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 道试题
1 . 城市之光

人类历史刚刚破晓时,城市便已经发展到了成熟形式。考察那些依稀可辨的踪迹,可以回望文明的进程。


(1)将下列城市与地图中所示区域进行匹配。(填涂字母)

(2)巴比伦古城遗址位于西亚的两河流域,早期居住在此的苏美尔人发明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单选)(       
A.腓尼基字母B.楔形文字C.甲骨文D.拉丁字母
(3)结合地图与所学,作为东罗马帝国(395-1453年)都城的君士坦丁堡,具有(双选)(       
A.联通东西方的贸易B.传承希腊罗马文化
C.完善民主共和制度D.汇聚工业生产资本
(4)图D马丘比丘古城遗址见证了(单选)(       
A.三角贸易带来了古城的繁荣B.迪亚士绕过了非洲好望角
C.殖民活动中断该地历史进程D.商品出现了世界性的流动
(5)观察B图与E图中的两座城市,简要概括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2022-12-27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交流·发展·合作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1000年直到公元500年,在世界史上往往被称为古典时代,这时欧亚大陆上人类文明进步的格局有了很大的改变。冶铁技术的推广使农业生产力急剧增长,剩余产品大量增加。城市的发展,贸易的兴盛,都是前所未有的。政治组织也和前一时期大为不同。了波斯帝国、汉帝国和罗马帝国这样地域辽阔、组织严密、结构复杂的大帝国……文明之间的交流大大加速了。随着各地政治、军事、贸易接触的频繁,思想文化的交流也更为容易。

材料二   从欧洲通往亚洲和美洲的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下降。里斯本、塞维尔、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伦敦等城市先后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1531年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此后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新的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中国。1865年,英国在香港开办汇丰银行,并在上海设立分行,随后又在中国许多城市设立分支行。

——《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二》

材料三   经济全球化主要指各国经济高度开放并与国际市场联为一体,具体包括全球范围内的资金流动、人才流动和技术转移,自19世纪世界市场形成以来,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往来日益频繁,经济生活开始国际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国际分工的日益深化和国际贸易的超前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典时代欧亚文明交流加速的条件,并分析欧亚文明交流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航路开辟后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有哪些?
(3)依据材料三,概括经济全球化的条件。经济全球化现状对世界政治格局有何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地图上的世界文明



图1 早期的欧洲帝国(公元前336年—公元1453年)

图2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领土疆域情况(1400—1912年)

——摘编自[英]艾玛·玛丽奥特著《世界文明5000年:一幅包罗万象的世界文明索引图》


(1)概括图10、图11的编绘者力图告诉我们些什么。
(2)如果让你绘制一幅二战结束后的世界文明发展的地图,说说你的设计并说明理由。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埃及文化的发展历程(部分)

时间段发展表现
公元前3500年左右—公元前30在北非地区的尼罗河流域形成了古代埃及文化,出现了金字塔、象形文字、太阳历、莎草纸等。几乎同时,西亚地区形成了美索不达米亚文化;南亚次大陆上形成了古印度文化;东亚形成了中华文化。
从公元前4世纪晚期—公元前30年,希腊文化随着希腊人的足迹扩散开来,同时与东方诸文明(包括埃及文明)进行了深刻的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这种新文化也就是“希腊化文化”。这段时期被西方学者称为“希腊化时代”。
18世纪—19世纪上半期1798年,拿破仑率军侵入埃及,建立起法国殖民统治。
184011月,埃及被迫签订《英埃协定》,埃及走向半
殖民地。
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英法资本随之涌入,毁坏埃及民族工业,在埃及成立“欧洲内阁”,建立傀儡政权。
19世纪上半期,面对殖民侵略,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主动接受西方的思想和技术,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

