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教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有贤士日路得,幼习耶稣教,贫乏不能自存。及冠,得《圣书》,遂弃俗入道,伏处三年,虔祷耶稣。后才思日进,以其道为教师,遂赴罗马国与教皇议论。旋国后,遂宣言教皇之谬,切劝各国去教皇异端。值新君践位,召路得询其教本末。路得遂将《圣书》翻译日耳曼语,令民读之,乃兴崇正道。于是路得之名扬海外,罗马教皇之徒憾之。

——摘编自[]魏源《海国图志》


提炼材料中的历史信息,从中得出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完整。)
2023-07-10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的温度:绘画的伟大之处,通过图像还原某一段历史或时刻。尤其以国家重大历史题材为主体的油画创作,通过反映现实生活的写实主义为载体,构建世界的历史叙事和集体记忆。



结合世界史相关历史信息,对上述三幅图的政治仪式各自反映出的基本政治内涵作出合理阐释。(要求:史论结合,表达清晰,逻辑严密)。
2023-07-09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部分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追求幸福是全人类的最大愿望和永恒主题。几千年来,人们为追求幸福不懈努力、艰苦奋斗,心中充满了诸多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

西方幸福观

类别

内容

感性主义幸福观

强调人的自然需求以及通过欲望的满是而获得快乐,认为人活动的目的是在于追求快乐,避免痛苦。梭伦将人的幸福概括为中等财富、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好的儿孙、善终五个方面。

理性主义幸福观

崇尚人的理性,追求道德品质的完善,关注人类精神的自由和圆满,轻视物质欲望和享受。苏格拉底的幸福观即知识(理性)是前提,道德是途径,幸福是目的。亚里士多德强调幸福是人完善自己的一种活动。

基督教幸福观

以来世主义为基调,幸福是人们对于某种信仰的不断追求。罗马帝国教父的代表人物奥古斯丁认为反省自身的罪恶,向上帝仟悔才是人类获得幸福的唯一途径。

劳动致福观

突出劳动在创造幸福中的重要作用。在卢梭看来,“一个人在那里坐吃不是他本人挣来的东西,就等于是在行乞”。费希特指出,劳动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每个公民都能得到应得的劳动报酬。

——摘编自孔德生、黄晓天等《西方幸福观的历史回眸与现实思考》


提取材料部分或整体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3-06-21更新 | 207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九校联盟2023届高三高考适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就像艺术是文艺复兴的主调,宗教是宗教改革的灵魂一样,科学与哲学也就成为启蒙运动的神。从这个立足点来看,文艺复兴的确传承了欧洲心灵发展的主流,后来导出了启蒙运动;而宗教改革却溢出常轨,排斥理性,重新肯定中世纪的信仰。

——摘编自[美]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

选取材料中局部或整体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际关系史专家刘德斌指出:“在1500年前后,正是在这一世界文明的核心区——欧亚大陆形成三个彼此相对隔离、又各具特色的国际关系体系——东亚封贡体系、穆斯林世界和欧洲秩序。”高度集权、组织有序的亚洲帝国迟迟迈不出中世纪门槛,而欧洲却最先迈出,步入近代,他认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民族君主国的兴起、经济技术的发展与地理大发现在欧洲走出中世纪的历程中是一个有机的发展过程。它们不是孤立平行发生发展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交织在一起。”


根据1500年前后欧洲发生的重大历史现象自拟题目并予以论述。(要求题目符合题旨,语句简练,史论结合。)
2023-05-30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世界近代史上重要历史人物及其贡献(部分)

人物贡献
彼特拉克《歌集》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阿克莱特开办第一家水力纺纱厂
卢梭《社会契约论》
贝尔发明电话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之间往往存在内在关联。根据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从上表中任选三个相互关联的历史人物确定主题,并围绕主题进行阐释。(要求:历史人物和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3-05-15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二十世纪晚期敏锐地发现,欧洲信仰天主教和新教的国家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进而得出新教伦理与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他认为发生在西欧的宗教改革原本是出自宗教动机,但新教伦理所表现出的现世精神和伦理观却无意中促进了经济活动的开展,新教伦理赋予了经商逐利行为的合理的世俗目的。他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写到:“上帝应许的唯一生存方式,不是要人们以苦修的禁欲主义超越世俗道德,而是要人完成个人在现世里所处地位赋予他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他的天职。在现代经济制度下能挣钱,只要挣得合法,就是长于、精于某种天职的结果和表现……一个人对天职负有责任,乃是资产阶级文化的社会伦理中最具代表性的东西。”

结合材料和世界近代史相关知识,围绕“新教思想与资本主义”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3-05-15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西方公民教育在社会发展中一直随着政权更迭和政体变化而产生流变,唯一不变的是,在整个西方社会历史进程中,公民教育一直与社会治理同步律动。下表是近代西方公民教育的特点。

特点具体内容
注重契约制度,强调法治精神契约制度保障了公民的权利,这一制度表明了作为共同体的国家是公民同意下权力让渡的结果。同时,法律契约约定也指出了公民服从的义务,在国家与公民的关系互动中,相互形成了法治约束
善于规矩教化,突出规则意识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几乎一切都是根据法治精神建构的。相应地,规则意识也越发重要。甚至治理本身就被指认为一种规则体系,“是只有被多数人接受才会生效的规则体系”
发展多个中心,提倡多元治理在多元治理模式下,政府不再是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提供者,政府与公民、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传统的管理与被管理、控制与被控制关系变成了相互合作,形成了多方参与、共同协作的协作治理特色

——摘编自曹金龙、宇文利《约制与规化∶西方社会治理中的公民教育》


根据上述材料,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10-0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信阳市(青桐鸣)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化模式是指特定民族或特定时代人们普遍认同的,由内在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价值取向、习俗伦理规范等构成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如果主导性文化模式失范,即其制约作用和规范作用失灵,文化模式就会从常规期和稳定期进入怀疑期和紊乱期,文化危机也就出现了。随后,文化往往会进入转型期。所谓文化转型就是文化模式的剧变或革命,即一种新的主导性文化模式取代原有的文化模式。

—摘编自姜守明、洪霞《西方文化史》


根据材料,围绕“文化危机与文化转型”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5-10更新 | 179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重点高中六校协作体2023届高三二模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近代史开始于16世纪。马克思曾几次谈到过这一点。因为从古代到近代的依据是社会转型,即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所以,资本主义的到来就是近代开始的标志。16世纪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说明了这一点。宗教改革、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的新发展、资本主义农业和工业的兴旺、尼德兰革命等,以及近代科学的产生与发展,都说明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开始了。

——摘自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上述材料是学者对世界近代史开始的阐释。据此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