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航路的开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2 道试题
1 . 全球海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新兴的太平洋贸易逐渐推动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班牙人开展跨太平洋“大帆船贸易”始于1565年,正值明朝政府开始推行开海贸易政策。西班牙政府每年都派遣满载美洲白银及商品的大帆船,从墨西哥驶往菲律宾马尼拉。这引起把银视为至宝的中国商人的兴趣,努力扩展对菲出口贸易。中国船队所载货物到达马尼拉,即被转装到待航墨西哥的大帆船上。大帆船把盛产白银的美洲和银价昂贵的中国联系在一起,使中国生产的生丝与丝绸大量远销于需求特别强大的美洲市场,西班牙人获得的贸易利润惊人。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逐渐成世界海上霸主,逐渐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自由贸易的世界大潮冲击下,以垄断为特色的“大帆船贸易”的地位急剧下降,绵延250年的太平洋“大帆船贸易”遂告终结。

——摘编自张顺洪等著《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帆船贸易”兴起的主要条件。
(2)依据材料,归纳“大帆船贸易”的主要特点,指出“大帆船贸易”衰落的原因。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大帆船贸易”对西欧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
2021-10-20更新 | 424次组卷 | 3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卷
2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3831349年间,瘟疫以惊人的速度扩散到整个欧洲。在这场灾难中,死亡人数是无法被确知的:但我们知道,欧洲损失了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口,在部分人口密集的域镇,死亡率甚至超过了50%、此外,修道院也是重突区之一,大堂国照顾垂死的人而染病身亡。

——摘自朱迪斯·M本内特等《欧洲中世纪史)(第10版》

材料二   年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13001500


——摘自朱迪斯·M   本内特等《欧洲中世纪史》(第10版)

材料三   法国年鉴学派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提出过“世界时间”的概念。依据他的观点,人类文明的进步并不均衡地发生在地球的每一个地方,相反,它只出现在少数的两到三个地方,这些地方所呈现的景象代表了那个期人类文明的最高水平。下表是不同时期“世界时间大挪移”的概况。

中国西安、洛阳
公元前202220罗马
6世纪以后中国
13世纪以后逐渐向西方转移
18世纪世界时间的钟摆彻底离开了中国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饥荒、大癌疫给中世纪西欧社会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从经济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说明13-18世纪“世界时间大挪移"的原因。
3 . 全球联系。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说明新航路的开辟在“世界历史”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葡萄牙人顺着夏季的西南季风,从印度果阿起航。船上装载胡椒、苏木、象牙、檀香等印度特产,以及产于美洲经里斯本转运来的白银货币。在澳门,他们把船上装载的白银和货物,都换成中国的生丝、丝绸、黄金、铅、锡、水银、糖、麝香、茯苓、棉纱、棉布等货物。第二年初夏,他们乘着季风前往日本长崎,把中国货以高昂的价格迅速脱手,然后带着大量日本白银与少量日本货,趁着同年秋天的季风返回澳门。再用日本白银大量收购中国的生丝、丝绸、瓷器等商品,在第三年秋天,乘着季风返回印度果阿。

(2)阅读材料,简要描述葡萄牙人在亚洲的贸易路线,结合所学,分析其对中国和欧洲经济的影响。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成果简表

20132019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04万亿美元增至1.34万亿美元。

20152019
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有100个成员。
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超过1000亿美元,年均增长4.4%。
20194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达成6大类283项务实成果。

20132020
中国先后与138个国家、30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世界提供透明、公平的发展机会。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材料分析题 | 容易(0.94) |
4 . 完成下列提纲,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逐渐形成
B.欧亚、欧美新航路开辟
C.世贸组织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D.欧美主要国家实现工业化
E.国际联盟、联合国适应整体化进程的需要
     15—16世纪全球交换网络开始形成
(1)____
(2)全球人口、动植物及病菌“哥伦布大交换”
(3)西欧早期殖民扩张和掠夺
2022-08-20更新 | 23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下)》
5 .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们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作出的科学论断,对社会发展进程产生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恩格斯在1845-1846年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

材料二   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18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们,也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使他们受到的限制。

--[德]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后,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环境,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重大贡献。进入新时代,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威胁上升,逆全球化思潮上升,进入动荡变革时期。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根据材料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世界历史”形成的论述,分别概述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形成的作用。分析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对“资本主义”这一世界历史现象的科学论断。
(2)指出材料二中恩格斯研究历史的方法论。结合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相关史实,评析“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的表现。
(3)1985年,邓小平首次提出“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的著名论断。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21世纪以来在和平与发展主题下的世界历史特征。
2023-07-17更新 | 240次组卷 | 5卷引用:纲要下第11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6 . 但凡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背后往往有强大的思想推手,而该历史事件又反过来成为思想发展的有力助推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92年起,航海家哥伦布率领船队,多次从西班牙启航,航海探险。经考证,哥伦布之所以能顺利启航,是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实力雄厚的商行的慷慨贷款密不可分。当时,不仅商人还有政府官员都希望能够找到贵重金属和新的贸易地区。一位西班牙探险家说:他和他的同伴去新大陆,是为了“给那些生活在黑暗之中的人们带去光明,与人们渴望的一样,他们也希望发财致富”。

——摘编自刘明翰主编《欧洲文艺复兴史·经济卷》等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的一个最明显的结果就是,人类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扩大了,地理知识不再局限于一个地区、一个大陆或一个半球。新航路开辟还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新的植物,新的动物、新的恒星甚至新的人们和新的人类会相继被发现,所有这些都向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

