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1 . 9世纪,阿拉伯帝国建立智慧宫,对从各地搜集来的几百种古希腊哲学、科学著作的原本和手抄本进行翻译、整理并收藏。12世纪末,东征的十字军攻陷托莱多城时发现大量阿拉伯文的古希腊著作。据此可知,阿拉伯帝国(     
A.保存传播了欧洲古典文化B.引领世界文化发展潮流
C.促进了伊斯兰文化的繁荣D.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发展
2 . 《天方夜谭》故事集中的《辛巴达的航海故事》中提到,主人公“在中国境内遭遇海难,流落到荒岛之上”,另一则《戛梅禄太子和白都伦公主的故事》之中则写为“中国境内的海岛,那是国王埃尤尔的国土,他是那群岛和七幢宫殿的主人”,这说明当时的阿拉伯人(     
A.并未与中国有直接的交往B.讨好中国以加强贸易往来
C.对中国了解还不够深入D.仅通过航海与外界联系
2024-04-12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阿拉伯人通过将实力雄厚的部落结为联盟,加强了统治。在进行统治时,阿拉伯人并不拘泥于民族,而是以伊斯兰教为纽带把各个民族维系在一起,通过这种方式,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建立了合作机制。这样一来,实现了由通过军事征服的“征服时代”向从事经济活动的“经济时代”转型。……阿拉伯帝国的中心从与地中海相连的地区向与印度洋相连的地区转移,印度洋被纳入阿拉伯帝国的版图,同时,阿拉伯帝国的经济活动中心也从干燥的地中海,转移到干燥地带和湿润地带的连接处,并进入将东非、西亚、印度、东南亚、中国南部连在一起的印度洋,阿拉伯帝国转型成为陆地和海洋的大商业帝国。

——摘编自(日)宫崎正胜《大国霸权:5000年世界海陆空争霸》

材料二   古代中国与阿拉伯作为亚洲两大异质文明的载体,通过贸易上的相互弥补,器物文明层面的彼此借鉴,宗教文化方面的交流融通,发掘和吸纳有益养分,满足各自所需,从而推动了社会发展和进步,也对世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

——摘编自王铁铮《历史上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交往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帝国统治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兴起和发展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古代中国和阿拉伯推动了社会发展和进步,也对世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
2024-03-26更新 | 137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高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阿拉伯帝国时期的伊本·鲁世德(1126—1198年) 在《关于宗教和哲学之间的一致性》中提出,哲学与宗教并非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人追求现实幸福靠的是现实的哲学科学知识和靠人本身的完善化,而不是靠宗教冥想或摈弃欲望。他的这一思想(     
A.加速了阿拉伯帝国民族交融B.有利于近代人文主义的产生
C.缓和了帝国境内的宗教矛盾D.有助于欧亚民族意识的觉醒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表反映了印度数字发明和传播的概况,材料表明(     
笈多帝国时期古代印度婆罗谜字体十位数字符号确立起来,印度数字首先被印度周邻斯里兰卡、缅甸、柬埔寨等国汲取。
大约公元五世纪印度数字经由商人传至欧洲,但并未产生很大影响。
公元七世纪随着阿拉伯势力崛起,印度数字始为西亚一些国家所接受。
七世纪末、八世纪初一些阿拉伯学者逐渐采用并修改补充印度婆罗谜字体十位数字,后来这种阿拉伯人修改的印度数字又经由他们之手传入欧洲。
公元十二世纪欧洲许多地区开始比较普遍地学习和运用印度数字。
A.经济繁荣促进科技创新B.古代印度文明领先于世界
C.文明传承助推社会转型D.阿拉伯人沟通东西方文化
2024-02-29更新 | 641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阿拉伯帝国对古希腊的哲学、科学著作推崇备至。他们尤其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感兴趣,并把他们的作品翻译成阿拉伯语、加以注释。这说明阿拉伯帝国(     
A.与古希腊文明有密切交流B.科技水平曾长期领先世界
C.延续了希腊化时代的进程D.具有开放包容的文化环境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公元634年到公元750年,阿拉伯人建立起一个西起比利牛斯山脉,东至帕米尔高原的帝国,伴随着帝国建立,伊斯兰教也传往世界各地。经济繁荣又使阿拉伯商人的足迹踏遍了亚、非、欧三洲,在地中海、印度洋甚至远至中国东南沿海的辽阔区域,阿拉伯商人都一度是最活跃的群体。9世纪初,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采用文化宽容政策,鼓励并组织对希腊古典哲学的大规模翻译活动。“智慧之城”巴格达拥有一大批专门的翻译人才。据说,翻译的稿酬以与译著重量相等的黄金来支付。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德、托勒密、希波克拉底等大批希腊、印度和波斯的经典得以保存。这使人类古典文明的辉煌成果在中世纪得以继承。公元771年,一位印度学者将一篇数学论文带到巴格达,其中包括从09等十个数字,阿拉伯人发现印度数字的优点,在帝国境内推广应用。随后,阿拉伯人又通过西班牙将印度数字传入欧洲,并传播到世界各国。公元712年,阿拉伯人在占领撒马尔罕时从中国人那里学会了造纸技术。公元794年,阿拉伯人在巴格达建立了第一座造纸作坊,当他们占领了西西里岛和西班牙以后,造纸技术也传进了欧洲。

