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古时期的印度、日本、朝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
史料

亚历山大……正式任命近卫军①官朴塞斯塔斯为波斯督办②。……他当上波斯督办之后,立即换上米底亚③服装(其他马其顿人可不喜欢这样)和学习波斯话。在其他许多方面,也仿效波斯人的作风。对他在这方面的表现,亚历山大都是赞赏的。

——【古希腊】阿里安著,李活译《亚历山大远征记》

说明意大利庞贝城的罗马镶嵌画《伊苏之战》(部分),画中人物为身穿波斯服饰的亚历山大。伊苏之战是亚历山大东征过程中,马其顿军与波斯军进行的一次重要会战。①近卫军:由亚历山大的好友组成的一支军队,其中大多数是马其顿贵族。
②督办:总督。亚历山大基本继承了波斯帝国的行省制度,古代波斯人最初的所在地成为亚历山大帝国治下的一个行省。
③米底亚:希腊人常用米底亚代指波斯。

(1)指出两则史料的类型,并根据史料的内容进行互证,得出相关结论。

自先秦时起,中国文化通过各种途径传入朝鲜,对朝鲜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周、汉时期,中国的文字、典籍和礼仪已经传到朝鲜半岛;至隋唐时期,高句丽、百济、新罗极力吸收中国文化,除了儒学之外,在佛教、官吏制度、服饰、地名、姓氏等方面无不模仿中国;在高丽时大兴佛教,到末期从元朝引进宋代理学,孔子、朱子后裔的学说一并传入朝鲜。

——摘编自廉松心《十八世纪中朝文化交流研究》

中世纪期间,中国瓷器在欧洲受到珍视。1500年后,中西方贸易扩大,但中国瓷器仍然作为奢侈品主要为皇室和上层社会享用。到17世纪,瓷器已成为“普通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具”。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古代朝鲜与中国交往的特点。

18世纪,仅有记载的由荷兰东印度公司运销的中国瓷器就达3000万件,但当时的外销瓷器规模远不止于此:从市场看,除了欧洲,日本、东南亚和南亚也是中国瓷器外销的重要市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也把美洲市场纳入了世界瓷器贸易中;从贸易商看,除了荷兰商人外,还有中国海商,东印度公司、散商以及已逐渐衰落的葡、西两国商人。

——摘编自刘强《18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制瓷业的衰落:一个全球的视角》

(3)根据材料,概述16-18世纪中外瓷器贸易的变化,结合所学,说明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1942年,一些国家开始思考和计划如何构建一个新的战后世界,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194310月,《四国普遍安全宣言》于莫斯科发表。其中规定:“一、四国(美、英、中、苏)对轴心国继续敌对行动,直至他们无条件投降;二、四国同意采取措施,保证由战争迅速有序地过渡到和平,并建立与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三、四国承认有必要根据爱好和平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建立一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四、四国在普遍安全制度建立以前,将彼此磋商,代表国际社会采取共同行动,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五、四国约定在战争终止后,将不在其他国家领土内使用军事力量,并对战后军备管制达成一实际可行的普遍协议等。”

——摘编自《联合国50周年年鉴特刊》等

(4)结合材料和所学,对《四国普遍安全宣言》进行评析。
2024-04-27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练习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某学生在学习中古时期世界历史时,对不同地域文明特征概括如下。表述正确的一组是(     
东欧继承古希腊、罗马文化,融合美洲、北非文化
南亚多民族文化异彩纷呈,成为东西文明的纽带
西欧基督教成为文化符号,教权与王权竞争共存
东亚融汇华夏文明的因子,形成独特的民族文化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德里苏丹国的上层统治阶级都是来自印度以外的封建主。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人、阿富汗人和波斯人组成的军事贵族集团成为这个国家的社会基础。……侵入印度的伊斯兰教统治者既具有统治阶级和侵略者的特征,又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这一状况造成了(     
A.婆罗门教最终走向瓦解B.印度社会宗教状况错综复杂
C.给外敌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机D.德里苏丹国统一了整个印度
4 . 某学者研究古代文明时称:     以职业世袭和内婚制为特征的制度嵌入,将人们牢牢固定在某一位置上,宗教思想的嵌入又强化了这种等级序列,世俗政权始终没有取得至高无上的合法地位。横线部分应是(     
A.法老B.君主专制C.种姓D.寡头政治
2022-07-13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律令制度是日本史研究的重要内容。

