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王权、教会与城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2~13世纪的英格兰兴起了大批的小城镇,这些小城镇多为人为“种植”城镇,是特许状授权的交易地点,领主选定一个他认为合适的地点作为“城址”,授予“市民权”或“市民租佃”之后,这一地方便具备了“城”的资格。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格兰城镇化(     
A.推动了商业资本的扩张B.渗透着鲜明的政治因素
C.兼具专制与自治的特点D.体现了王权强化的趋势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多元社会结构是西方近代文明的核心要素,它形成于中古时期,其形态主要表现在二元权力体系、多元权力主体等方面。其特征主要是围绕主体权利而形成的二元社会主体间的一种对立、抗衡、合作、利用的契约关系。……多元的社会结构,推动了社会向前发展

——摘编自张巨斌《中古西欧多元社会结构的核心特征》

有学者据此将中古西欧多元社会结构的核心特征归纳如下:

中古西欧多元社会结构的核心特征

序号

方面

陈述

(1)

经济上

农奴经济、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并存,但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

(2)

政治上

(3)

文化上

天主教神学、日耳曼文化、希腊罗马文化共存,但随着商品经济发展,人文主义兴起。
参照表4(1)(3),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的陈述,指出中古时期西欧多元社会结构的作用。
2024-05-26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测(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11世纪时,英王威廉一世分封给臣属的领地数量远少于王室,且分散各地。而他自己私人土地约占英国耕地面积的1/7至1/5。这可用于说明当时英国(       
A.教会绝对权威受到挑战B.封君封臣制度日益瓦解
C.地方势力的权力被分散D.相对强大的王权的形成
2024-05-10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13世纪后期,意大利里卡迪尔银行曾为英王爱德华一世两次征服威尔士的战争提供巨额贷款,英王则强行要求英国修道院低价出售羊毛给里卡迪尔银行并偿还以往所欠银行定金。由此可知(     
A.国际贸易催生了近代银行业B.宗教改革废除了教会特权
C.王权强化与银行业相伴发展D.商业经营方式实现了转型
2024-04-29更新 | 18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下学期4月末质量检测(三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今天,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地发现古代伊斯兰帝国与现代的联系:文化贡献、数学和科学发明等。这些持久的贡献是穆斯林从被征服的民族那里借来的,并打上了自己独特的印迹。阿拉伯语不仅变成了从波斯到比利牛斯山的主要日常用语,而且代替了波斯语、希腊语等帝国境内多种语言,成为主要的文化工具,是有力的文化融合剂。伊斯兰教作为阿拉伯半岛和阿拉伯先知的产物,它不仅要求人们顺从新的信仰,而且要求人们顺从新的社会——实际上就是顺从麦地那政府和先知以及后来的帝国。8世纪初,穆斯林从中国工匠那里学到了造纸术,纸张日渐普及,不久所有大城市都建立了学校和图书馆。

——摘编自【美】罗宾·多克《伊斯兰世界帝国》

材料二   西欧的封建时代多方面都呈现出二元对立的特点……中世纪晚期,西欧正值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就是封建关系逐渐解体、资本主义关系开始萌芽,二元制的经济特征正在消退,主要表现为庄园制经济瓦解、农奴摆脱依附关系而获得人身自由,而同时,商品货币关系越来越将城乡间分割与对立的封建经济活动,纳入了资本主义统一民族大市场发展的快车道。同时,二元制政治特点逐渐褪色,一方面是罗马天主教会的衰落,另一方面是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这种发展趋向已势不可挡。

——摘编自姜守明《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二元制》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并列举史实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具体说明西欧封建时代“多方面都呈现出二元对立的特点”,并分析“二元制经济和政治特征消退”的主要表现。
2024-04-16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高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历史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从10—11世纪起,随着工商业的复兴和繁荣,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其中拥有自治权的城市大多设有市长、市政官员和法庭,并采用分权制衡原则建立起有民主色彩的共和宪政政体。这说明当时西欧(       
A.引领着世界贸易快速发展B.蕴含着社会转型的因素
C.盛行三权分立的民主思想D.出现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欧洲中世纪史书的体例单调乏味,基本上是简明的编年史、年代记,绝大多数作者不再是将军、政治家和独立人格的民间学者,历史写作为僧侣垄断。这表明(       
A.史家出身影响史书编写质量B.史书编撰受社会现实的影响
C.时代变迁导致史书体例变化D.史书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296年,教皇卜尼法斯八世颁布教谕禁止神职人员向政府缴税,但法王腓力四世仍向教会征税。而且在1303年派兵到意大利囚禁了卜尼法斯八世。1305年选出的新教皇——法国人克莱芒五世移居法国阿维农,连他在内的连续七任教皇都驻在阿维农,史称“阿维农之因”。由此可知,当时的法国(     
A.王权扩张趋势明显B.民族国家已经建立
C.人文主义广泛传播D.宗教改革成效显著
2024-04-08更新 | 377次组卷 | 6卷引用: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选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中世纪的欧洲,市场交换的价格往往是按照习俗和惯例来制订,其道德的公平成为衡量价格的尺度;16—17世纪,交换的价格逐渐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制订。这一变化(     
A.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兴起
C.促进了文化交流国际化D.取决于贸易中心的转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