——摘编自张帅《阿拉伯文明的起落》

材料二   我国的科技翻译始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止于18世纪中叶,延续了近一二百年的历史,明末清初,西方殖民主义者入侵我国东南沿海,许多西方耶稣教会人士以科学传教为名进入中国进行宗教传播活动,当时中国的学者与他们合作翻译西方科学著作,著名的有徐光启、李之藻、杨庭筠,他们三位被耶稣教会人士称为“中国圣教三柱石”,还有意大利人利玛窦、熊三拔,日耳曼人汤若望。利玛窦开创了“中西合译”的翻译形式,也成了翻译传统。虽然徐光启他们未能留下详细的翻译方法理论,但他们的看法却很有创造性,如徐光启指出“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先须翻译”;李之藻提出“借我华言,翻出西义”;杨庭筠指出抓紧培养翻译工作者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所有这些都体现了译者的唯物思想和上进精神,同时也体现了译语中心的翻译传统。利玛窦等人之所以能在中国这个文化中心主义的国家生存并备受敬重,都是源于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熟悉,他们采用“科学传教”和“儒教合一”的手段传播天主教,他们对《圣经》进行了归化处理,甚至用儒家的词汇如“天”“仁”“仁慈”来翻译《圣经》中的“Deus” “mercy” “benevolence”。

——摘编自韩敏《从中国历史上的四次翻译高潮看中国翻译传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拉伯帝国出现大翻译时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翻译活动的特点。
(3)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阿拉伯帝国时期和明清时期翻译活动的差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东非沿海地区城邦文化的真正发展与繁荣,是在公元7世纪之后。因为自那以后,印度洋贸易文化圈才真正发展起来,并在某种程度上取代了地中海贸易文化圈而成为中世纪世界经济与文化的中心。这一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B.阿拉伯帝国的兴起
C.班图人的民族大迁徙D.拜占庭帝国的衰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如图所示的象钟是中世纪阿拉伯发明家加扎利撰写的《精巧机械装置的知识之书》中介绍的一种装置。此装置上的大象让人想到印度和非洲,龙让人想到中国,不死鸟让人想到古埃及。这反映了阿拉伯(     

A.科技成就领先于世界B.建立起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
C.文化具有多元融合性D.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中世纪开始后的数百年间,亚里士多德已经被人们忘在脑后,尽管其希腊文原稿在拜占庭保存完好。但在750至900年间,所有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都被译成阿拉伯文,其中一些直接译自希腊文,一些由古叙利亚文转译。之后,他的著作又从阿拉伯文译成拉丁文。到13世纪,亚里士多德几乎所有著作都有了拉丁文译本,并闻名于西方世界,而最大的翻译中心是西班牙的托莱多。上述材料旨在说明(       
A.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B.西方文明的传承在一定程度上受惠于伊斯兰文明
C.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古希腊学者
D.希腊字母演化到拉丁字母经历了相当漫长的过程
2024-01-24更新 | 1369次组卷 | 18卷引用:云南省宣威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