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航路的开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有效的科技创新管理是英国崛起的重要因素。1624年,英国政府颁布并实施了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18世纪中期,英国每年批准专利不到300项,19世纪中期上升到4500项左右。这些专利被迅速应用到生产过程中,推动了众多行业的进步。这一时期,英国大学实行教育内容改革,把科学技术引入大学教育。与此同时,大量的英国专业技术人员到欧洲留学,技术移民尤其是熟练工也从欧洲其他地方来到英国参与工业发展。

——摘编自常娜《英国应对近代大变局的经验和启示》等

材料二哥伦布曾开创了许多“第一”。从1492年进行第一次越洋航行起,他带回了包括菠萝和木薯或树薯的描述和标本。1493年,他在第二次越洋航行中,又把甘蔗带到了伊斯帕尼奥拉岛;同样,猪、羊、牛、鸡和小麦也开始首次现身新大陆。

——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三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问题,目前学术界没有统一的看法。有学者将其总结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生在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开拓了海上通道,推进了欧洲、美洲、东亚等地区的贸易。第二阶段出现在1815—1913年间,国际贸易再次大幅扩张,金融资本和劳动力加速流动,“新技术”成为推动全球化发展的强大动力。第三阶段出现在二战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并持续至今。与以往相比,第三阶段全球化的发展具有新的特点。世界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达到了新水平,国际资本市场流动性加强等。

——摘自杨宁一《历史学习的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英国科技创新管理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技术条件。
(2)参考材料一、二、三,自选一个角度,运用世界近现代的相关史实,围绕经济全球化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例清晰,表述成文。)
2023-05-13更新 | 172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2023届高三5月模拟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3世纪中后期,蒙古军队占领亚欧大陆的广大地区。1259年,大蒙古国分裂为元朝和四大汗国。17岁时,马可·波罗跟随他的父、叔尼古拉兄弟,沿陆上丝绸之路前来东方,历时四年险阻,于1275年到达元大都。他的足迹远至云南、四川西部的金齿、福建的福州、泉州等地。1291年初,跟随阔阔真公主下嫁伊尔汗阿鲁浑的使团,从泉州经海道返回他的故乡威尼斯。他的游记使许多欧洲人为东方的富庶、文化的昌盛而倾倒。纽伦堡地理学家马丁·贝海姆参考《马可·波罗游记》等资料制作了欧洲中世纪第一只地球仪。

——摘编自沈福伟著《中西文化交流史》等

材料二   西欧各国,特别是葡萄牙、西班牙、法兰西、英吉利等新兴国家寻求从欧洲直航印度、中国的航路。1498年,葡萄牙瓦斯科·达伽马率领的一支四艘船组成的舰队,绕过南非好望角首航印度卡里库特。接着,西班牙哥伦布开辟了北美航线,麦哲伦和他的同伴在1522年完成了环球一周的航行。此外,西欧人还探寻南半球,发现了许多当时在欧洲不为人知的国家与地区。这些远洋探索活动被欧洲人统称为“地理大发现”。

——摘编自(英)彼得·弗兰科潘著《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可·波罗旅行及其游记对哥伦布等人开辟新航路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欧洲人把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等人的远洋探索活动统称为“地理大发现”是否合适,并说明理由。
(3)马克思曾指出,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蒙古西征和新航路开辟在世界历史形成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2022-09-12更新 | 373次组卷 | 9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测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意大利人哥伦布从小就喜欢航海和冒险。青年时期,他逐渐成长为拥有丰富航海知识和娴熟技术的航海家。哥伦布是地圆说的坚定拥护者,同时,他也向很多国家的国王寻求过航海探险帮助,可是频遭拒绝。但是凭借勇往直前的冒险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他终于说服了西班牙女王资助他的航行计划。1492年8月3日,哥伦布率领着探险队丛西班牙的巴罗斯港出发,开始横渡大西洋。1492年10月12日凌晨,经过70个昼夜的艰苦航行,船队终于抵达了一座被群山和树林覆盖的小岛。哥伦布将其命名为圣萨尔瓦多,意为“救世主”,并宣布以西班牙女王的名义占有该岛。哥伦布登陆岛屿后,自以为到达了印度群岛,他将这些土著居民称作“印第安人”(音同“印度人”)。哥伦布船队继续航行,先后到达古巴和海地,哥伦布在那里找到了向往已久的黄金,满载黄金的船队随后返回了欧洲。

