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推动“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植物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番薯种出海外吕宋。明万历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之地遍行栽播。

一—(清)陈世元《金薯传习录》

材料二   18世纪60年代,河南、山东等地爆发饥荒。陈振龙的六世孙陈世元拖家带口从福建北上,将陈家拿手的番薯种植技术传到北方,饥荒危机得以缓解。因“教种有效”,陈世元被清廷授予举人头衔,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因种植、推广农作物而获得举人头衔的人。

—摘编自《国家人文历史》

材料三   18世纪,许多欧洲大国开始大规模引种外来高价值植物,并逐渐形成全球植物流动网络。欧洲的政治经济学家认为:精确的自然知识是国家财富积累的关键所在,由此可以影响国家实力。英国皇家植物园尤其注重对外来高价值植物的收藏,该植物园栽培的物种由1769年的60种增加到1813年的11000种。1760至1808年,西班牙国王共派出了57支探险队去调查殖民地的植物群。18世纪末,这些欧洲国家以海外殖民地为主要基地,在全球建立了约1600座不同类型的植物园。有学者指出:“发达国家的科研机构对植物种质进行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核心与全球边缘之间历史关系的持久特征之一。”

一摘编自张鹏《杰斐逊的植物引种实验及其对美国农业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番薯在中国种植推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概括西方国家植物引种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西方国家植物引种的看法。
2023-07-07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向美洲输出马、羊、葡萄、甘蔗、油橄榄树,向非洲输出小麦、莱豆、白薯、大米和茶叶,并向中国输出美洲品种,如玉米、花生等作物。欧洲人的做法(     
A.加速了亚非国家的转型B.改善了欧洲的饮食结构
C.促进了世界物种的交流D.旨在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3 . 历史地图反映人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发生的一定的事态空间分布情况。它对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地理环境及其空间联系提供了鲜明的概念。下列选项中根据下图表述正确的是(     
A.小麦和亚麻对美洲人的社会影响最大B.美洲的动物群落出现极大的改变
C.苹果和玉米由欧洲移民带到美洲D.美洲的地表植被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2023-06-22更新 | 216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旺中学2023届高三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认为:1500年以来,安第斯地区、墨西哥和日本的白银生产影响了东南亚群岛的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各种趋势;拉丁美洲的粮食作物,如木薯、玉米等,对中非、中国和巴尔干地等各个地区的人口发展趋势产生支配作用。该学者意在强调(     
A.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B.国际交流推动历史进程
C.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D.白银流动催生价格革命
2023-06-01更新 | 2186次组卷 | 24卷引用:广东省四校2024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
5 . 1550年后,玉米成为大西洋沿岸非洲人的主要食物。用大型仓库储存的玉米使西非海岸的奴隶禁闭营里关押大量奴隶。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玉米先于奴隶贸易传入非洲B.跨大西洋经济交流继续扩大
C.玉米种植促使非洲人口剧增D.非洲奴隶主导了玉米的推广
6 . 如表所列为某学习小组研究16世纪的世界所搜集到的信息。据此可推断,该学习小组研究的主题是(        
16世纪的世界
原本相对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
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逐渐衰落,英国、法国、荷兰等新的商业强国崛起。
随着“哥伦布大交换”的进行,美洲的诸多特产传播到欧亚大陆,特别是其农产品的传播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A.商业革命B.价格革命C.商路转移D.物种交流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用挑战与应战揭示文明的起源、发展与衰落。有学者认为,这种挑战与应战的理论也可用于观察近现代民族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并提出在近现代民族主义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大致出现了四种挑战与应战的局面(此处选取了前三种),具体如下表所示:

时间

二战前

二战后

15世纪-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60-80年代

20世纪80-90年代

挑战者

西方

西方

经济全球化

应战者

西方

东方

西方、东方

挑战方式

战争

经济

军事、经济

经济、民主

经济

应战方式

战争

经济

革命

全面的民族国家构建

区域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等

——摘编自董世举《东、西方民族主义发生的差异——兼论民族主义发展中的挑战与应战模式》

根据材料,选取其中一种挑战与应战的局面,围绕近现代民族主义发展的主题,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合理)
2023-04-26更新 | 488次组卷 | 10卷引用: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记载,哥伦布在结束第一次的航海返回西班牙时,玉米被不经意间带回了欧洲,但当时美洲的玉米饮食文化却没有相应地传入欧洲。由于玉米的种收比是小麦的520倍,所以16世纪中期,人们开始在威尼斯平原规模种植玉米当作粮食,而不再是观赏作物。到16世纪末人们已用玉米面、小麦粉、还有其他谷类的粉混合烤制面包。玉米从西班牙和意大利两个较早的发源地出发,以扇形阵势向巴尔干地区扩展。从 17 世纪早期,玉米被引种到俄国和周围地区。玉米传开后,欧洲多种作物的轮种开始推行,渐渐取代了传统的冬季休耕的农作制度。18世纪欧洲的小麦价格约等于玉米的两倍,故有学者称,“在十七世纪,尤其是在十八世纪,由于玉米充当农民的主食,小麦就能提供大宗的商品粮”。由于稻米在欧洲栽培很少,故玉米在欧洲慢慢发展为仅次于小麦的第二大粮食作物,这一点不同于亚洲。它与从美洲传入的其他粮食饲料多用途作物马铃薯、甘薯一起,支撑起近代以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欧洲人口的快速增长。

——摘编自张箭《美洲玉米初传欧洲论略》等

(1)结合材料绘制一个有关玉米在欧洲传播的时间轴(要求:用黑色中性笔作图,包含时空等信息)。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玉米传播对欧洲的影响。
9 . 荔枝原产于中国。1583年,在印度的葡萄牙人对荔枝已有记载。1637年,英国旅行家蒙迪在澳门品尝过荔枝。1810年后,葡萄牙人把荔枝引入巴西、安哥拉及莫桑比克。这说明了(     
A.洲际间饮食习惯同化B.生物多样性被严重破坏
C.宗主国经济结构改变D.殖民扩张影响物种交流
2023-03-07更新 | 734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科学家将哥伦布看成是无意间开启了全球范围内爆炸性生物交换的人。在他建立了东西半球的联系之后,数千种动植物物种在大陆之间往来不绝。这是恐龙灭绝以来生命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历史学家称其为“哥伦布大交换”,它就是意大利有番茄、美国有橙子、爱尔兰有马铃薯、泰国有辣椒,以及中国有番薯的原因。番薯和另一种美洲迁入物种玉米一样,帮助中国走出了灾荒,但它们也引发了另一次灾难。传统中国农业主要关注水稻,这种作物在湿润的河谷地带才能生长。而番薯和玉米能在干旱的高地上生长。成群结队的农民走出去,砍掉了这些高地上的森林,结果就是灾难性的水土流失。淤泥填塞了长江和黄河,引发了导致数百万人丧生的大洪水。

—摘编自[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提取材料信息,围绕“哥伦布大交换”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