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艺复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以上观点反映了(       
A.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B.反对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C.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D.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
2024-03-27更新 | 203次组卷 | 117卷引用:河北省安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5世纪之前的欧洲,肖像画是国王、教皇、圣人和其他社会体系中高高在上的那些大人物的专享。到了15世纪,人们喜欢将家庭成员的肖像挂在家中展示。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追求生活上的自我满足B.宗教改革开阔了视野
C.科技发展导致绘画水平提升D.人文主义复兴和发展
2020-10-15更新 | 46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第十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一调历史试题
3 . 从公元12世纪开始,欧洲流行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高耸削瘦、冷峻深沉.表达出神秘、哀婉和崇高的情感。文艺复兴后,哥特式建筑衰落,新时代的建筑师喜欢使用古希腊的柱式结构和古罗马的穹顶拱门,从而营造出欢快充实的空间感受。这表明当时
A.欧洲建筑美学深受传统宗教的影响B.几何学发展彻底改变了设计理念
C.复古思潮已经改变建筑美学D.市民阶层追求世俗化的生活体验
2020-06-01更新 | 206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第十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三调考试历史试题
4 . 如图是某校高二老师给学生准备的学案。据此可判断,该老师所准备学案的主题是
A.智者运动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人文主义与古希腊哲学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人”对“神”的否定B.关于“人”的继承关系C.“人神”并重D.关于“神”的继承
6 .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提倡爱情和享受家庭的快乐,同时又肯定达·芬奇虽一直有着强烈的艺术冲动,却一生不娶;赞美彼特拉克可以写无数情诗给所爱之人,却不卷入任何不道德的行为,也不破坏别人家庭幸福。该学者意在强调当时人文主义者
A.主张防范个人私欲的泛滥B.号召人们追求现世的幸福
C.强调个性独立和自我发展D.尚未摆脱禁欲主义的束缚
2010·上海·高考真题
真题 名校
7 . 一位哲人说过:“这(文艺复兴)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产生了巨人的时代”。下列人物中属于这个时代的巨人有
①但丁          ②马丁••路德          ③米开朗琪罗          ④达••芬奇          ⑤伏尔泰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⑤
2019-01-30更新 | 1058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0-2011学年河北省冀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8 . 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这反映出( )
A.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B.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
C.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D.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
2019-01-30更新 | 2896次组卷 | 73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第十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二调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末清初剧烈的社会动荡,推动了一人批仁人志士反思明代弊政,对传统的政治思维和权力结构进行再认识。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以时代的眼光重新诠释传统的政治模式。他们以人性中具有的自然属性为出发点,肯定私欲的合理性,重新解释政治活动的最高原则——公天下的实质。……尽管他们所采取的思路是传统的政、教模式,表达出米的理想是利用、厚生、正德,但是他们井没有否认时代的要求,将经验中存在的视为合理的,而传递出了时代的气息。

―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

材料二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来,是欧洲思想文化人士复兴希腊、罗马的运动。在他们心目中,古代希腊、罗马是欧洲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时代欧洲文化达到高度繁荣和高度完美的境界,但是在中世纪却衰弱下来甚至湮灭了,中世纪的欧洲几乎成了文化沙漠。因此他们怀有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遗产,力求恢复古典文化艺术,使之“再生”。这是“文艺复兴”一词的由来。

——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反封建思想与文艺复兴的社会背景和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反封建思想与文艺复兴的社会价值共通之处及启示。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基督教强调人有精神上的积极追求能力和人的情感、欲望的合理性文化因子。宗教学者要证明上帝和天堂的存在,对天文、天体进行深入的研究,使得天文学愈来愈变成了一门独立科学。现代意义上城市的出现,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城市新文化氛围,而文艺复兴的出现,说到底,是在城市里发生的。学校教育在中世纪的基础上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活跃了当时的思想文化。13世纪欧洲大瘟疫的出现和黑死病(鼠疫)的发生,导致了上帝万能论的动摇和对人生问题的深入思索。到文艺复兴时期,中世纪里一直潜在着的人学文化因子,终于获得了适宜其生长的文化气候。

——摘编自刘建军《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新文化的多重起源》

材料二   “由今日观之(指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则真极大胆之创论也。”“而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王夫之“感于明学之极敝而生反动,欲挽明以返诸宋,而於张载之《正蒙》,特推尚焉。其治学方法,已渐开科学研究的精神”。“其言‘天理即在人欲之中,无人欲则天理亦无以发现’,可谓发宋元以来所未发。”由此可见,清代思潮“其动机及其内容,皆与欧洲之文艺复兴绝相类”。

——摘编自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材料三   马克思认为“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思潮与“欧洲之文艺复兴绝相类”的依据。
(3)尽管清代思潮与“欧洲之文艺复兴绝相类”,但其历史影响却截然不同。结合材料三的观点加以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