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6 道试题
1 . 人类史前史,从三四百万年前到文明的出现,乃至此后相当长的时间中,地理因素一直起重要作用。越是在人类的早期,地理因素会越重要,因为人对自然的控制能力小,环境的影响当然就大。反过来,越到人类历史的后来,地理因素就越来越不重要了。下列选项中,自然环境特征明显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古代印度文明B.古代印第安文明C.古代西亚文明D.古代埃及文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古埃及实际上是一个农业国,处在大海和沙漠的包围之中。由于水资源的缺乏,古埃及人迫切地渴望着绿色,渴望着绿洲与水源,因此就有了初始的对植物的崇拜情结。这说明古埃及人对植物的崇拜(     
A.是地理与人文环境的产物B.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C.推动了古埃及社会的发展D.促使宗教思想逐渐成熟
3 . 在雅利安人移居印度一千年以后,印度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吠陀早期那种无忧无虑的乐观主义让位给悲观主义,社会已没有灵活变通、无拘无束的性质,取而代之的是愈来愈严格地按职能和特权分成的不同阶层。能反映上述变化的文献是(     
A.《荷马史诗》B.《吉尔伽美什》C.《梨俱吠陀》D.《罗摩衍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59年,美国学者萨缪尔·克莱默在其畅销书中列举了某一古代文明的39个“世界之最”,包括:最早的学校、最早的“立法者”、最早的“农书”、最早的伊甸园、最早的文字肖像等。这一古代文明是(     
A.古代西亚B.古代埃及C.古代印度D.古代希腊
2024-03-07更新 | 656次组卷 | 28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基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哲学家柏拉图和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历史学家塔西佗等学者都曾在著述中描述过“金色时代”的理想社会。在他们看来,处于初始阶段的人类最为幸福,完全靠本能依赖着大自然生存与繁衍,没有进入等级社会之后的各种弊端。“金色时代”的憧憬反映了(     
A.对城邦民主政体的不满B.对原始蒙昧时代的向往
C.对帝国内部矛盾的忧虑D.对人性回归自然的诉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汉谟拉比法典》第8条:一个人窃取牛或羊、驴、猪,或船舶,如果它系神或宫廷的财产,则应对他科以三十倍之罚金;如果它系穆什钦努(非全权公民)之财产,则应对他科以十倍之罚金;如果窃贼无物以偿,则他应被处死。由此可见古巴比伦(     
A.法律带有习惯法的烙印B.王权有浓厚神秘色彩
C.社会治安状况不断恶化D.存在森严的社会等级
7 . 雅利安人迁徙到印度河流域后,“由于他们(当地人)人数众多,文化又很先进,所以不能被灭绝、赶走或同化…相反,雅利安畜牧者定居下来、改营农业时,他们不得不与原先的居民靠的很近的生活。”据此可知,雅利安人的迁徙(     
A.把马和铁带到印度,改变了原有居民的生活方式
B.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推动了区域文化的形成
C.发展了以欧洲文化为主,融合多种文化的印度文化
D.建立了一系列国家,推动了南亚次大陆的文化多元
2024-02-27更新 | 1819次组卷 | 28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据考古发现,公元前28世纪中叶埃及法老就率领船队从尼罗河进入地中海,最后抵达腓尼基海滨进行贸易活动。法老还派出商队从尼罗河出发抵达今天的苏丹等地。这说明当时埃及(     
A.实行重商主义政策B.对外贸易对国家意义重大
C.农业文明闻名于世D.是沟通东西方贸易的桥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汉谟拉比法典》中说:安努(天神)与恩利尔为人类福祉计,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使我有如沙马什(太阳,正义之神),昭临黔首,光耀大地。据此可知,该法典宣扬(     
A.君权神授B.公平正义C.法律至上D.天人感应
10 . 古风时期(公元前8世纪至前6世纪),希腊城市的基本轮廓已具雏形,随着城市防御工事的扩展,一度作为居民最后的避难所的山巅城区,成为祭祀中心;广场成为城市最重要的地区,公共建筑物环绕其四周,居民区和商业活动区则位于其附近地区。这说明古希腊(     
A.城市功能具有多样性B.公民主张抑制工商业经济
C.城市结构缺乏整体性D.城市发展受地理环境限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