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古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7世纪日本实行“大化改新”,首先宣布:土地为国有,百姓直属于天皇,罢世袭官吏。又依据贵族官员等级高低赐予不等的采邑,这些采邑世袭受领,其所出赋税皆不上交国家。后又造户籍,以十家为里,里有长,其职在促民纳税、服役;每家以人口多寡受地、纳税服役。这些措施旨在(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B.维持贵族世袭特权
C.建立中央集权国家D.巩固封建等级秩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2~13世纪的英格兰兴起了大批的小城镇,这些小城镇多为人为“种植”城镇,是特许状授权的交易地点,领主选定一个他认为合适的地点作为“城址”,授予“市民权”或“市民租佃”之后,这一地方便具备了“城”的资格。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格兰城镇化(     
A.推动了商业资本的扩张B.渗透着鲜明的政治因素
C.兼具专制与自治的特点D.体现了王权强化的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查士丁尼统治时期,为了打破西亚地区对丝绸贸易的垄断,拜占庭帝国设法获取中国的养蚕技术和丝织品加工的工艺。至公元6世纪中叶,发源于中国的丝织业,从原料生产到纺织成品这一整套技术完全传入了拜占庭帝国的统治区。这反映出(     
A.中国与东罗马有经贸往来的途径B.阿拉伯帝国是中西文化交流桥梁
C.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巅峰D.奥斯曼帝国影响东西方贸易往来
7日内更新 | 195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兴国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复习试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至少从12世纪开始,意大利各城市就达成了各种双边条约,这些条约常常规定对方的公民享有在已方境内定居、拥有财产和从事工业、贸易的自由;设立商人法庭,依据商法裁决条约双方公民之间的商事纠纷。据此可知(     
A.近代国际法体系初步形成B.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成为主流
C.意大利统一的条件已成熟D.城市自治适应经济发展需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下图是中古时期西欧农民耕种土地的绘画作品(现藏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图书馆)。该画体现了(     

A.西欧农业的耕种技术B.男耕女织的耕种模式
C.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D.勤劳智慧的农民形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8世纪,拜占庭帝国《法律选编》的编纂者认为,基督徒实际上不需要世俗法律,完全追随上帝的话语便足以获得指导;但皇帝是上帝派遣的“牧羊人”,其能给“羊群”以指导,因此制定了这部法典。这一编撰理念反映出当时的拜占庭帝国(     
A.教会权威开始高于皇帝
B.积极完善罗马法的体系
C.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体制
D.统治理念日益宗教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6世纪初,欧洲人笔下的印第安人常为“生活在伊甸园的自然之子”,具有“慷慨”与“自由”的品质。但16世纪中期至18世纪,欧洲学者多宣扬印第安人为“没有理性与灵魂的野人”,是“邪恶”与“野蛮”的化身。这可用以说明(     
A.殖民者虚伪的价值观B.美洲文明发展的停滞
C.欧洲宗教势力的衰落D.启蒙思想产生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世纪晚期,1300年前后,出现在修道院的一项发明具有了划时代的意义,那就是带擒纵器的齿轮钟。当时的教士们有必要确定更为准确的时间,以便安排他们的祈祷与其他工作。但丁在1320年的《神曲》中就已经提到:如同钟表里的许多齿轮,互相协调,各自转动。

——摘编自[]马丁·海德格尔《时间概念史导论》

材料二   18世纪的欧洲人日益习惯于精确的时间。精确的时间一方面意味着人们对时间的控制,而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一部分人需要屈服。仆人、工人和雇工日益受到纪律限制,并不得不屈服于钟表(工作时间)对他们的控制。这当然是一种外在的强制力。而18世纪的教育者们开始培养起的新一代人,却将这种外在强制力逐渐转化为自身的强制力。

——摘编自[]大卫·梅森《近代欧洲200年》

材料三   时间测量技术的改善,对待时间的基本态度的重大变化——两者引起了一种普遍性的提速感。在一些领域,比如音乐(尤其是军乐进行曲),人们可以明显体会到这种变化。在18世纪早期,安哈尔特——德绍公国的利奥波德一世率先在军队操练中对齐步走作出了相关规定。当时德意志士兵每分钟需行进60步,后来改为72步。而到了十九世纪初,在反抗拿破仑的战争中,则普遍都是114步了。

——摘编自[]埃尔顿《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4世纪到18世纪钟表功能上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钟表推广的社会影响。
2024-05-17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多校联考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中世纪后期,城市的兴起和繁荣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文化教育不再为教士所垄断。11世纪末,意大利首先出现了第一所世俗大学——博洛尼亚大学。13世纪,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维也纳大学等相继在欧洲成立。这一现象(     
A.伴随着城市兴起产生B.有利于欧洲社会转型
C.体现了人文主义复兴D.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10 . 欧洲在近代成为世界进步的“火车头”,产生了对世界影响巨大的近代文明,左右了世界近代历史的走向。然而,近代欧洲文明是从中世纪欧洲的土壤中孕育并成长起来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以土地关系为纽带,通过层层分封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协调和维护封建主内部的利益,更有效地统治下层人民,其关键是封主与附庸的臣属关系的建立。由于土地是层层分封的,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人为封主,对自己封主的封主则没有臣属关系。所以,在西欧出现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现象。这种情形使封建等级制度复杂而混乱。

材料二   欧洲中古时代晚期,城市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港口城市从远洋贸易中获取巨利,由于跨海远程运输风险巨大,且集中投入巨大资金的需求和长期的耽搁、等待,使这些海运城市中的商人逐渐发展了以银行贷款作为基础的信用制度以及分摊风险的保险制度。这两个新兴的经济制度,毋庸置疑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基石。经济实力的增长,提供了城市与封建主谈判的资金支持,为城市自治权的获取提供了基础。城市经济兴旺,人口众多,城市大学进一步发展,大学之间的交流也孕育着创新新理论的机缘。

——摘编自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材料三   10世纪开始,欧洲城市逐渐在封建主的领地上兴起。农奴为摆脱领主的控制,大量移居城市,使得市民阶层壮大。他们(市民)的崛起不但为日后资产阶级的出现提供了可能,也为世界市场的扩大做好了铺垫,更是在平常的市民生活过程中孕育了自由、民主、平等的现代意识的萌芽。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古晚期西方城市发展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西欧城市兴起对欧洲历史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