——根据《埃及史》整理


请选取材料中的任意一个时间段,概括埃及文化发展的阶段特征,并对其进行合理解释。
22-23高三上·广东深圳·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类社会从来不是完全孤立的,不同地区的农耕文明从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都表现出向外扩展的趋势,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大帝国的兴起。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从居鲁士立国开始,通过对外扩张,成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不仅有自身发达的物质和精神文明,而且有统治庞大帝国的制度文明。在帝国东部,征服印度的犍陀罗,获得了东方民族的信息。在帝国西部,征服吕底亚,与希腊人有了接触,他们的工匠吸收了吕底亚的艺术特色,商人学会了铸造钱币。公元前4世纪晚期,伴随着亚历山大的征服、帝国的建立与希腊化世界的形成,推进了从中亚、印度到东地中海、欧洲之间古老诸文明地区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往来。

——杨俊明《古代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传播》

材料二   古代中西亚地区,关于中国,流传着桃花石(taugast,有人认为是拓跋的音译)的传说。桃花石是一座著名的城市,距被称为突厥的人的地区约2400公里,桃花石的首领被称为“太上”,它在希腊文中的字面意思是“天子”。他们从事贸易方面具有极大的规模和便利,使他们掌握了大量的金银。桃花石以一条大江为界。从前,这条江将隔岸遥遥相望的两大政权分隔开了。其中一个政权尚黑衣,另一个尚红衣。到了相当于摩里士皇帝(拜占庭君主,582—602年在位)的统治时期,那些穿黑衣者越过了大江,向那些穿红衣者发动了战争,他们成为胜利者并建立了自己的霸业。在桃花石,随处可见产丝的蚕虫,色彩斑斓。桃花石人在驯养这类小动物上颇具技艺,并竞相为之。

——摘编自陈志强《拜占庭帝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波斯和亚历山大帝国建立的共同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测材料反映的古代中国的任意两则史实,你如何看待这则传说。
2022-12-30更新 | 683次组卷 | 7卷引用: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课时训练】-【大单元教学】高一历史同步备课系列(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历山大东征时,在埃及、波斯和印度等地建立的希腊化城市成为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公元前3世纪70年代,亚历山大里亚输入的商品中就有印度狗、印度牛和印度女子。梵语词语“书”“笔”“墨水”等都源自希腊语,早期中国佛像也有希腊特征。印度人特别尊敬希腊化时代的天文学,据记载,印度人曾说敬畏希腊科学家“像敬畏神灵一样”。可见,希腊化文明在南亚影响之深。

——摘编自杨俊明《古代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传播》

材料二   汉唐帝国分别是当时的中华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最为辉煌的历史时期之一,自汉武帝开疆拓土、张骞开通丝绸之路以来,中华帝国的丝绸等物品引起了欧洲社会对东方中国的热切向往,而古代欧洲、西亚、中亚等地区的各类物品源源不断地被进贡或贩卖到中国,所以汉唐时期是东西方物质文明交流、物种传播最重要、最频繁的时期之一,是欧亚世界加深认识、不断走向世界一体化的历史开端。

——摘编自尚永琪《汉唐时代的动物传播与文明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腊化时期东西方文明交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唐时期东西方文明交往密切的原因及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世界不同文明在相互碰撞、交流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河北涿州的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一枚金币。据考证,其为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第五任哈里发阿卜杜勒·马利克在位时所造,年代为回历80年,即公元699-700年(中国唐朝武则天圣历二年至三年)。这是阿拉伯世界历史上铸造的第一种货币。此币没有人物或偶像图案,两面有文字,正面的阿拉伯文意思为“别无他神,唯有真主,真主举世无双”。

——摘编自王雪农《涿州唐墓出土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金币》

材料二   (巴格达)市场上有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印度和马来群岛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中亚的红宝石,东非的象牙、金沙和黑奴,北欧和俄罗斯的蜂蜜、黄蜡、毛皮和木材……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数学、稻米、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下卷)》