——摘编自吴春霞《美洲新大陆的发现者————哥伦布》

材料二   随着哥伦布对美洲的征服与开发,美洲农作物也逐渐传入中国。当时我国正处于人口剧增时期,粮食的短缺使得社会动荡不安。这些高产的作物能够有效地缓解粮食短缺的问题,因而被大面积地种植和食用。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河南《嵩县志》记载∶“今嵩民日用,近城者以麦粟为主,菽辅之,其山民玉黍为主,麦粟辅之。”同时,随着这些高产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玉米、番薯、马铃薯等也被用作饲料、酿酒或药物等。

——摘编自蒋晚晴《哥伦布发现美洲对中国文明的影响》


(1)概括哥伦布能够发现美洲的主观原因。
(2)简析哥伦布发现美洲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1500年前后,欧洲人一不小心,打通了世界的“任督二脉”(如图所示)。

   

——摘编自陈磊《半小时漫画世界史》

材料二   针对哥伦布开辟到达美洲的新航路一事,有不同的看法。印第安人认为:哥伦布把欧洲强盗带到了美洲,破坏了我们的文化,掠夺了我们的财富,他是一个恶魔;欧洲人认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把欧洲文明传到美洲,使落后的美洲走向文明,他是一个功臣。

——据《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师教学用书》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00年前后欧洲人打通世界的“任督二脉”所指的事件并简析其原因。
(2)选取材料二中的某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023-06-28更新 | 167次组卷 | 4卷引用:纲要下第6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玛雅文明是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文明,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报刊的一些文章看,认为包括医学、历法、习俗、音乐等方面印第安与中国古代十分相似。另外,墨西哥瓦哈卡地区印第安人“我”“你”“他”的发音及玛雅人“人”“镇”“银”等发音与汉语发音相同。美国考古学家也宣称在美西海岸海底发现了3000年前古代中国的石锚……总之,关于中国古人早就到达美洲的说法,差不多已持续200多年了。

——摘编自钟婴《印第安人会是我们的远亲吗?》

材料二   也许是整个地区的气候发生了不利于玛雅农业的骤变,杂草疯长,达到难控制的程度。丛林日益向城市逼近,像沙漠吞噬绿洲一样,毁坏了玛雅人生存的基础,或者是疫病流行,导致人口锐减,损伤了文化的元气,也逼迫幸存者尽快逃离危险的故园。再或者是外部的威胁,如墨西哥中部居民侵犯,致使玛雅人逃难而去,听任自己繁荣的城市中心倾颓,甚至可能直接由入侵者捣毁了玛雅宗教建筑,发生“犁庭扫穴”的大灾变。

——摘编自林大雄《玛雅的智慧》

材料三   17世纪初以后,美洲的甘蔗、烟草、棉花、咖啡、香料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园迅速发展。……这些经济作物是欧洲市场上急需的进口原料。为满足欧洲市场的需要,增加出口,就迫切需要输入更多的奴隶以提供劳动力,扩大生产……众多的奴隶专卖公司应运而生,他们建起严密的贩奴组织系统,甚至动用军队,以保障其垄断贸易的权利。罪恶的奴隶贸易激起了奴隶的抗争和世界人民的谴责。

——中央电视台《世界历史》解说词

(1)根据材料二,概括“美洲文明与中华文明有关联”的主要依据。
(2)根据材料三,分析玛雅文明消失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17世纪初以后世界经济出现的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新现象对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主要作用。
6 . 全球海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新兴的太平洋贸易逐渐推动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班牙人开展跨太平洋“大帆船贸易”始于1565年,正值明朝政府开始推行开海贸易政策。西班牙政府每年都派遣满载美洲白银及商品的大帆船,从墨西哥驶往菲律宾马尼拉。这引起把银视为至宝的中国商人的兴趣,努力扩展对菲出口贸易。中国船队所载货物到达马尼拉,即被转装到待航墨西哥的大帆船上。大帆船把盛产白银的美洲和银价昂贵的中国联系在一起,使中国生产的生丝与丝绸大量远销于需求特别强大的美洲市场,西班牙人获得的贸易利润惊人。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逐渐成世界海上霸主,逐渐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自由贸易的世界大潮冲击下,以垄断为特色的“大帆船贸易”的地位急剧下降,绵延250年的太平洋“大帆船贸易”遂告终结。

——摘编自张顺洪等著《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帆船贸易”兴起的主要条件。
(2)依据材料,归纳“大帆船贸易”的主要特点,指出“大帆船贸易”衰落的原因。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大帆船贸易”对西欧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
2021-10-20更新 | 425次组卷 | 31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南通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大西洋一印度洋一太平洋新航线的开辟,促使以中国为中心的瓷器贸易体系从区域走向全球的重要转折。下袁“沉船数量及来源地统计”,见证了当时远洋贸易的繁荣。

沉船数量及来源地统计(单位:艘)

