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古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1 . 下列选项中农作物的分组,属于古代西非居民班图人培育出的是(     
A.芋头、水稻、南瓜B.大豆、小麦水稻
C.马铃薯、玉米、番茄D.甜高粱、西瓜、棉花
2023-07-09更新 | 308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拜占庭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七世(912~959年)利用古典文化遗产为现实服务,组织学者收集古典作品,编纂百科全书及抄写名著。当时编纂的有历史丛书、战术教令、农业丛书、医学及兽医丛书、国家管理规程、拜占庭宫中礼仪等。这些做法(       
A.重创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B.使专制国家的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C.促进了古典文化的传承发展D.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奠定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221年,日本后鸟羽上皇(天皇的父亲)号召各地封建主起来声讨幕府。同年5月22日,幕府一方的北条泰时率18骑从镰仓逃出,5月25日就集结起军士19万骑。不久,幕府军打败了后鸟羽上皇。由此可推知,当时日本(     
A.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B.幕府体制下主从关系牢固
C.大化改新导致皇权衰微D.封建庄园制经济陷入衰退
4 . 各民族各地区文明的交流与互鉴、碰撞与融合的过程就是世界文明形成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众所周知,伊斯兰教文明在征服后几个世纪中,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带有基督教、犹太教、琐罗亚斯德教和阿拉伯宗教的成分,带有希腊——罗马、波斯——美索不达亚米的行政、文化和科学各成分的综合体。因此,它不仅仅是古代各种文化的拼凑,而是原有文明的新的综合。它虽然来源不一,但却明显带有阿拉伯伊斯兰教的独特印记。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000年至1500年间,东半球各民族在旅行、贸易、交流和互动方面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为频繁和密切。蒙古以及其他游牧民族所建立的庞大帝国为这一跨文化的交流互动提供了政治基础。当他们征服并平息了广大地区时,游牧民族为过往的商人、外交人员、传教士以及其他旅行者提供了安全的通道。除了游牧帝国外,航海技术的改进也带来了印度洋和南中国海上的交通的增加。所以,远距离旅行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普通,而像伊本·白图泰和马可·波罗这样的个人旅行家有时还冒险在东半球大部分地区旅行。到15世纪初期,在欧洲,当他们寻找进入亚洲市场的途径时,欧洲的航海家们不仅建立了与非洲和亚洲各民族的直接联系,还向西驰入西半球和太平洋。他们的航行值得东半球、西半球以及大洋洲的各民族之间进行了稳定和持续的交流与互动。

——摘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三   目前我国大批风情独特的古村落、民居和文化遗址已经遭到破坏;昆剧、京剧、粤剧等民俗艺术不时要面对观众流失、传统剧目失传、演员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除夕、清明、端午、七夕、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已然被拿来文化的西方情人节、圣诞节等冲得七零八落。

——高考学习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地位以及伊斯兰教文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东半球各民族及东西半球文化交流互动频繁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你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2023-07-08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公元12世纪开始,高耸入云、冷峻深沉的哥特式建筑较为流行。文艺复兴后,建筑师们热衷于重现古希腊的柱式以及古罗马的穹顶拱券,从而营造出欢快充实的空间感受。这表明当时(       
A.欧洲建筑美学摆脱了宗教的束缚B.几何学发展彻底改变了设计理念
C.复古思潮深刻改变欧洲建筑美学D.市民阶层追求世俗化的生活体验
2023-07-0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考古发现,日本出土的绳纹时期的玉玦与中国的兴隆洼文化遗址和河姆渡文化遗址等出土的玉玦十分相似,而日本玉文化出现年代比兴隆洼文化晚1000多年;在长江下游部分遗址出土的独木舟和木桨与日本本州岛日本海一侧出土的独木舟和木桨也高度相似。由此可知,绳纹时代的日本文化(       
A.与中国文化同根同源B.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C.借鉴了中国古代文化D.高度发达,影响中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入侵西班牙,在长达近八个世纪的统治期间,他们将东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技知识带到了西班牙,修建了许多先进的灌溉系统和排积水设施,将阿拉伯数字传入当地,还教会了西班牙人代数学和运算法则。由此可知,阿拉伯人在西班牙的统治(       
A.传播了伊斯兰文化B.沟通了东西方贸易
C.促进了文化的交流D.引领世界文化潮流
8 . 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被称为“东西方交流的桥梁”,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①印度的数字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②阿拉伯人将中国的火药传入欧洲
③阿拉伯人将马铃薯传入唐朝          ④阿拉伯人搜集大量的古希腊典籍加以翻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07-0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来宾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某中学历史教师利用数学坐标轴画了一条不甚精确的曲线图,其反映的是西欧(       

   

A.王权演变B.教权演变
C.资产阶级力量变化D.市民权利变化
2023-06-10更新 | 166次组卷 | 54卷引用:广西玉林市博白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阿拉伯历史上曾有“百年翻译运动”,翻译了大量波斯、希腊、罗马的经典。在此之中,他们广泛吸收这些文明成果,以至于著名的《一千零一夜》不仅是阿拉伯人的故事,更是整个西亚、北非,甚至印度等地的故事。这说明阿拉伯人(       
A.融合东西方文明造就帝国的繁荣B.保存的希腊古籍数量最多
C.推动了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复兴D.引领世界文化的发展潮流
2023-06-03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三新学术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