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航路的开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 道试题
1 .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不同时期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时期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古希腊时期
荷马史诗记叙的特洛伊战争预示了东西方的分野。希波战争后,希腊人逐渐把以波斯为象征的东方想像成了典型的“蛮族”。埃斯库罗斯在悲剧《波斯人》中把希腊的自由、民主、胜利和波斯的专制、奴性、失败对立起来。
14-16世纪
欧洲人的东方认识延伸到了中国和日本。马可·波罗向欧洲描绘了一个金碧辉煌的东方,金银满地、富庶无比的中国。
17-18世纪
欧洲刮起了一股中国风,中国的园林建筑、茶叶瓷器、书籍戏曲、儒教哲学风靡欧洲。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与宗教、法律、礼仪、风俗融为一体,成为上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治久安。中国社会是和平理性的理想社会。
18 世纪下半叶
-19 世纪上半叶
在欧洲人的认识中,西方与东方不再仅仅是地理的概念,而且是一种新的文化表述。西方理性、科学、进步,一片光明,东方非理性、愚昧、停滞,黑暗一片,有待于西方人用理性之光来照耀。从此历史有了标准,世界有了隔断。

——据黄洋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 “东方”想像》和许平《欧洲人东方认识的拐点》

注:希波战争是对公元前499年至公元前449年波斯帝国入侵希腊城邦所引发的一系列战争的统称,结果希腊联军获胜。战后,雅典民主政治走向繁荣,波斯帝国从此一蹶不振。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至少源自两段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4-19更新 | 579次组卷 | 12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某种意义上说,香料改变了人类历史。香料改变了人类的饮食习惯,让食物更加可口、更容易保存;香料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创造出美丽、优雅与浪漫;更重要的是,香料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力之一,直接促成了跨国贸易、远洋航海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为了香料的原因,财富聚了又散,帝国建了又毁,以致一个新世界由之发现。”

——据赵薇《香料:从历史传奇到今日繁荣》

材料二   18世纪)普瓦夫尔移植香料实验成功后,香料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传播,不再稀缺。自地理大发现后,世界各地物品涌入欧洲,人们饮食有了更多的选择。时代和欧洲人口味的变化,使香料渐渐归于平淡,失去了以往在医学、社会和宗教上的魅力,变成了一种异域的、颓废的、不相容的物质。没有了丰厚的利润,香料群岛也失去了往日的繁荣景象。一切的一切表明,香料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

——摘编自传奇翰墨编委会《香料之路:海上霸权》


(1)根据材料一,指出“香料如何改变了人类历史”?
(2)简述材料二中“香料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的原因。
2023-04-14更新 | 277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A卷)
3 . 地图中的世界观念
从地图中可以管窥不同时代、不同文明对世界的认识。

图1 阿拉伯地理学家伊德里西的世界地图册(1154年)   

图2 明朝绘制的世界地图《大明混一图》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

图3 德国地理学家马提勒斯绘制的世界地图
(1)图1和图2两幅地图对地理空间的认识有何异同?
(2)直接影响图3绘制的历史事件是(     
A.亚历山大远征B.郑和七下西洋
C.迪亚士绕过好望角D.哥伦布到达美洲


图4 利玛窦和李之藻在中国合作绘制刊印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
        (明万历年间,1584-1602年)
(3)促成图4出现的主要原因有(三选)(        
A.新航路开辟B.蒙古西征
C.启蒙运动D.明代解除海禁
E.早期西学东渐


图5 清朝绘制的世界地图《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
          (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看待明清时期中国人世界观念的变化。
2023-04-12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所示为某学者对经济全球化的阶段划分。

阶段时间范围相关史实

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形成阶段
15001916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的开辟;三角贸易的兴起与繁荣;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火车、汽船相继发明问世;汽车、电报、电话、飞机等相继问世,并投入使用;1869年苏伊士运河正式通航并被英法控制,1914年巴拿马运河正式通航并被美国控制

两个平行世界市场阶段
19171991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确立;二战后,一批社会主义国家诞生,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世界形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也进行着一定程度的合作,两个平行市场内部合作加深,各种形式的一体化得到发展;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新一轮的扩张,推动经济全球化走向体系化和制度化

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阶段
1992年至今世界局势得到缓和,各国都制定了适合本国发展的政策;各种新技术、新制度把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全球利益共享和责任共担进一步深化;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美国提出美国优先的口号,在国际事务中推行单边主义

-整理自陈江生《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及中国机遇》


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从另一个角度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进行分期,并分阶段加以阐释。(要求:角度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逻辑清晰。)
2023-04-09更新 | 409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5 . 商业是交通的先导,交通是商业的基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地理大发现的开启与欧洲人对胡椒的饥渴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了得到让他们神魂颠倒的东方香料,他们势必要找到一条通往“香料群岛”的新贸易路线。率先迈出第一步的是葡萄牙。由于本国商品在亚洲没有销路,葡萄牙人不得不奔走于世界各地进行转口贸易。他们用美洲的白银换取棉布,再用印度的棉布交换非洲的金砂和奴隶,再用它们换胡椒。香料贸易使世界各地的商品和人员的流动、联系更加紧密,促进了统一的世界市场的形成。

——整理自田汝英《葡萄牙与16世纪的亚欧香料贸易》等

材料二   长江的“营业额几乎是难以估计的,即以原棉一项而论,其数量便十分可观。湖南、湖北等的茶叶在供应市场时肯定还得顺长江而下,总量便估计有7万吨。”随着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和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一批因工商业兴起的城市迅速壮大。上海在开埠初期仅是一个不大的城市,依靠长江流域广阔的腹地市场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上海开埠以后很快就取代广州而成为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中心。

