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537 道试题
1 . “角力”是我国古代的重要活动,它起源于周代的“讲武”习俗,据《礼记·月令》中记载:“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到了战国时期,“角力”由单纯的搏击技巧训练变为宣扬武威、展示军事实力的“讲武之礼”,各国多通过两国选手比赛的胜负来达到耀武扬威的目的。这种变化反映了战国时期(       
A.周王室权威不断衰微B.礼制观念已延伸至军事领域
C.统一战争改变军事训练D.时代需要影响社会价值取向
2 . 佛教传入中国后,僧侣们把印度语中的“达摩”翻译成“道”,把印度语中的“涅槃”翻译成“无为”。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佛寺从布局到建筑本身的阁楼、密檐、雕墙粉壁等都发展成了中国的民族形式。悬空寺的最高处为“三教殿”,殿内正中供奉的是如来佛祖,佛祖右手边(南侧)为老子,左手边(北侧)为孔子。这反映出(     
A.佛教呈现本土化趋势B.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C.儒佛道互相吸收融合D.社会动荡急需儒学复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唐朝敦煌壁画飞天造型精美,形态各异。多元的舞蹈风格鲜活展现各民族风貌,丰富的乐器种类彰显多民族智慧,是中华艺术瑰宝。这反映出唐代(     
A.军事力量强大B.民族政策开明C.边疆开发充分D.政治制度先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下表可知,唐朝时期长安城(     
《旧唐书·儒学传》(上)是时四方儒士,多抱负典籍,云会京师。俄而高丽及百济、新罗、高昌、吐蕃等诸国酋长,亦遣子弟请入于国学之内……儒学之盛,古昔未之有也
(宋)《南部新书》(上)西市胡人贵蚌蛛而贱蛇珠。蛇珠者,蛇所吐尔。唯胡人辨之
A.是世界上最为发达的城市B.是全国性政治经济中心
C.汇聚了世界各地各类人才D.成为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中诗句反应出两税法(     
白居易“胡为秋夏税, 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 农力日已殚。”
柳宗元“蚕丝尽输税, 机杼空倚壁”
杜荀鹤“任是深山更深处, 也应无计避征徭。”
A.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B.抑制了土地兼并之风
C.简化了政府的税收名目D.给百姓带来沉重负担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认为先王因为有善心,所以才实行仁政,仁政之所以是正确的、合理的,是因为它植根于人的本性中,是合乎人性的。他总结历史经验,发现桀纣之失民,实际上是失去了民心。反之,汤、武无敌于天下,就在于“四海之内皆举首而望之”,顺从了天下民心。因此认为君主之行事,必须以民意为依归,认为民意即天意,若君主不能以人民意志为意志,人民可以把君主当作仇敌,起来推翻他。孟子希望国君能“贵德而尊士”,让“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做到了这一点,就能广泛地招揽人才,达到“王天下”的目地。孟子还主张发展经济、轻徭薄赋,使人民安居乐业,同时对人民施行教化,以达到王道。

——摘编自李秋华《孟子仁政思想初探》

材料二   稷下学宫整体上是齐国官学,但前往讲学的学者大都办有私学,带其弟子同入稷下学宫。众人推举学界名流来担任学宫的祭酒,国君不直接干预教学与学术研究。学宫中容纳“百家之学”,成为百家争鸣的文化沙龙。荀子在学宫三为祭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他扬弃以往儒家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吸收春秋以来具有自然主义倾向的天道观,构建其天人关系学说。

——张秉楠《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

(1)根据材料一、概述孟子“王道”政治思想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齐国稷下学宫的办学特点,并结合所学简述荀子改造而成的“天人关系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钱穆在《国史大纲》里指出:“贵族世袭的封建制度在战国、秦、汉时期就被打破。然而东汉以来的士族门第到魏晋南北朝时,其地位几已成为‘变相的封建,……它是从皇权政治而来,又依一定的条件向皇权政治转化,向皇权政治回归。”这可用来说明当时(     
A.官僚政治体制的渐趋瓦解B.以官举士的方式不利于政治清明
C.封建割据势力的日益膨胀D.门阀政治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
8 . 公元前111年正月,汉武帝派司马相如为钦差负责新开拓地区的郡县设置。随之,汉朝廷不仅在河西设立郡县、移民屯垦,而且在西南夷和两越地区设郡置县。《史记·平淮书》记载:“番禺以西至蜀南者置初郡十七,且以其故俗治,毋赋税。”这些举措(     
A.表明国家行政效率显著提高B.印证了经济交流导致政治制度的变化
C.说明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D.利于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为华夏,一些诸侯国以“尊王攘夷”等号召组织同盟,合力对抗他们认定的所谓“夷狄”国家。据此可知(     
A.周王室的地位得到提升B.周边少数民族的威胁增强
C.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D.诸侯王对分封秩序的维护
10 . 中国许多大学的校训与古代文化典籍有关。如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源自《易经》;中国农业大学校训中的“解民生之多艰”源自《离骚》;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源自《论语》;厦门大学校训中的“止于至善”源自《礼记》。这表明(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B.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源远流长
C.高等教育致力于复兴传统文化D.儒家的思想观念影响着教育的发展
2024-06-03更新 | 146次组卷 | 46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