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王权、教会与城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中世纪晚期,威尼斯商人在地中海的商业网络扩大,甚至进入中亚、印度和中国去寻找商业机遇。威尼斯货币是当时欧洲普遍流通的货币,银行家们向从事远距离贸易的商人发放信贷凭证,商人们发明了分散商业投资的新方法。威尼斯银行家和商人的行为(     
A.确保了欧亚商贸通道的畅通B.推动了欧洲商业革命的到来
C.促进了商业合伙关系的形成D.服务于殖民者之间利益争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327年,当英格兰贵族罢黜国王爱德华二世并将其子推上王位时,引用了“人民的声音就是上帝的声音”这句格言。两个世纪以后,意大利一位著名的教皇党人曾表达了如下观点:“废黜不信守义务的国王并非叛乱,因为国王本人即是一个人民有权推翻的叛乱者。”这反映出14一16世纪的西欧(     
A.资产阶级代议制日渐完善B.王权与教权的矛盾激化
C.有限王权观念得到了承认D.人民主权原则深入人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263年,法国颁布法令规定:封建领主的货币只能在领地内流通,国王的货币则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流通。因为国王的货币比封建领主的货币更可靠,所以封建领主的货币流通受限。此举(     
A.导致了庄园经济崩溃B.促进了专制王权的进一步强化
C.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D.打破了国王与领主的契约关系
2024-05-15更新 | 538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4月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中世纪西欧,作为“市民阶级的合法身份”的标志,自由“不仅是一种个人的特权,同时也是城市土地所具有的地区特权”。一个逃奴只要在城里住满一年的时间,那他的农奴身份在城垣内就将消失殆尽。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     
A.冲击了传统专制王权B.得益于庄园经济的崩溃
C.有助于工商业的复兴D.有利于孕育新生产方式
2024-04-28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衡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公元500年到1500年这千年之间,亚洲是片令人激动且充满创造力的广阔天地。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五座都市,并且全都位于大帝国的心脏地带。诸如德里,北京与伊斯坦布尔等少数都市至今仍是重要城市……中世纪的世界史,就是亚洲的历史。当欧洲文明处于“黑暗时代”时,亚洲伊斯兰文明与东方儒家文明一起主导了世界的发展;在几千年的时间中,“东方”发达和“西方”不发达是一种常态,这种态势一直延续到资本主义在西欧出现。

——摘编自斯图亚特·戈登《极简亚洲千年史》

材料二   中世纪城市培育了很多新的经济理念。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活动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物品满足需要即可。而11世纪以来的城市逐渐形成了新的认识,即各种有用物品都可用货币标准来衡量,因此获取货币便成了获得更多物品的途径。在早期基督教价值观影响下,财富只被看成维持“生存”的手段,现世生活应奉行苦行主义。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财富被当作价值增值的资本,放贷可以收利的意识逐渐在人们头脑中扎根。同时,市民将所获部分财富用于改善生活,其大胆的消费实践似乎并没有被上帝惩处。

——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城市与欧洲文明成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古时期亚洲成为世界中心的原因,并说明中古西欧“不黑暗”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城市新的经济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对欧洲转型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中世纪西欧的城市是商业与手工业的中心,城市中的居民,即市民,包括各种各样的人,有手工业者、帮工、学徒、商人、小贩等。城市居民为实现自由贸易的目的,逐渐走向联合,建立各种组织,如协会、公会、联盟等。这反映出当时西欧城市(     
A.居民的政治地位提高B.摆脱封建主控制
C.经济活动得到了提升D.经济独立性较强
2024-04-18更新 | 374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296年,教皇卜尼法斯八世颁布教谕禁止神职人员向政府缴税,但法王腓力四世仍向教会征税。而且在1303年派兵到意大利囚禁了卜尼法斯八世。1305年选出的新教皇——法国人克莱芒五世移居法国阿维农,连他在内的连续七任教皇都驻在阿维农,史称“阿维农之因”。由此可知,当时的法国(     
A.王权扩张趋势明显B.民族国家已经建立
C.人文主义广泛传播D.宗教改革成效显著
2024-04-08更新 | 377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冀州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信息卷(一)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从13世纪后期开始,牛津城清楚地认识到大学存在的优势,并斥巨资保证大学机构的正常运行。同时,牛津大学培养的各类人才也有利于城市发展,如律师对商业矛盾的解决。因此,庄园主、城市商人以及其他各个行业的人士都乐意将孩子送往牛津大学接受教育。这反映出(       
A.大学得到了政府支持B.牛津大学已成为一流大学
C.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快D.经济发展使人们观念更新
2024-03-24更新 | 301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438年,法国国王查理七世颁布《布尔日国事诏书》,肯定大公会议(全体主教会议)高于教宗,宣布取消教皇保留圣职与预先指定的权力,规定主教由法国教士团选举产生,并赋予法国国王对教士的举荐权。该诏书的颁布(     
A.揭开法国宗教改革的序幕B.奠定等级君主制的基础
C.具有鲜明的民族主义色彩D.宣告国王成为国教领袖
10 . 1301年,法国国王腓力四世与教皇因争夺司法权引起对抗,腓力四世于1302年5月在巴黎圣母院首次召开了由教士、贵族和市民组成的三级会议,三个等级写信给教皇申明:国王只服从上帝,国王拥有征税权力,教皇不得干涉法国的任何内政。这表明法国第一次三级会议(     
A.废除了罗马教皇的特权B.建立了世俗的民族国家
C.有利于加强国王的权力D.化解了国王与教皇矛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