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王权、教会与城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14世纪英国达勒姆(Durham)修道院村民会议的原始记录显示“这个镇的所有佃农都被命令,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在村官的召唤下来讨论与本镇利益有关的共同事务。”“经共同同意,每个人都要遵守他们大家自己同意的无论什么规则。”据此可知,中世纪欧洲的基层治理(       
A.由君主直接管理基层B.基督教会的影响微弱
C.具有鲜明的自治特点D.深受启蒙运动的影响
2024-04-01更新 | 334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2024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先秦时期,家国同构。自秦汉而下,宗法活动以社会上层贵族为中心展开,魏晋门阀士族是其代表。至隋唐,贵族型家庭制度逐渐瓦解。北宋时,“近世名门鲜克永世”“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一些士大夫成为新宗族组织的引领者和推动者,带头呼吁,以尊祖睦宗为要旨,团结宗亲。其他社会阶层后来也开始效仿,慢慢地发展起了一种新的宗族形态——“平民型宗族”。

——摘编自包伟民《陆游的乡村世界》

材料二   10~16世纪间,中世纪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对地位和血统的执着是当时的标志之一,法定地位是中世纪欧洲人的身份标志,贵族观念是这一状况最明显的表现。但是,欧洲社会不断涌现出掌握新财富乃至实力的新贵,他们无法在既有的等级体制中找到容身之处,便向传统发起挑战。他们很快发展出属于自己的社会形态、行会、传说和团体,使商人的社会身份拥有了新的定义。商人阶级的兴起几乎完全是城镇发展的结果,商人的出现与这一中世纪欧洲文明中最具活力的元素密不可分。任何地区的领主都寻求城市的支持,以便对抗国王;而国王则争取市民的支持,借助他们的财力以打压势力过大的属臣,并因此向城镇授予特许状和特权。

——摘编自[英]J.M.罗伯茨《企鹅全球史·文明的分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内容,简析宋代出现“平民型宗族”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欧社会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内容说明这些变化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分别指出宋代“平民型宗族”和西欧中世纪后期新贵身上体现出的时代特征。
2024-03-15更新 | 366次组卷 | 9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高三下学期一模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3世纪后期,德意志北部城市之间形成了一个商业、政治联盟——汉萨同盟。位于沿海地带或通航河流两岸、或有自主权的城市,才能加入该同盟。西、北欧君主国在与汉萨同盟建立商业关系后获利颇丰,纷纷欢迎其在本国开设商站。这表明(     
A.德意志主导北大西洋的贸易B.重商主义催生城市自治
C.商人阶层崛起影响历史进程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2024-03-03更新 | 396次组卷 | 5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3(全国卷统编版,12+3模式)-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全国卷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中世纪早期的英国,国王更多的是作为封建领主而存在,具有很强的封建属性。其名言“国王要靠自己过活”,那一时期的民众所认同的更多的是与其有紧密联系的领主。到11世纪,英王威廉一世以一场“誓忠会”改变了之前的附庸原则,确立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也是我的附庸”。这一举措(     
A.摧毁封建守旧势力统治基础B.成为君主立宪制度的渊源
C.为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D.导致贵族特权被彻底铲除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在1300年的仪式上,罗马教皇卜尼法斯八世高坐在君士坦丁皇帝宝座上接受群众朝拜,他头戴皇冠,胸挂十字架,手中的牧杖与腰间的宝剑同时熠熠生辉,并高声叫喊道:“我是恺撒!我是皇帝!”由此推知(     
A.教会与世俗王权实现平衡B.奠定了西欧民族国家形成
C.君权神授理论的政治实践D.教权达到巅峰并渐趋衰落
2023-12-25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6世纪晚期,英国伊丽莎白一世女王认为贵族之间的决斗有利于好武精神,还有助于统治集团内部新老贵族的联合,还可以增强社会凝聚力。英女王的态度旨在(     
A.推动城市崛起B.发展国王权力
C.强化国家认同D.维护贵族利益
2023-12-17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六)历史试题
7 . 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管辖世俗界,教权是精神权力。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是古老的习惯法,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由此推知,中世纪的西方(     
A.封君封臣制度解体B.反对神学斗争激烈
C.王权摆脱教会控制D.权力主体的多元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中世纪晚期,欧洲的君主们迫切需要“正朔”,因为以血统作为基础的权利构成,必然会随时间推移而被逐渐冲淡,因此他们大力赞助艺术,建造宫殿、树立雕像,同时加强与教会的联系。据此可知(     
A.君主与教会共享城市控制权B.国家认同的观念得以强化
C.市民阶层与君主的利益一致D.古希腊罗马文化全面复兴
2023-04-23更新 | 632次组卷 | 12卷引用:历史(云南、黑龙江、吉林、安徽、山西五省通用)-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中世纪后期英国出现了妇女的“黄金时期”。黑死病造成人口大量减少,劳动力缺乏,致使很多妇女流入城市。每个城市都能看到妇女从事洗衣工、守门人和澡堂服务员的工作,妇女还可以参加行会,1319年,在伦敦的纳税人记录中,女性纳税人占4%,这说明了(     
A.妇女成为国家纳税的主体B.社会生活中男女完全实现平等
C.传染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D.中世纪后期城市经济充满活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2、13世纪时,西欧越来越多的城市与国王结成同盟,即国王授予城市具有法律意义的“特许状”。通过特许状,城市的市民不再负担封建义务,他们拥有自己立法、司法和征税、铸币等权利,城市以金钱和人力支持国王。这表明,西欧城市自治(     
A.制约了代议制民主的发展B.利于西欧封建王权的加强
C.得益于近代民族国家支持D.源于新型生产方式的推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