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航路的开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人的殖民扩张,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为适应世界性贸易的需要,西欧各国相继建立了经营某一地区贸易的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银行、信贷、汇兑等金融业务迅速发展。世界性交往使世界各地各民族的特产变成了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如印第安人培植的可可、咖啡、烟草等逐渐成了各国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传统的国际贸易的商品丝绸、瓷器、茶叶、棉布、香料等,也由于市场的拓宽,流通量也大大增加。意大利各城市国际商业中心的地位被伦敦、巴黎、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等所代替。英国、法国、尼德兰也取代意大利成了西欧各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方。

——摘编自熊家利、彭顺生《论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商业革命》

材料二   下图为二战后世界贸易(出口)发展情况(1950-2000年,单位:10亿美元)


材料三   二战后世界关税与贸易发展情况变化趋势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业贸易的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世界贸易发展的趋势并说明推动二战后世界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之际土地占有关系的变化包含着诸多新因素的生成和旧制度的消亡,整个历程包含了均田制的瓦解、不抑兼并政策的出台、官田私田化政策的推行以及土地买卖合法化等多个环节。随着土地制度的变化,以均田制为基础的府兵制也迅速瓦解,兵役制度由征兵制逐渐转向募兵制。唐宋之际门阀世族土地所有制彻底瓦解导致部曲奴婢劳动制解体、部曲奴婢等贱民身份大量改变,致使中古良贱身份制度也无以为继。唐代及其以前,天子只能和世家大族分享权力,世家大族甚至可以罢黜天子。而宋代时,世家大族衰落,政治权力全归天子所有,天子地位得到巩固,可以随意支配官员。唐代文化以接受外来文化为主,其文化精神及动态是复杂而进取的。入宋以后,佛、道、儒等诸家思想已趋融合,渐成一统之局,遂有民族本位文化的理学的产生,其文化精神及动态趋向单纯与收敛。

——摘编自李华瑞《“唐宋变革”论与唐宋之际的变革》

材料二   16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中国热”出现的最初媒介是传教士们带回来的大量有关中国的著作、书信等。这一时期各种关于中国的资料风行于欧洲各国,其数量之巨、受欢迎程度之深,在欧洲都是前所未有的。中国传统文化经传教士传到欧洲后,在欧洲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在“中国热”的时代,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了欧洲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对欧洲近代转型起到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于绍玲《从“中国热”看中国传统文化在欧洲近代转型中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之际社会变革的表现,并分析推动唐宋社会变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6—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的历史背景。
(3)运用唯物史观,分别说明唐宋社会变革与欧洲近代社会转型的实质差异。
2022-11-24更新 | 386次组卷 | 3卷引用: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某种意义上说,香料改变了人类历史。香料改变了人类的饮食习惯,让食物更加可口、更容易保存;香料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创造出美丽、优雅与浪漫;更重要的是,香料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力之一,直接促成了跨国贸易、远洋航海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为了香料的原因,财富聚了又散,帝国建了又毁,以致一个新世界由之发现。”

——据赵薇《香料:从历史传奇到今日繁荣》

材料二   18世纪)普瓦夫尔移植香料实验成功后,香料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传播,不再稀缺。自地理大发现后,世界各地物品涌入欧洲,人们饮食有了更多的选择。时代和欧洲人口味的变化,使香料渐渐归于平淡,失去了以往在医学、社会和宗教上的魅力,变成了一种异域的、颓废的、不相容的物质。没有了丰厚的利润,香料群岛也失去了往日的繁荣景象。一切的一切表明,香料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

——摘编自传奇翰墨编委会《香料之路:海上霸权》

(1)根据材料一,指出“香料如何改变了人类历史”?
(2)简述材料二中“香料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的原因。
2023-04-14更新 | 278次组卷 | 5卷引用:纲要下第6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世纪末,美洲大陆逐渐被欧洲认知。在欧洲人看来,这个被命名为美洲的大陆,能看见的所有事物——土著的生活、动物的种类等,一切都和欧洲、非洲、亚洲不一样。那里有多样的物种、丰富的黄金矿藏。在进入美洲大陆的欧洲人眼中,土著缺乏宗教信仰,生活十分原始,没有科学,没有文字,除了一些绘画中保留着晦涩不清的记忆以外,他们没有自身的历史记载。当时欧洲人编撰的有关美洲的文本,尽管编著者职业不同,国籍不同,但他们都将战争的起因归结到美洲土著身上。白人总是表现得彬彬有礼、友好:而土著人则十分奸险,不断制造出抢劫和谋杀。随着土著与白人战争的进行,土著们又变得像妇女般懦弱不堪,成百上千的土著总是敌不过几个白人。新世界的某些现实也刺激着欧洲人,他们发现古典史学家对人类文明的描述,不能够说明欧洲人在美洲所发现的文化,甚至有人怀疑基督教是否为唯一正确的宗教?

