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教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对于这种入世的新教禁欲主义,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概括,一方面,它强烈地反对任意享用财富并且对消费进行限制,尤其是奢侈品消费;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将财富的获取从传统伦理观的羁绊中解放出来的心理影响。”据此可知,新教的兴起(       
A.强化了对人性的束缚B.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
C.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D.否定了传统的宗教伦理观念
2023-05-19更新 | 273次组卷 | 30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贞观二年(628年),长孙皇后听说郑仁基的女儿美貌绝伦、才华出众,就让李世民将郑女纳为妃子。诏书已经写好但还没有发出,魏征听说就来找李世民:"我听说郑女已经许配人家,如果传闻为真,陛下把已经许人的女子纳进宫,恐怕有损圣德。”李世民听后赶紧下令把诏书扣下。但房玄龄、温彦博管重臣提出了反对意见:“郑女许配人家并无确凿证据;就算已经许配,毕竟没有过门。陛下纳妃诏书已经写好,不应中止,这涉及到朝廷的面子问题。"郑女的准丈夫陆爽也上书:"外人不知内情,误以为我们下了聘礼,其实根本没有。"李世民又把唯一持反对意见的魏征找来商议:"群臣为了讨好我,这可以理解。可陆爽为什么也要上疏分辩呢?"魏征说:"这事好理解,陆夜是怕陛下以后找机会收拾他,"李世民听后特地下一道诏书:“听说郑仁基之女已经许配人家,朝廷出诏书的时候对亭情了解得不清楚。这是我的不是,有关部门也有责任,郑女进宫的事就此作罢。”此事不大但影响不小,史书称“时莫不称叹”。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英王亨利八世本是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对新教采取抵制与敌视的态度。于1521年和1526年两次在伦敦公开楚毁马丁·路德的著作,撰写《捍卫七圣事》的小册子,被教皇授予"信仰捍卫者"的称号。1511-1514年,英格兰加入反法同盟,亨利八世御驾亲征,在法国北部得胜。法国盟友苏格兰乘虚侵英,却遭到留守的凯瑟琳王后反击,苏格兰国王败亡。当凯瑟琳王后年逾40,却只有一个女儿玛丽而无男嗣,亨利八世决定离婚另娶。凯瑟琳的娘家是西班牙王室,此时正称雄欧洲大陆,教皇处于其挟持下,没有批准国王的离婚请求。国内的旧贵族和教会人士也对离婚案持反对态度。在此关头,亨利八世转向全国要求改革的乡绅与资产阶级寻求支持,于152911月召开议会,开始实行宗教改革,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使英国教会脱离了罗马教廷,成为独立的"圣公宗";自己担任英格兰最高宗教领袖,使英国王权达到空前高度。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对于郑女“娶与不娶”各方所持的价值取向。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亨利八世从虔诚的天主教徒转变为坚定的宗教改革者的因素。
(3)个案分析往往能见微知著,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两国君主的婚姻问题中,分别概括其所反映的政治状况。
2023-04-15更新 | 155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2023届高三二诊文综历史试题
3 . 新教创造了一个新的伦理,虽然不要求贫苦,却不容许为了追求财富而走向骄奢的歧途;虽然不要求独身,却把婚姻完全视为合理养育后代的制度。有人将这一精神概括为“你认为你已经逃出了寺院,然而所有人都成了终身僧侣”。这说明宗教改革(     
A.消除了信徒的自由意识B.导致了社会的道德沦丧
C.动摇了人们的宗教信仰D.蕴含着现实的功利追求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材料二   科学的人文主义是在保持和光大旧人文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给它注入旧人文主义所匮乏的科学要素和科学精神。其新颖之处在于:明白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以此作为安身立命的根基之一;对激进的唯意志论和极端的浪漫主义适当加以节制;依靠科学自身的精神力量和科学衍生的物质力量,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自我完善;科学理应是而且必须是为人的和属于人的,为的是人的最高和长远的福祉。没有人文情愫关怀的唯科学主义是盲目的和莽撞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完成下列题目
(1)14—18世纪的西欧出现了哪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它们能够兴起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3)据材料二,概括“科学的人文主义”的内容。
2023-02-07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历史试题(等级考)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家知道,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讽今’的意思”。

——摘自叶廷芳《十八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材料二   马丁路德认为,恩典是要通过人的信仰来实现的。马丁路德的这种新的恩典说在基督徒与上帝之间建立了直接联系,否定了人们对教廷、教皇、仪式和神职人员的崇拜。马丁路德号召基督徒要尽量服从世俗政府的命令,以此作为基督徒是否过上正当生活的条件。

——摘自朱孝远《德国宗教改革与马丁路德的贡献》

材料三   欧洲的启蒙时代,是伟大人物辈出的时代,他们既是旧传统的批判者,也是新制度的设计者……他们的著作的确影响了世界许多地区的热爱思考和正义的人们。

——摘编自《马克思选集》中文版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什么,概况新兴资产阶级“借古讽今”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启蒙运动在内容上是如何发展人文主义的。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415世纪,意大利思想家、艺术家试图推动古代文化复兴。开始时他们仅努力效仿最优秀的罗马作家的拉丁文体,之后学者们又竭力仿效古希腊作家。艺术家们长途跋涉到罗马,在其笔记本上画满了古代遗迹、雕塑和大奖章的草图。富有的收藏家则收藏了许多古代哲学手稿并建立图书馆安放它们,这些收藏家们购买每一件自己能找到的古代雕塑作品。赞助人则要求艺术家创新作品,希望艺术家既要仿效古人风格,也要表现出对展现自然状态的关注。