沉船编年中国东南亚葡萄牙荷兰西班牙其他总计
第一期:15世纪末期至16世纪60年代38200013
第二期:16世纪70和80年代53306017
第三期:16世纪90年代至17世纪40年代4011145135
第四期:17世纪90年代至18世纪20年代311111017
总计1512172512182

材料二   在东亚和东南亚海域,荷兰一方面持续围攻西班牙、葡萄牙的贸易据点和商船,另一方面也积极谋求与中国、日本开展贸易活动。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家公开向市场募集资金的“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经营荷兰在亚洲地区贸易活动。为了更安全、更便捷地开展荷中贸易,荷兰东印度公司还于1611年开辟了从好望角向南靠近南极圈航行,然后沿澳大利亚西海岸北上巴达维亚的新航线。

       ——摘编自魏峻《16—17世纪的瓷器贸易全球化:以沉船资料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清时期中国海上贸易主导权的变化及其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沉船编年中第三期和第四期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沉船数量的变化及其折射出的历史变迁。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荷兰在17世纪活动东南业地区贸易主导权的原因及其启示。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618世纪,欧洲人主导的这三百年的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贸易方式是所谓的三角贸易。……各种各样的三角贸易中,奴隶是这种贸易的主要商品。……我国学者还讲到了一种范围更大的三角贸易,即“当时存在于欧、亚、美三洲之间的……繁荣的‘三角贸易’”。其内容或过程大体上是这样的:欧洲人向美洲输出欧洲的工业品,在美洲换成白银,然后通过各种渠道(如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的太平洋航线),换取亚洲的生丝、绸缎、棉布、瓷器、茶叶、香料、胡椒等,再运回欧洲。

——摘编自王加丰《三角贸易》(《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年第7期)

(1)分别写出材料一地图上1、2、4、6四个古文明的名称。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别写出①②③④四条新航线的开辟者及成就。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在材料二右图中绘出全球航路开辟后三条世界主要贸易路线示意图。
2024-01-28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效果验收(二)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士人的海外贸易观有其同之处,也有差异之处,共同之处是认为海外贸易可以,缓解“国库之急”。其差异之处在以下几位人物的论述中有一定的体现。李觏指出:至于蛮夷之国,舟车所通,窃我泉(货币)货,不可不察。苏轼在《乞禁商旅过外国状》中追溯了前一年泉州商人为高丽雕造佛经载往彼国获利,后又栽高丽僧侣束宋境一案,并指出因高丽臣属辽国,使此案具有通敌之嫌。叶适对于泉州“每岁造舟通异城”,而地方官却体恤百姓,不趁机增加赋役的做法十分认可。

材料二   中国是一个大陆型国家,所以不可能像西欧的一些海洋型国家,如英国与荷兰一样,把海外贸易的观念上升到经济思想的高度。荷兰人格劳秀斯在1604年就写了《海洋自由论》。英国人托马斯·孟、尼古拉斯·巴尔本也分别写了他们的《贸易论》。这些人共同主张鼓励官、私海外贸易的发展,以增加国家与个人的经济收入。格劳秀斯更是在1625年出版了《战争与和平法》,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应该利用法律制度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海外利益。

——以上材料摘编自陈衍德《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看宋代士人的海外贸易观》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国宋代士人、西欧学者海外贸易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与西欧海外贸易观差异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世纪前后至6世纪,中国主要出口黄金和丝织品。由于航海技术难以胜任大规模海运,中国人很少远航,这一时期中国海上贸易主要由印度洋地区的波斯、阿曼商人操持。6-10世纪,阿拉伯商人成为印度洋贸易的主力,中国的陶瓷外销从有限的奢侈品贸易转变为大量的订制生产和出口,海上贸易扩及日本、琉球和朝鲜。10-14世纪许多中国大型船舶停泊于印度西海岸,改变了往日“外商来贩”的局面,中国也成为东海、南海和印度洋贸易的主导者之一。15-18世纪中期,中国的丝、瓷器和茶叶出口贸易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且不再经过无数的中间人和以货易货的方式,而是借欧洲人之手,把中国商品运到欧洲和美洲,换回中国亟需的硬通货白银,中国的海外贸易空间扩展到了全世界。

——摘编自李伯重《中国海外贸易的空间与时间——全球经济史视野中的“丝绸之路”研究》

材料二 与前一世纪相比的五大区域和世界范围的洲际贸易涨落情况比较表

地区世纪
16世纪17世纪18世纪
欧洲增长停滞增长
非洲停滞增长增长
北美洲(接近零)增长增长
亚洲增长下降下降
世界范围增长停滞增长

——摘编自梁雪松《近代早期与近代早期世界贸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中期以前中国海外贸易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至18世纪的欧亚贸易整体趋势不同的原因。
2022-02-26更新 | 182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