——摘编自何文华《地理大发现时代欧洲建构的“美洲形象”》

(1)根据材料,概括地理大发现时代欧洲人建构的“美洲形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地理大发现时代欧洲人对“美洲形象”的建构。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材料二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三   非洲到处在流血……过去住着人的村落现在变成一片废墟……那些修建村落、耕种田地的人们到哪里去了呢?他们被捉去当奴隶,或者在捕捉奴隶者到来时逃走了。那些侥幸逃走的人们,不得不从生机盎然的农业区,迁居到人迹罕至、野兽出没的深山老林,重过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

——艾周昌等《早期殖民主义侵略》

材料四   16世纪时,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世界各地。

(1)据材料一分析哥伦布探索新航路的主要动机。请说明与这一动机相关的社会背景。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殖民主义的罪恶,谈谈你对“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的理解。
(3)根据材料四分析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君士坦丁堡在1453年陷落之后……拜占庭帝国不复存在,奥斯曼帝国成为……强劲对手。恰于此时,“欧洲”一词的使用频率逐渐多了起来。伴随新航路的开辟,印第安人遭到了欧洲人的征服。在这一过程中,欧洲人建立了对自己文明优越性的确认。此后,“欧洲”概念的使用渐趋增多,1751年,伏尔泰将“欧洲”描述为:“一种大的共同体被分为几个国家……即使分裂为几种信仰。它们都有同样的公共法律和政治原则,这是世界其他部分不知道的。”1830年,出现了“使欧洲化”这一动词,这个动词表达了对欧洲的一种理解,即欧洲把最高级的文明带给世界的其他部分。

——摘编自邝杨《欧洲观念的变迁:14921992


根据材料,指出“欧洲”观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7 . 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约1300年,地球经历了一个“小冰河时期”,由于气温骤然变冷以及生长季变短,许多地区农业产量下降,导致饥荒,有时甚至因此饥饿而死人。……1347年,当意大利商人不经意地将黑死病传播到整个地中海盆地,到1348年,沿着商路,瘟疫引发了西欧大部分地区传染病,这通常会让60%至70%的患者死亡。……14世纪的灾难带来的直接冲击渐渐平息之后,穷人的生活标准也许略有提升,因为谷物价格呈下跌走势。因为缺少劳动力,哪怕在乡间,向货币型经济转变的趋势也进一步加快。西欧的农奴劳力和被奴役的现象已退居到不起眼的位置。

——摘编自(美)齐格勒《新全球史》、(美)维斯塔德《企鹅全球史:文明的分化》

材料二

材料三有人估计,自万历元年至崇祯十七年(1573-1644)的72年间,葡萄牙、西班牙、日本诸国由于贸易关系输入中国的银元,至少在1亿元以上。万历年间,全国普遍实施一条鞭法,每年赋税的征收总额达到1500万两以上。白银大量进入国家财政的领域,改变了明清时代政府的运作方式,及其与社会的交往方式。至于它对对推动商业发展积极作用,更是不言而喻。……从十六世纪三十年代起物价却一直上升,到十六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平均上涨四倍多,法国、英国和德国则平均上涨两倍到两倍半。

——摘编自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历史教育比较研究中心编《历史读本:中国历史》、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中古部分)》