材料三   历史上的诸文明并不是封闭的体系,它本身在不断地变动,同时各文明之间也在不断地交流。……文明的交流,使各文明创造的成果在短期内即为人类共享,而不必再去重新发明,因此使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大,这是使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原因。文明的交流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时常要遇到各种阻碍、挫折、冲突,当然也有和平交往,这也就是文明发展进程有时不能快捷,反而延缓的重要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枚金币的史料价值进行解读。
(2)根据材料二,指出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的表现。概括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贡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文明交流的方式,并谈谈你对古代文明发展的认识。
8 . 文化交流。

中古时期文化交流与传播情况摘编

数学8世纪印度数字传入阿拉伯,12世纪由阿拉伯传入欧洲,成为世界通用的“阿拉伯数字”。
科学技术8世纪中国造纸术传入阿拉伯,后经由拜占庭、埃及、摩洛哥传入欧洲;指南针、火器等在13世纪经阿拉伯传入欧洲。
哲学宗教9世纪阿拉伯人将希腊学者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译成了阿拉伯文,11世纪下半叶到13世纪又转译为拉丁文,传入西欧。7世纪以后,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陆续传到中国。
医学10世纪阿拉伯人总结希腊、印度等地区的医学知识,编纂《医学集成》。

伏尔泰根据中国历史故事,编写了剧本《中国孤儿》。剧本写道:张惕接受皇帝托孤,决定要用独生子替太子送死。其妻伊达美不予配合,说:“你向他发过誓么,要杀你的亲生子?唉!有什么贵和贱,又有什么主和臣,都不过一点虚荣定了一时的名分,天生来大家平等……要谋自己的善后,才是我们职责。”

(1)阅读材料,概括中古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特点。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孤儿》的创作背景。
2022-07-12更新 | 198次组卷 | 4卷引用: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一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书·陈汤传》记:“(汤)前至郅支城都赖水……步兵百余人,夹门鱼鳞陈(阵)。”鱼鳞阵这种布阵法是罗马军队常用的龟甲阵。《汉书》记载了这个阵法,当然也可以表明这个新的西方罗马(大秦)的作战方式,西汉人已有所了解。《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和帝永元九年(97年),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条支,临大海。欲渡,而安息西界船人谓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渡,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人皆裔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英闻之,乃止。”安息船人所说渡海需要的时间,应是指从地中海东岸到达罗马帝国首都罗马的路程所需要的时间。

——摘编自宿白《考古发现与中西文化交流》

材料二但正如甘英西行受到安息商人百般阻挠一样,罗马帝国同中国的直接交往,同样受到安息的阻碍。因为安息商人为了维护自己经营丝绸中介贸易的巨大利益,一直不愿汉帝国与罗马帝国直接交往。公元前1世纪中叶,一位传奇式的船长掌握了印度洋的季风秘密,这标志着罗马人掌握了季风航行技术;再加上罗马人拥有更加坚固和规模更大的远洋帆船,装载大量的船货,延长航程得以实现。据文献记载,无论使团,还是商人,都是趁3月开始的西南季风,从红海海口漂洋而来中国的。

——摘编自何芳川《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朝与罗马交往的状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朝中国与罗马交往的条件及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后,汉朝和罗马帝国分别兴起于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两大强国之间缺乏官方的直接往来,但通过丝绸之路,双方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早在波斯帝国时期,中国的丝绸已到达地中海东岸。东汉的班超为经营西域,曾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在征服地中海东部地区后,当地商人也有意向东,尝试与汉朝建立直接联系。2世纪,已经有来自罗马的商人到达洛阳。此后,罗马商人不断东来,与中国进行贸易。

——《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冶铁技术起源于西亚,从那里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

——《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三   古今中西的几大文明,各有特点,但这些特点完全不应成为互相敌视的原因,倒恰好是彼此借鉴的理由。……任何一个文明,不论有多古老,有多特色,也必定含有与其他文明共享的一些价值理念,否认这一点,就无法参与全球精神财富的大循环。

——摘自《南方周末》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王朝与罗马交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人类文明交流的意义。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影响人类文明交流的因素及其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