等政策B.舍弃军事扩张策略
C.强化帝国政权认同D.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让希腊文明开始步入亚洲大陆,又让古老的亚洲文明在西方重新焕发出光彩。从此,优美而富于表现的希腊式雕塑和建筑引领了亚洲人的审美,而来自东方的天文、数学、医学等知识则奠定了西方科技进步的根基,更有一条条如丝绸之路般的“道路”横贯于亚欧之间。这说明,亚历山大东征(     
A.有助于不同文明的交融与发展B.本质上是一场文化殖民活动
C.增强了世界文明的同质化倾向D.开创了异地文明交流新形势
2024-05-1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甘肃省酒泉市高三下学期5月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罗马帝国时期的教育发生重大变化:教育目的从培养演说家改为培养效忠于帝国的顺民和官吏,对私立的初等学校实行国家监督,把部分私立文法学校和修辞学校改为国立,改教师的私人选聘为国家委派。罗马帝国的教育改革的目的是(     
A.推动商品经济的繁荣B.对希腊文化的继承
C.维护君主独裁统治D.实现了区域文化的统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考古工作者在底格里斯河畔的塞西亚城遗址发现了希腊式的市场、剧场与体育馆,以及大量刻有希腊语的钱币、印章、封印。奥古斯都统治时期,罗马人利用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东、西方之分,将罗马和希腊并列归入“西方”,树立一种“非亚洲”“非东方”的身份和文化定位。以上现象可以用来说明(     
A.古代希腊文明的影响力B.希腊化时代的文化传播
C.体现亚历山大统治模式的延续D.立足于因俗而治的怀柔政策
2024-04-19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甘肃省张掖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希腊化时代各个王国的希腊城市仍然保持了一定的自治传统,有些城市中甚至依然存在着诸如公民大会、陪审法庭以及公民的各种公共活动场所,但作为希腊城邦本质特征的公民团体的集体自治权已不复存在.封闭和狭隘的城邦观念逐渐消失。这反映出希腊化时代(       
A.政治上出现走向统一的趋势B.基本上沿袭了城邦时代的传统
C.城邦仍保持原有的自治状态D.城邦之间的界限逐步清晰明确
2024-04-03更新 | 189次组卷 | 6卷引用: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第一次模拟考历史试卷
2024·广东韶关·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公元前3世纪,罗马征服南部意大利的希腊人城邦,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变得更加直接和全面,但希腊人的民主政治,罗马人就不接受;罗马的军事制度、社会结构,在很多方面也不同于希腊;罗马帝国的统治也与希腊化王国的制度有重大区别。这表明(     
A.罗马帝国排斥希腊文明B.古代世界文明起源多元
C.希腊对罗马的影响有限D.罗马帝国缺乏统一基础
2024-03-26更新 | 431次组卷 | 10卷引用:历史(七省新高考卷02,16+4模式)- 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公元前480年波斯入侵希腊时,底比斯投靠波斯,是因为其城邦政体既非正常的寡头政治,更非民主政治,而是“统治权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与法律和明智的统治背道而驰,而与僭主政体相近。这些人……强力压制民众,将波斯人引入城内”。这反映了(       
A.城邦至上理念盛行B.民意决定施政方向
C.公民大会地位突出D.政体影响城邦利益
2024-03-2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汉谟拉比法典》要求自由民尊重和服从法律,维持国家法律的尊严。有涉及诉讼关系的受害自由民“务必诵读‘石柱法’阐释案件使案件得到公正的审判”。同时规定,对法典不准曲解和更改,对判决不服者可上诉至国家最高法官国王。由此可见,《汉谟拉比法典》(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满足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C.体现了封建集权的特征D.强化了人身依附的关系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关于社会福利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学者的著作中,如柏拉图的《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都强调集体利益和城邦和谐。进入古典时期,特别是雅典农业和工商业的空前繁荣,加上盟邦每年的贡金等,使得城邦的财政收入大大增加,这为改善人民的社会福利提供了经济基础。古代雅典采取了一系列福利措施,如保证充足的粮食供应,实行军事移民,解决公民就业,救济贫民,公葬烈士和抚恤孤寡,等等。

——摘编自曹春梅《试论古典时期雅典的社会福利》

材料二   “福利国家”思想和实践在英国可以上溯至19世纪的新《济贫法》等法规,但全面铺开则是二战之后的事情了。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体现了英国国民的普遍意愿,以至于英国主要政党及其领袖人物,不管内心对此真实看法如何,在二战之后都长期以“福利国家”倡导者自居,非如此则无法争取选民支持。正是这种意愿,使得英国选民在二战刚刚结束之时就抛弃了领导他们赢得胜利的丘吉尔,转而选择了艾德礼,其关键原因之一就是后者带领工党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目标。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福利项目之多,政府向国民提供的津贴和补贴名目之繁杂,为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

——摘编自梅新育《英国“福利国家”制度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典时期雅典实施福利政策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英国福利制度建设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从古典时期雅典和二战后英国福利政策中所得到的启示。
2024-03-1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陇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