(1)根据材料一并依据所学知识,简析新航路开辟前夕欧洲社会经济遭受冲击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
(2)比较材料二的两幅历史地图,概括指出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的变化,并结合所学,说明新航路开辟后三大贸易区域的贸易形势。
(3)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航路开辟后白银流向中国与欧洲所引起的社会变革。
2023-05-12更新 | 255次组卷 | 5卷引用:第03练走向整体的世界-2023年【暑假分层作业】高一历史(统编版)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世纪的西欧是新兴资产阶级遍历世界的游侠时代。“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然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因此,九死一生的险途,遏不住炽热的黄金渴望。西欧社会各式各样的亡命之徒,飘洋过海,纷纷涌向新世界。甚至连妇女和儿童也敢冒风涛之险,趋之若鹜。其中贫穷破落而又贪婪残忍的骑士小贵族是这些人群的中坚。富商大贾和新兴资产者常常是远洋航行的资助者,罗马教皇也参与了西葡两国瓜分世界条约的签订。西方航海者们乃是时代的产儿,在时代精神的鼓舞下,他们渴望机遇,辗转求告,最后与君主签署协定,扬帆远航,这既有实施王命的重任,又具有分成占有所得财富、谋取个人利益的权利。

——摘编自李隆庆《十五至十六世纪中西航海不同结局的原因初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大航海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航海时代出现的原因。

9 . 地图既是人们空间认知的图像表达,又是人们进行空间认识的工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570年,在安特卫普首次出现了名为《地球大观》的地图集。其作品利用大量航海日志与地图资料,采用统一的投影法、 比例尺和“一图配一文”规则,获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荷兰人很快效仿这种制图和商业模式,阿姆斯特丹成为后起的行业中心,“地图集”作为一种新型出版物开始流行起来。

1594年,法国人莫里斯·布格罗出版了一部国家地图集《法兰西大观》,收录了18幅王国地图,将古代高卢的疆域同当下法兰西的领土对应起来。波旁王朝也在边境省份任命了多位“国王工程师”直接负责地形的勘测,并且配备了专门的地图绘制人员。他们走遍了王国的疆域,绘制了可以准确定位的地图,还形成了许多文字报告和图集。

———于京东《图上的“国家”:西方政治史研究中的地理学叙事及其变迁》

材料二   清末以降,采用西方印刷技术的新式地图,逐渐成为近代中国思想启蒙与 “出版救国” 的重要媒介。20世纪初, 商务印书馆开始涉足地图出版领域,特别是伴随“癸卯学制”的颁行,为配合中小学“最新教科书” 的编辑与发行,相继译印《西洋历史地图》《瀛寰全图》《万国舆图》等教学地图,颇受当时中小学教材市场的欢迎。同时,感于“日俄开战,于我国关系甚大”,于1904年出版发行了《最新满洲朝鲜地图》,成为清末较有代表性的时务地图。

———李鹏《清末民国商务印书馆地图出版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 世纪后期荷兰、法国“地图集”出现的背景,并分析两国“地图集”反映的不同价值取向。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 世纪初新式地图在近代中国传播的作用。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地图革新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2024-02-28更新 | 250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航路开辟后大量贵重金属流入西欧,大大增强了购买中国丝绸、陶瓷的能力。欧洲商人在中国采购到大量的丝绸,并非全部运回欧洲,而有相当部分被他们转运至其它亚洲国家牟利,用获取的利润维持东方殖民统治。据报告称16世纪末葡萄牙人从中国每年输入丝绸5300箱,每箱有250匹各色丝绸。从17世纪中叶起,中国的漆器、屏风、家具、壁纸、轿子、扇子等,越来越多地输入欧洲各国。追求中国趣味的风尚遂在法国应运而生,不久蔓延到欧洲各国。中国物品的式样及其设计原则逐渐为欧洲艺术家所熟悉,中国物品所表现出来的新观念和新形象影响了欧洲人的艺术追求。与此同时,美洲一些农作物也陆续辗转传入中国。玉米传入中国后广泛传播开来,成为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万历后期至明末,耶稣会士输入中国的西学,包括自然科学、哲学和艺术。其中科学技术占了大部分,如天文、历算、物理、地理、火器铸造技术、水利、建筑、地图测绘等,都在这一时期传入了中国。如1583年,利玛窦编绘和刊行了12种世界地图,其中保留至今产生过较大影响的地图是《坤舆万国全图》。该书所反映的地理学知识开辟了中国人的视野,大大丰富了中国人的地理知识。

——摘编自彭顺生《新航路开辟与中西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概括新航路开辟给欧洲和中国分别带来的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变化”对欧洲和中国的不同影响并简要分析原因。
2022-07-02更新 | 508次组卷 | 5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