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王权、教会与城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11~12世纪,西欧文明赖以存在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个变化的基本特征是,以活跃的货物交换为基础的经济逐步恢复,以及随之而来的货币流通量的增加。这些新现象对中世纪文明的各方面——政治、文化、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此可知,当时西欧(     
A.开始酝酿宗教改革运动B.民族国家逐步兴起
C.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D.贵族特权彻底铲除
2024-05-26更新 | 8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3+3+3”高三下学期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三)文综试卷-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533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禁止上诉法》。根据该法案,“关于契约、婚姻等的纠纷、诉讼”必须在国内解决,禁止向国外法庭上诉。这一法案(     
A.强化了国王权力B.保障了司法独立C.确立了议会主权D.维护了私有制度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理学家将人性中求利的欲望和赢利的行为一概视为“私欲”,使之成为应“灭”的对象,可随着城市的繁荣、生活竞争的加剧,人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等发生了冲突与变化。中国历来有重义轻利的文化传统,但在话本《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描述:“只见翠羽明瑄、瑶簪宝珥、古玉紫金玩器,夜明之珠、祖母绿、猫儿眼诸般异宝,莫能定其价之多少。”张岱说很多地方“以竹与漆、与铜、与窑名家起家”者,“皆能与缪绅先生列坐抗礼”。在不少地方,下犯上、少凌长、卑干尊的现象时有发生,比如本来医者、饭馆茶楼的侍者等都是人数众多而社会地位低下的城市大群,而他们自称为“先生”“大夫”“郎中”和“博士”。在饮食文化、茶文化、服饰文化中享乐主义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和展现。

——摘编自黄建华、任丽青《明代的城市文化》

材料二   9世纪末起,西欧城市就开始逐渐地增多,11世纪中叶后为了使手工业和商业能够比较顺利地发展,摆脱教俗贵族的统治,获得人身自由和城市自治,城市市民开始了和封建领主的长期斗争,同时,他们还与世俗王权一起联合起来展开了对教叔的斗争。他们在思想方面要求摆脱神学的禁锢,争取思想自由,争取发展科学;在生活方式中“崇俭戒奢”是基督教的信仰核心;在市政府中积极担任重要职务,参与制定城市规则和法律,通过维护城市的秩序和公共事务来推动城市繁荣。

——摘编自郝宏桂《论中世纪西欧的市民生活与市民文化,

(1)根据材料,指出明代中国和中世纪欧洲市民文化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影响明代中国和中世纪欧洲市民文化的因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市民文化的理解。
2024-04-21更新 | 13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高三下学期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二)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753年,伦巴第人威胁罗马,教皇斯蒂芬二世亲自为丕平涂圣油、加冕(下图),并宣布今后禁止任何人从非加洛林家族中选立国王,违者将受到剥夺神职、逐出教门的处罚。作为回报,丕平出兵打败伦巴第人,将夺得的拉文那到罗马之间的“五城区”赠给教皇。这表明,当时(     

教皇斯蒂芬二世为矮子丕平实施加冕礼
A.欧洲孕育着社会转型因素B.教皇与世俗君主相互借重
C.民族国家形成的条件具备D.独立的民族教会有望建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博洛尼亚大学地处意大利北端、雷诺河畔,是欧、非、亚三大洲的交通要道和贸易中心。作为一个自由城市,博洛尼亚在11世纪繁荣起来,各路商旅络绎不绝,商业纠纷比比皆是。1088年,被后人誉为“法律之灯”的欧内乌斯在博洛尼亚创办了法律学校(博洛尼亚大学的前身之一),他杰出的声望招来了大批老师和学生。在博洛尼亚大学,老师成立自己的行会,学生也有自己的社团,慕名而来的学生数量众多,并且大多出身尊贵,地位显赫,反而获得了大学的掌控权,教师仅保留对学生进行考试、发放教学资格证书或制定公共试用期的权力。

——摘编自李飞《大学的前世今生》

材料二   20世纪以来,德国哥廷根大学被誉为“数学的麦加”。但自1933年德国颁布了《重设公职人员法》以来,多名数学家被迫离职。截至1935年底,巴有44名德国数学家被迫离职,其中以犹太学者居多。1941年底,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应用数学的重要性成为共识。德国数学家库朗在纽约大学创办了库朗数学科学研究所,涵盖了数学、力学、计算机、统计和概率论等研究方向,其研究团队中成长出了9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彰显了巨大的成效,研究所也被誉为“世界应用数学分析之都”。

——摘编自李工真《20世纪“世界数学研究中心”的洲际转移》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博洛尼亚大学创立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人才流亡美国的影响。
2024-01-12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三校联考备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实用性联考(五)历史试题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路易七世(1137—1180年在位)先后颁发自治特许证达25个。他的儿子腓力二世(1180—1223年在位)先后对41个旧城和43个新城颁发特许证,追认它们的特权,准许它们成立自治的公社。国王此举意在(       
A.发展城市经济以扩大税源B.赢得城市支持以加强王权
C.与教皇争夺城市的控制权D.打击地方的分裂割据势力
2023-12-05更新 | 268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联合模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在中世纪的英国,新国王加冕典礼上的加冕宣誓是一个重要环节。国王的宣誓内容包括:“确保基督教会的安全”“严禁劫掠或无故侵犯他人”在司法审判中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等。这些誓词被认为是国王必须遵循的治国原则。材料表明中世纪的英国(     
A.王权在道义上受到制约B.“王在法下”原则被普遍遵循
C.基督教会权力日益膨胀D.封建制度得到发展和完善
8 . 11世纪以来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在这里,市民阶级有一件对付封建主义的有力武器——货币。货币在中世纪早期的典型封建经济中几乎是没有地位的。封建主或者是用劳役形式,或者是用实物形式,从他的农奴那里取得他所需要的一切。这说明城市的兴起(     
A.加剧了西欧分裂格局B.强化了世俗君主权力
C.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D.促进了封建关系解体
2023-08-28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保山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中古时期,西欧教会控制着学校教育,提出“科学是宗教的仆役”“一切真理都在圣书上提出来了”的口号;从11世纪开始,律学、算学、医学等课程的比重日益增加。这种变化源于(     
A.教会受到普遍质疑B.科学革命开始兴起
C.生产方式根本转变D.西欧工商业的发展
2023-06-21更新 | 183次组卷 | 27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众所周知,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但随着日耳曼、汪达尔等蛮族大量融入罗马社会,其经商头脑深深影响了西欧人的生活观念,日耳曼人也接受了罗马教育并发明了基于拉丁字母的文字。9世纪时,欧洲人频繁地前往阿拉伯人控制下的亚历山大里亚、大马士革等繁华城市进行贸易,11世纪时,意大利北部城市威尼斯重新建立起了西欧与东方的联系。中世纪欧洲就在这种复杂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摘编自张海《欧洲发展史新释——从古代到工业革命》等

材料二   1314世纪,农村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发展、城市自治权的出现促生了近代西欧地域文化的出现。14世纪后,人文主义者强烈疾呼以“人性”取代“神性”、以科学知识取代神学观念、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取代消极悲观的人生哲学。17世纪前后形成的科学理性观念,深刻影响着近代西欧社会。在工业革命的刺激下,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观念甚嚣尘上,世俗教育和技术教育取得了重大突破。经过长达几个世纪的发展,近代西欧文化成为社会转型的支撑。

——摘编自冯英《人文主义:近代西欧社会转型的文化支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西欧地域文化的特征并简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近代西欧文化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