——摘编自吴慧主编《中国商业通史》

材料三   千百年来,在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各国人民共同谱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引自2013年习近平重要讲话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葡萄牙开辟的通往“香料群岛”的新贸易路线,并简述新航路开辟后香料贸易对欧洲历史进程的影响。
(2)结合所学,写出晚清时期列强在华攫取的交通领域的一项特权。根据材料二,简述上海“成为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中心”的原因。
(3)阅读材料三,指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我国政府正以“一带一路”为重要实践平台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结合所学,从思想渊源和世界大势的角度,概括“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依据。
2023-04-09更新 | 523次组卷 | 8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公元8世纪后,阿拉伯人长期占据伊比利亚半岛。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反抗阿拉伯人的斗争中建立起强大的海军,并于15世纪末建立起独立的中央集权国家。这可用来说明(       
A.阿拉伯人在东西交流中的作用B.新航路开辟的社会历史条件
C.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D.葡萄牙成为商业强国的原因
7 . 中西方商贸回眸。

从丝路兴盛到海路大通,不仅带来中西方商贸变化,同时也产生广泛深刻的影响。


(1)根据提示,将时间轴补充完整。

(2)如果从地理环境的视角去理解“(陆上)丝绸之路”,以下名称中最合适的是(单选)
A.沙漠绿洲丝绸之路   B.草原丝绸之路   C.游牧地区丝绸之路   D.中亚丝绸之路
(3)以下关于“丝绸之路”的两种历史观点,在观察视角上分别有何侧重?综合两种观点,简要谈谈“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

阅读以下某学者绘制的示意图,回答问题。



(4)当时最能体现这一功能的代表性船只当是(单选)
A.马可·波罗来华搭载的商船   B.西班牙“马尼拉大帆船”
C.麦哲伦船队的“维多利亚号”   D.美国人富尔顿发明的汽船
(5)该赋税制度应是(单选)
A.租庸调制   B.两税法   C.一条鞭法   D.摊丁入亩
(6)“储藏”,体现明代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单选)
A.商品经济活跃   B.朝贡贸易主导   C.白银资本雄厚   D.小农经济主体
(7)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全球海路大通”对传统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
2023-03-20更新 | 164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盛衰”的背后

“盛衰”非仅“刺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成书于13世纪的《马可·波罗行纪》载:“刺桐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一个商人,必须自付投资总额10%的税收,所以大汗从这个地方获得了巨额的收入……对于上等商品,须付该货价值的30%的运费……对于檀香木、其他药材以及一般商品,运费是40%。据商人们计算,他们的花费,包括关税、运费在内,总共达到货物价值的一半。

材料二:哥伦布曾认真阅读1485年出版的《马可·波罗行纪》,并作出详细的批注:“它(刺桐城)有一个极其著名的港口……大汗从此港获得巨大收入,因为每船需付10%的货税。细货(上等的货物)要向船东支付30%的运费,其他大宗货物如芦荟和檀香木的运费是40%。因此,加上国王的税收和运费,商人运货至上述港口要交纳所有货物价值的一半。”


(1)哥伦布详注《马可·波罗行纪》这一行为,能折射(     
A.时人热衷檀香贸易B.哥伦布对东方的渴望
C.时人对殖民的热衷D.哥伦布敬畏马可·波罗
(2)哥伦布的批注与《马可·波罗行纪》中对刺桐城的记载________,说明这一阶段可能________(     
A.天差地别;中欧货物差价极大B.天差地别;欧洲对东方的认识日新月异
C.基本相似;刺桐港口长期繁荣D.基本相似;欧洲对东方的认识基本停滞
(3)1492年,哥伦布带着西班牙国王致“大汗”的信件出发寻找“契丹”。综合时空要素,结合所学,你认为哥伦布此行能找到“契丹”政权吗?简述理由。

材料三:今刺桐城内尚有包括建于唐代的文庙和开元寺,寺中还残留刻有古印度教内容的石柱。不仅如此,城内还有始建于宋代的清真寺、祭祀妈祖的天后宫、老子像及供奉关羽、岳飞的庙宇。南宋赵汝适《诸蕃志》记载,与刺桐港有贸易关系的海外国家及地区近60处,范围包括东亚、东南亚、南亚及东非沿岸。


(4)依据材料三推测,“刺桐城”当是以下哪座城市(     
A.上海B.大都C.开封D.泉州
(5)刺桐城自唐代至元朝尤其繁荣主要得益于(     )(双选)
A.海外贸易发达B.白银大量流入
C.政治局面稳定D.社会风气开放

材料四:明朝官员郑晓于《今言》载:“洪武初,设太仓、黄渡市舶司……寻(考虑到)以海夷黠,勿令近京师,遂罢之。已复设于宁波、泉州、广州。七年九月,又罢。”


(6)明清时期刺桐城繁荣不再,至近代国门被列强打开后,刺桐城亦再未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港口城市。你认为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为何?
2023-03-17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6世纪早期,意大利的热那亚人开始从葡萄牙人那儿购买胡椒,甚至威尼斯人在1515年为了完成老客户的订单也被迫在葡萄牙的里斯本购买胡椒。这一事实表明,当时(     
A.葡萄牙已垄断了东西方贸易B.欧洲贸易格局发生变化
C.地中海沿岸对香料需求增长D.成功开辟跨大西洋航路
2023-03-04更新 | 2292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A卷)
10 . 如图可说明,当时(     
A.中国与西方贸易往来频繁B.荷兰早已预谋侵占中国台湾
C.西方对中国内陆缺乏了解D.海上贸易逐渐取代陆路贸易
2023-01-05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A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