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王权、教会与城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欧洲在近代成为世界进步的“火车头”,产生了对世界影响巨大的近代文明,左右了世界近代历史的走向。然而,近代欧洲文明是从中世纪欧洲的土壤中孕育并成长起来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以土地关系为纽带,通过层层分封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协调和维护封建主内部的利益,更有效地统治下层人民,其关键是封主与附庸的臣属关系的建立。由于土地是层层分封的,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人为封主,对自己封主的封主则没有臣属关系。所以,在西欧出现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现象。这种情形使封建等级制度复杂而混乱。

材料二   欧洲中古时代晚期,城市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港口城市从远洋贸易中获取巨利,由于跨海远程运输风险巨大,且集中投入巨大资金的需求和长期的耽搁、等待,使这些海运城市中的商人逐渐发展了以银行贷款作为基础的信用制度以及分摊风险的保险制度。这两个新兴的经济制度,毋庸置疑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基石。经济实力的增长,提供了城市与封建主谈判的资金支持,为城市自治权的获取提供了基础。城市经济兴旺,人口众多,城市大学进一步发展,大学之间的交流也孕育着创新新理论的机缘。

——摘编自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材料三   10世纪开始,欧洲城市逐渐在封建主的领地上兴起。农奴为摆脱领主的控制,大量移居城市,使得市民阶层壮大。他们(市民)的崛起不但为日后资产阶级的出现提供了可能,也为世界市场的扩大做好了铺垫,更是在平常的市民生活过程中孕育了自由、民主、平等的现代意识的萌芽。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古晚期西方城市发展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西欧城市兴起对欧洲历史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在都铎王朝统治时期,新兴资产阶级与国王同盟的关系如下:新兴资产阶级常常为国王提供经济援助,维护王权对封建诸侯以及教皇的权威。资产阶级与国王结盟的根本原因是(     
A.资产阶级想要获取国王的政治庇护B.资本主义处于原始积累阶段
C.资产阶级与国王利益诉求较为一致D.欧洲国家封建势力异常强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中世纪的西欧,是一个以封建割据为基础的统一的基督教世界。民众一方面将忠诚指向领主、庄园或城市,另一方面又受统一的基督教的思想统治,都用拉丁文祈祷、传道、唱歌。据此可知,中世纪的西欧(     
A.民众的民族国家意识淡薄B.基督教会是最大的封建势力
C.王权与教权长期竞争共存D.拉丁文成为通用的民族语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12世纪,英国伦敦有20多条街道,其中有6条街道的名称与食物有关;温彻斯特的15条街道里,约有5到8条街道是按手工行业命名的。这说明中世纪的英国城市(       
A.突破了封建经济制度的束缚B.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
C.已成为各地经济贸易的中心D.与庄园经济存在一定互补性
2024-03-22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法国有一个城市叫琅城,被视为英雄的城市,这主要是因为12世纪这里发生的琅城事件。面对收了赎金及背信弃义的主教高德理,激愤的市民高呼口号,冲入其家,主教死于乱棍之下,暴尸街头。琅城事件被认为是中世纪历史中的重要事件 并一直被史家当作市民革命的典型案例。琅城事件(     
A.源于城市发展受阻于教会统治B.赢得了城市的完全自治
C.参与者主要是商人与骑士D.保护了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法国瓦卢瓦王朝腓力六世(1328—1350年在位),在兰斯大教堂加冕或重大战役之后往往会举行进入巴黎的庆典,颇像古罗马的凯旋式。此后,从约翰二世、查理五世到查理六世,该类庆典均被视作国王与臣民“对话的场所”,由主教和市政权威主持,教会和大学的代表到城外迎接也渐成惯例,甚至连英国兰开斯特家族的亨利五世、六世统治法国期间,也遵循了这一传统。举行这类入城庆典,意在(       
A.推动西欧封建城市的崛起B.强化国王的神圣权威
C.唤醒臣民的民族国家意识D.弘扬古代罗马的传统
2024-03-15更新 | 546次组卷 | 8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西欧中世纪,教士和修道士的布道是一种重要的对民众直接进行神学指导的方式,是指教士以传道人的身份所进行的道德说教。中世纪的布道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关注话题、神学发展、语言学的发展、教俗人士的评论等。13世纪出现了极为普遍的所谓“针对性布道”,将听众分为“妇女”“教士“和“市民”等等,布道时耍兼顾听众的兴趣及时调整内容。通过戏剧来灌输信仰也是对民众进行基督教化的一种重要路径。戏剧为大众提供了一种对《圣经》中的多种阐释进行了解和认识的方法和途径,还有以说教为目的,强调人对神的依赖以及个人与社会责任的道德剧、神秘剧等戏剧。此外,基督教会还利用寓意故事来进行基督教化的伦理道德说教。这些教化方式使得道德教化在民众中的传播更为广泛和普及,其过程也具有更强的包容性和渗透性,这些活动促进了基督教伦理道德体系的建构。

——摘编自邹丽霞《<罗马人传奇>与中世纪后期拉丁西方的道德教化》

材料二   宋代,社会风俗的教化与规范呈现出新的面貌。如宋真宗率百官亲赴曲阜孔庙祭莫,亲撰《崇儒术论》,救编《九经疏义》领行学校,作“劝学诗”明谕天下读书人。《宋史·职官志》中记述:地方官员具有“宣布条教”“旌别孝悌”“举行祀典“宣风化”等职能。在重建学校教化传播通道方面,庆历四年范仲淹推行“新政”时邀请教育家胡瑗赴京师执掌太学,将长达30年的苏湖私学教化经验引进太学。此外,乡约、家训等也在民间的社会教化中发挥重要的功能。如北宋学者吕大钩创立的《吕氏乡约》包括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和患难相恤。这其中“德业相劝”和“过失相规”着重于个人道德修养方面,而“礼俗相交”和“患难相恤”则侧重于个人道德的放大所造成的社会效应。陆游《放翁家训》也要求子孙秉承祖上清廉的家风,淡海名利、功利,教训子孙戒懒惰,与人为善,平等待人,同时祝福子孙要尽忠报国、廉洁为官、重视节操、不贫图富贵。

——摘编自张雪红《试论宋代社会教化的新特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西欧教会进行教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社会教化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中西方社会教化的历史启示。
2024-03-02更新 | 22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省校际名校高三下学期一模联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在欧洲中世纪,法国国王腓力二世为了和伯勃艮第公爵斗争,分赐许多城市以公社权,以换取城市的支持。英国国王授予城市特权证书的条件是,城市必须每年向国王缴纳一笔数目可观的固定款项,特权证书则给予城市财政权、司法权等一些权利。据此可知,欧洲中世纪(     
A.许多城市通过国王承认获得自治B.封建主压榨城市获得大量金钱
C.国王和城市结成紧密的互助关系D.国王逐步建立了专制独裁统治
2024-03-01更新 | 777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496年,法兰克王国墨洛温王朝首领克洛维率领麾下战士接受洗礼,皈依等级森严的基督教;756年,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首领矮子丕平将罗马到拉文那地区的领土献给教皇。这些蛮族领袖的行为旨在(     
A.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B.加强国家的宗教信仰
C.借助宗教取得统治合法性D.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10 . 中世纪西欧的大学都是由作为基础的文科和一个以上的高级学科组成的,法学院、医学院、神学院都设立在文学院之上。在医、法、神三个高级学院里,民法通常是最受欢迎的领域,教会法紧随其后,然后是医学。这说明中世纪大学(     
A.具有浓厚宗教色彩B.重视学科的应用性
C.深受人文主义的熏陶D.促进罗马法律的复兴
2024-02-24更新 | 314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