——摘编自(美)布赖恩莱瓦克《西方世界碰撞与转型》

材料二∶16世纪初,西欧新兴的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他们以本国的封建政权为后盾,这就决定了这场改革并不彻底。中世纪把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哲学、政治、法学,都合并到神学中,对于完全由宗教培养起来的群众感情来说,要掀起巨大的风暴,就必须让群众的切身利益披上宗教的外衣出现。马丁·路德指出,信仰的唯一途径就是《圣经》,每个人自己有权凭借自己的理性和智慧去理解《圣经》。正如罗素曾指出∶“为自由的斗争是从宗教问题上开始的,也是在宗教问题上得到一个几乎彻底地胜利。”马丁·路德还肯定世俗生活的价值,称“履行世俗的职业劳动”是个人道德活动所能采取的最高形式,这种关于“职业”的理论被后人称为“资本主义精神”。

——摘编自范迎春《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及其对西方近代社会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场改革”以宗教形式出现的主要原因,并简要说明其积极影响。
2022-12-12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是古罗马奴隶制度的极盛时期,经济发达,技术空前进步……古罗马统一了地中海沿岸最先进、富饶的地区,接收了古希腊时期传承下来的优秀建筑以及能工巧匠……以罗马城为中心,各种大型公共建筑在古罗马遍地开花结果。

——邱枫《外国建筑史导读》

材料二   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使基督新教与天主教的教堂建筑分道扬镳,各自发展,其中新教教堂建筑以“廉”“俭”明快为特点……而天主教则以“巴洛克式”教堂建筑来对抗,一度形成豪华、重彩、夸张、离奇的浪漫气派。

——卓新平《反思与会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罗马建筑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教建筑追求廉俭特点的实质,并分析宗教改革的意义。
2023-01-19更新 | 97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古代希腊人来说,人是城邦的动物。城邦个体公民的福祉取决于城邦的兴衰,城邦的兴衰取决于道德的兴衰,道德的兴衰取决于城邦公民灵魂之善恶。因此,希腊人文主义者全部激情的焦点在于对灵魂的塑造、对心灵的关切以及培养人的理性的高贵,以实现理性基础上的个人与自身、个人与城邦、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状态。古典人文主义的初衷是解决雅典城邦危机,但在这一过程中,在对人性的深刻认识基础上,它确立了人之为人的普遍性原则,创立了一种理性精神的美。这种普遍性原则使希腊人文精神不仅属于希腊民族,而且成为世界性的文化遗产,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而持续。

——摘编自黄伊梅《希腊古典人文主义的内涵与特质》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是“探古取经”阶段。从西方思想文化发展的主要脉络看欧洲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方面便是人和世界的发现,人文主义的出现。彼特拉克说:“真正的高贵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马丁·路德主张“信仰即可得救”。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内容表现在:批判理性用于权威、传统、习俗,不管它们是来自宗教、法律、政府,还是社会习惯方面的,这是其内容的特殊性。

——摘编自李科玲《读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人文思想的特点,并说明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近代不同时期西方人文精神的主要内涵。
2022-11-2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府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5世纪前后,阿拉伯语文学语言形成,7世纪后,阿拉伯人从波斯语、阿拉马语中吸收了大量的日常生活用品词汇和政治术语,从希伯来人和叙利亚人那里吸收了宗教术语,从希腊人那里吸收了政治、科学、哲学术语。阿拉伯帝国治下的民众为了担任公职,为了宗教信仰而学习阿拉伯语,促使阿拉伯语传播到阿拉伯帝国治下的亚、非、欧地区,阿拉伯语也因此而成了一种世界性语言。在欧洲中古世纪,它是保存希腊文化和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媒介语,西欧的语言中至今仍有许多阿拉伯语词汇,除拉丁语字母外,阿拉伯语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一套字母。

——摘编自王玉芝《人类文明第一次大融合的结晶∶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材料二   对于赎罪券的抨击,有如一粒火种落在火药桶里,立刻燃起燎原之火。农民和平民把路德的反教会论纲当成是起义的信号,认为同一切压迫者算账的时候到了。人文主义者热烈欢呼。贵族,甚至一部分诸侯,希望由此打破罗马教会的体制,没收教产。用拉丁文写的这份论纲,被人们译成德语,争相传播,不胫而走,两星期内传遍德意志兰,一个月内传遍基督教世界。性格坚毅的路德可以说是第一位德意志民族英雄。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语成为世界性语言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简述阿拉伯帝国在东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这份论纲”的名称。对于“路德可以说是第一位德意志民族英雄”的观点,请结合相关史实予以阐述。
2022-11-10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金华十校2023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路德战胜了虔信造成的奴役制,是因为他用信念造成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世俗人,是因为他把世俗人变成了僧侣。他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他把肉体从锁链中解放出来,是因为他给人的心灵套上了锁链。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度注重法制建设,已制定宪法和现行有效法律(截至2010年)共237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保护改革开放和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

——摘编自赵惜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展历程的全景回顾》


(1)如何理解“肉体从锁链中解放出来”“给人的心灵套上了锁链”这两句话的内涵?
(2)根据史料二,概括改革开放时期我国法律建设的基本特点。
(3)说说材料一与材料二改革呈现不同结果的根本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