公元700年前后日本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政局动荡。从归国的遣唐使、留学生口中得知唐朝“法式备定”后,统治者决意改革政治制度,编纂法典。757年开始实施的《养老律令》(“养老”为当时天皇年号)篇目与唐《永徽律》完全一致。律是定罪量刑的刑法典,日本律的条文与唐律差别不大,只是做了轻微修改,如减轻刑罚。令是行政制度和规则,日本在唐令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例如日本班田收授规定贵族的属民、奴婢按农民标准的三分之一授田,而唐朝均田制奴婢不授田,这是由于唐朝奴婢数量少,没有必要专门作出规定;日本贵族占有大量奴婢,为减轻贵族对新制度的反抗,需要给予适当宽限。再如唐朝州、县官员全部由中央任命,日本国、郡、里三级地方行政长官除国司由中央派遣外,郡、里长官都由当地有势力的豪族地主担任。

——摘编自何勤华主编《中华法系》等


阅读材料,概括公元8世纪日本律令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说明以上特点形成的背景。
2022-07-10更新 | 165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大月氏人西迁,建立贵霜帝国。下图为贵霜帝国时期的钱币,钱币上的铭文是希腊语,钱币正面人物为国王,左边写的是国王名字、右边铭文的意思是“大王”或“诸王之王”,钱币反面为印度教神灵湿婆像。从中我们可以获取的信息有

①贵霜帝国未建立完全的中央集权制②贵霜帝国的经济基础是商业贸易
③贵霜帝国呈现出混合文化的特征④贵霜帝国钱币铸造工艺领先世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6-02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
A《高丽史》的体例分为“世家”“列传”“志”“年表”等《高丽史》是研究朝鲜王朝历史的重要典籍
B印度种姓制度实行职业世袭和内部通婚种姓制度固化了社会阶层
C日本人借用汉字的楷体笔画和草体,分别创制了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日本古代文化深受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
D印加人没有文字,使用结绳记事的方法用来记账或记述重要事件古代美洲印第安人没有创造出自己的文字
A.AB.BC.CD.D
8 . 日本绘画

奈良时代

(710-794年)的日本绘画的主题都基于中国汉诗和风俗,模仿中国绘画技法,因此被称为“唐绘”。唐朝末年,以日本停止遣唐使为分界线,日本本土绘画样式逐渐形成。

“大和绘”是相对于“唐绘”而言的绘画,采用日本画题,多反映贵族生活,运用日本的绘画技巧创作。绘卷是其重要种类,类似现今的连环画,将日本著名的文学作品转化为视觉艺术,供皇室和贵族赏玩,如《源氏物语绘卷》等。

1192年,镰仓幕府建立,这一时期绘画开始注重“英雄”传记里的插图,《平治物语绘卷》描绘了武士在战场上厮杀的场面。

1615年,德川幕府的统治确立。在此后的两百多年中,日本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市文化日渐繁荣并逐渐取代贵族与武家成为新生文化的创造者,艺术家通过各阶层形象描绘与人民息息相关的生活。18世纪艺术家葛饰北斋借鉴了西方透视学和明暗技法,使画面的空间感加强,突破了传统浮世绘平面装饰效果,《神奈川冲浪里》是其代表作。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结合所学,阐释8世纪以来日本绘画发展所反映的时代特征。要求:信息提取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9 . 以下四项表述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
选项史实结论
A《高丽史》的体例分为“世家”“列传”“志”“年表”详细记载了当时的历史;日本根据自己语言的发音,借用汉字的笔画,创制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古代朝鲜和日本吸收中华文化,发展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B古代印加人建造了太阳庙,会使用麻醉剂,能进行人体解剖,还制定了太阳历等等美洲当时科技发展水平居于世界首位
C亚欧游牧民族在3—6世纪开始新一轮迁徙。在中国匈奴人内迁,转向定居生活,并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部分北方人因为战乱南迁。促进亚洲和欧洲之间民族交融和发展
D日耳曼人各支利用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陆续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灭亡了西罗马帝国阿拉伯人开始扩张,建立地跨亚非欧三洲帝国
A.AB.BC.CD.D
10 . 下列左侧为始铸于日本元明天皇和铜元年(公元708年)的“和同开珎”,仿照唐朝开元通宝铸造;右侧为朝鲜的“乾元重宝”,仿造的是唐朝的乾元重宝。这些钱币能够印证

①朝鲜和日本仿效中国的制度          ②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③币制改革是大化改新的重点          ④儒家经典在朝鲜广为传播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7-06更新 | 628次组卷 | 27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