——整理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指出材料一中“哥伦布率领船队”开辟的新航路。面对波涛汹涌、浩瀚无边的大西洋,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精神动力来源于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向“传统观念”提出的挑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哥伦布执意投身于充满危险、艰苦的探险事业中,他的乐观进取和积极冒险开拓是文艺复兴时代精神的体现。在哥伦布远航之前,世界上许多航海家已经进行了远距离航行,如迪亚士绕非洲西海岸航行。在哥伦布远航之后,还有达·伽马沿非洲海岸航行。

——摘编自沈敏华《论哥伦布西航美洲的文化背景》

材料二   1992年春,据造船部门专家估算,中国自建破冰船需要三到五年的周期,累计花费可达3亿元到5亿元。而当时乌克兰“赫尔松”船厂正好有破冰船出售。苏联解体前,“赫尔松”船厂承造了8艘万吨级的破冰船,当时仍有3艘在建,每艘价格约1750万美元。经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和国家海洋局同意,同年10月,中国与船厂签下预订协议书,并在规定时间内支付了订金。1993年年初,这艘破冰船被命名为“雪龙”。“雪龙”号于199410月开始执行南极考察任务,还在1999年承担了中国首次对北极的综合性科学考察重任。201910月,中国自主建造的第一艘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首航南极。一位船舶设计师表示:“未来,国家还要建设破冰能力更强的破冰船……提供更多的应急救援和极地管理功能。”

——摘编自路涛《贾根整:我与南极二十年》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哥伦布开展海上新航路探索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归纳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极地探索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代中国开展极地探索的意义。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近现代人类海洋探索给你的启示。
2024-03-27更新 | 146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定州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了人类文明,启迪着人类智慧,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
材料一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 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
材料二 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荀子》)
(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道家和儒家的什么思想?简述道家和儒家产生的时代背景。
材料三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所谓的“南北通州”是指北京通州和江苏南通,它们均与大运河关系密切。但在近代以后,随着运河漕运的停止,北通州及运河沿线大多数城市衰落,南通州却未停止发展的脚步。1898年南通大生纱厂创办,并获得20年方圆百里内独办企业的特权,税收负担较轻。此后建立的大生港承担了航运功能。到20世纪20年代大生资本集团形成,包括棉花种植、碾米、造船、纺织机器制造、发电等企业及银行。其间,南通还创办了师范、农科、商业、纺织等学校,兴建了博物苑、剧院、公园等公共设施。

图11 南通地理位置示意图
(2)阅读材料三和图11,结合所学,概括近代南通经济发展的原因。                                                                   
材料四 自19世纪初,关于宪法是否明确授权联邦政府帮助地方治理河道的问题,美国国会一直存在争论,1817年和1822年,美国总统两次否决了联邦政府资助地方改善交通的议案,1824年最高法院法官认定,宪法允许联邦政府资助和承担河道改良项目,但联邦政府的权限从改良河道扩大到流域治理、防洪灌溉,又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其间,仍有很多议员认为,联邦政府建设防洪工程过多干预了各州的权力。1935年全国内发生洪灾,100多项防洪议案提交到国会,1936年总统签署《防洪法》,授权联邦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建设防洪工程,地方需要提供相应的建设土地和空间。
(3)结合所学,从美国政治权力分配的角度,对材料四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水与人类文明进步”关键词表
三峡水利工程
筒车
新航路开辟
轮船招商局
第聂伯河水电站
海上马车夫
北洋水师
罗盘针
水力织布机
海上丝绸(陶瓷)之路

(4)阅读上表,从“水与人类文明进步”的某个侧面,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运用这4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19-01-30更新 | 1167次组卷 | 3卷引用: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北京卷)
9 . 历史发展阶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述、标识或划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的学者孔多塞将15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作为一个历史阶段。他对这一历史阶段作了如下概述:印刷术的发明,推广了人类的智慧成就,把教育从各种政治束缚和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后,许多学者迁居欧洲,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地理大发现增进了人们的知识;宗教革命促进了思想自由。
材料二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918—1939年)的历史被有的西方学者称为“焦虑的时代”。
材料三 1978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有的学者以1992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有的学者以2001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
(1)结合材料一,分析孔多塞是从什么角度概述历史的。请从不同于孔多塞的角度,简述“地理大发现”的历史影响。
(2)试从材料二中“焦虑的时代”这一角度,概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历史。
(3)推断材料三中两种历史分期各自所用的角度,并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之前,欧洲的对外贸易主要是由冒险商人采用人背马驮的形式,长途贩运东方的奢侈品,以满足少数贵族富人的消费。这种“中世纪型”的对外贸易,贩运的是体轻价昂的贵重物品,如香料、丝绸等,以获取暴利,而销售数额却很有限。新航路开辟后,由大型商船队从事的大规模海上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商品的运输量急剧增加,经营大宗日用品和原料、粮食,以赚取巨大的利润总量。

——摘编自穆良平《主要工业国家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二   1516世纪起,重商主义成为西欧的一种潮流。法王路易十一(14611483年在位),是最早的重商主义者之一。他坚持发展国家实力,以实现法国的经济独立,其信念是“由法国人经营的工业、商业和法国的航海业”,并企图与威尼斯在利凡特展开竞争。英国亨利七世(14851509年在位),以外交手段积极促进英国商业发展,在国内打击汉萨、意大利商人,在国外争取本国的商业利益。西欧国王对商业资本更为重要的支持是在海外。在巨大海外利益的驱动下,各国诉诸武力,在美洲、亚洲、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上展开了激烈的商业争夺。

——摘编自罗翠芳《商人资本国际流动与近代西欧社会经济转型》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航路开辟前后世界贸易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近代早期重商主义潮流的历史影响。
2023-07-29更新 | 122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