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古时期的印度、日本、朝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2世纪,日本庄园领主阶层和武士的商品交换,主要依赖京都、奈良、镰仓等都市市场,而领主、名主以下的农民阶层和手工业者等非农民阶层的商品交换,则主要依赖庄园内的商人举行的定期集市。这表明当时日本(     
A.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B.商品经济水平低下
C.庄园领主实力得到增强D.武士阶层迅速崛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日本幕府统治时期存在一个奇特的政治现象——历代幕府将军都想架空皇室与朝廷,却无不标榜自身血统的一脉相承,且始终以“朝臣”自称。幕府将军这些做法意在(     
A.捍卫贵族世袭秩序B.提高武士阶层地位
C.维系统治的合法性D.震慑封建割据势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公元646年,日本天皇宣布全国土地为“公地(天皇的土地)”。公元723年,天皇又颁布垦田“三世一身法”,规定凡新掘沟渠而开垦的田地准予三代占有,利用旧沟渠开垦的田地准予终身占有。这一变化表明日本(     
A.封建化改革以失败告终B.政府实际承认土地私有
C.幕府割据势力不断膨胀D.农业灌溉技术迅速发展
2023-11-27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云阳县双江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公元9世纪,日本嵯峨天皇即位后,组织编纂了《新撰姓氏录》,收录了第1代天皇至第52代天皇时期的姓氏,总计1182个。《新撰姓氏录》将氏姓分为3个等级,即“皇别”、“神别”与“诸蕃”。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A.确立封建统治制度B.完善社会等级秩序
C.强化天皇专制统治D.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2023-11-23更新 | 620次组卷 | 24卷引用:重庆市渝北中学校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公元8世纪,日本在大化改新后,仿效中国的科举制建立了贡举制,及第者可以授予官阶。902年,太政官奏曰:“建法以降,殆向百岁,二色(秀才、明经)出身,未及数十。”10世纪以后,贡举制“唯以历名(以往的名声)荐士,尝不问才之高下,人之劳逸。”“不依门风偶攀仙桂者,不过四五人而已。”这表明当时的日本(     
A.贡举选拔流程趋于完善B.封建化改革最终失败
C.贵族势力影响人才选拔D.全盘照搬中国科举制
6 . 如图为郭沫若的诗,描绘了高僧鉴真于754年东渡日本并传播唐文化的状况。当时的日本(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
唐风洋溢奈良城。”
A.派遣大军进攻朝鲜B.冶铁技术开始出现
C.实行中央集权体制D.武士成为将军家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学者冯天瑜认为,日本的幕藩制是东洋版的封建制度,其主要特征与欧洲封建制度大体一致。二者的相似性体现在(     
   
A.都存在人身依附关系B.最高统治者都拥有实权
C.受封土地都可以买卖D.彼此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公元700年前后日本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政局动荡。从归国的遣唐使、留学生口中得知唐朝“法式备定”后,统治者决意改革政治制度,编纂法典,从而进行了(     
A.大化改新B.明治维新
C.幕府统治D.建立“大越”政权
2023-06-14更新 | 71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渝东九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在古代日本,服务于幕府的“武家”(武士)与服务于天皇的“公家”(公卿)往往互相斗争。德川幕府成立后,当即颁布《公家众法度》与《禁中并公家诸法度》,对天皇和公家的关系做出了明文规定。这反映出(   
A.幕府与天皇的矛盾趋于激化B.幕府实际上是最高国家政权机关
C.日本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D.以天皇为首的朝廷掌握国家实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中国科举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朝鲜王朝时以进士之试增长童稚辞气,不可不立,便推动设立进士科,以诗赋试之,并规定25岁以下才能参加,获得进士身份后,才可准备更高一级的考试。由此可知,朝鲜王朝的科举考试(     
A.核心内容是考查诗词歌赋能力B.促进中朝两国的友好交往
C.在仿效中国同时具有本土特征D.得到了历代统治者的重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