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古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多由国王颁发给城市,其内容主要是确认城市的自治权和其他特权。为了吸引更多的移民进入城市,这些特许状在一定程度上对封建领主权力予以限制,因此,特许状在本质上是西欧封建制度下反对封建领主统治的一面进步的旗帜,国王与城市通过一种软性的合作以达到互惠的目的。据此可知城市特许状的授予(       
A.不断加强了封建领主的权力B.为封建领主的权力提供经济基础
C.削弱王权和促进了国家统一D.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一定法律保障
2 . 在中世纪时期的西欧,具有封土的贵族都掌握着庄园法庭的司法权,他们对庄园里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而国王在这种体制下“被缩成了一个阴影而己”。这反映了在封君封臣制度下(       
A.封君封臣义务的相互性B.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
C.西欧封建社会渐趋瓦解D.君主制遭到一定限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中世纪的西欧,国王的加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的欧洲(     
A.王权神圣不可侵犯B.国王相信“君权神授”
C.教会主宰精神世界D.王权受到教权的制约
2023-05-28更新 | 210次组卷 | 6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第十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阿拉伯帝国都城巴格达是当时著名的国际性都市,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印度的香料、中亚的宝石、东 非的象牙和金砂等,都在阿拉伯帝国的市场出现并转销到世界各地,阿拉伯商人的足迹更是遍布亚欧非各大洲。这说明(       
A.商业是阿拉伯帝国的经济基础
B.阿拉伯帝国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C.阿拉伯帝国对世界文明交往作出了重大贡献
D.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179年,有教会规定:“要将充足的圣俸留给每个教堂,主教要告诉神职人员和学者们,教师的需求必须满足,求知的大门向求学的人敞开”。教会如此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强化社会教化,稳定社会秩序B.保存古典文化,传承古典精神
C.培养神职人员,维护教会利益D.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转型
2023-05-22更新 | 88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西钦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人类文明交流史料(部分)

区域时间史料
非洲公元前13世纪埃及雕刻中出现赫梯战车形象
欧洲公元前5—公元前1世纪塞浦路斯、撒丁岛和马赛出现许多用腓尼基字母书写的碑文
亚洲1世纪《汉书.地理志》关于“殷道衰,箕子去朝鲜建国,教其民以田蚕织作”的记载
亚洲646日本颁布《改新之诏》,全面学习“法式备定”的唐代制度
亚洲771阿拉伯天文学著作《信德欣德》运用了大量的印度数字
15世纪哥伦布给国王的信中提到“携带有种马、母马、骡子和其他的禽类、大麦和各种果树等”运往美洲
1750鲁士政府法令规定:“所有王公贵族和庶民百姓要充分理解种植马铃薯的益处,并把马铃薯作为今春主要食物。”
亚洲1912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践行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等原则

——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文明的交流与进步”为主题,从经济、文化、制度交流中任选一个角度拟定具体论题,并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3-05-06更新 | 225次组卷 | 2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第十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甲方向乙方保证,愿以自由人身份,终身服事乙方,绝不脱离乙方的保护,如有违背,愿以金钱作为赔偿;乙方保证,宣誓之后,将终身保护甲方。”上述宣誓场景可能出现于(     
A.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广场B.3世纪的罗马元老院
C.6世纪君士坦丁堡的皇宫D.12世纪中期法国北部的庄园
2023-04-28更新 | 572次组卷 | 8卷引用:广西玉林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时期,西欧各国城市或市镇通常是凭借封建权力授予的“特许状”取得自治。特许状所规定的自治程度在不同时期、地区有所不同。967年的法兰西城市特许状仅仅给予居民免受奴役的自由。1112世纪,许多自治城市的市民通过特许状不再负担封建义务,他们拥有自己立法和执行自己司法的权力,还拥有征税、铸币和市场管理的自由与权力。城市内部的行政管理由市民选举出来的人员承担,负责扫除阻碍商人经济活动的关卡,废除封建的人身奴役。到13世纪,每个市民实际上都成为了自由人。

——摘编自雷勇《西欧中世纪的城市自治》

材料二 20世纪初,在清政府的督导下,各地官绅开始尝试城市地方自治。各地以城市为中心建立自治机构,采用西方议行分立的组织体制。议决机关为议事会、执行机关为董事会,两者互相监督,是大众参与政治的重要环节。民主选举、议行分立等民主化因素在城市最先出现,个别大城市自治机构的行政权限已经包括财政、工务、警务、学务、卫生、司法等。在地方官员的监督下,绅商为城市自治的主体推动力量,他们关注近代城市的发展,积极参与城市公共事务。但城市自治机构作为官治的附属和补充,无法成为拥有独立行政权的一级政权实体。

——摘编自赵可《清末城市自治思想及其对近代城市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城市自治兴起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城市自治的意义。
2023-04-2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印加帝国是一个复杂的混合体,即使不是由几百个,也至少由几十个不同的政治集团、种族,甚至是操不同方言的部族组成。为有效进行统治,印加帝国(     
A.修建完善的道路系统B.在地方推行行省制
C.借鉴玛雅的统治制度D.实行“特辖领地制”
10 . 中西方城市因国情不同,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城市是皇权统治下的城市,皇帝意志以及行政权力的观念对城市结构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古代城市的主要功能是郡县治所和军事要塞。财政收支由政权把持,经济活动受到政权的主导和官僚阶层盘剥。商品经济的发展会使城市功能突破原有的分区,改变城市的阶级构成。晚明江南地区出现了一批专门的工商业城镇,这对城市社会结构也产生了较大影响。但是由于中国封建专制政治的控制,中国古代的城市在向近代城市发展的道路上出现了很大的困难,传统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以及对工商业缺少立法方面的保护,使得中国古代工商业发展缓慢,城市更多的是作为政治中心而存在。

——摘编自管兵兵、葛华阳《明清城市结构初探》

材料二   中世纪西欧的城市既不起源于伯爵的城堡,也不起源于大教区管辖的中心。从地理位置上讲,它们建立在商业贸易的交结点上,出现在封建关系最薄弱、封建统治鞭长莫及或权力真空的地带。所以在这些城市中......无法阻碍资本主义结构的潜组织因素的结合。在西欧封建社会远未衰落之际,就形成了城市自治,城市自治政府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城市有自行管主不能直接征收。

——摘编自金观涛《西方社会结构的演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影响明清时期城市结构的相关因素。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与明清时期的城市相比,中世纪西欧城市的主要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