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科学的兴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古代西方的医学理论中有著名的“四体液”学说,它认为人体是由血液、黏液、黄胆液、黑胆液组成的。到17世纪,“四体液”学说遭到猛烈抨击。该学说遭到抨击的主要原因是(     
A.细胞学说的确立B.中西医学的结合C.实验科学的发展D.放射技术的应用
2024-01-18更新 | 87次组卷 | 6卷引用: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预习自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出版后,一些著名数学家对该学说提出了责难:如果地球在绕太阳运动,那么应该可以观测到恒星的位置有一个周年的变化,上抛的物体不该掉到原地等。据此可知(     
A.经典力学体系影响深远B.西欧文化受到教会控制
C.学术争鸣深化科学革命D.理性主义受到时代推崇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布罗代尔的说法,从15世纪到18世纪所发生的思想革命,使“人”一步一步地从“神”的迷信中解放出来。不妨把认识和信仰的关系的变化,分成以下四段:

第一段(中世纪)认识是完全服从于信仰的,上帝决定一切,认识没有独立于信仰的功能。
第二段(中世纪后期)渐渐地,认识脱离了信仰。起先是不自觉地脱离,这个过程很长,像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这类科学家都是不自觉地使认识脱离信仰的。
第三段(16世纪)物理学和神学实际上分开了,马克思说笛卡尔搞物理学时是唯物的,讲神学时又是唯心的。列宁说莱布尼茨是通过神学接近了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的原则。马克思和列宁这样说,都是要说明,笛卡尔和他的继承者比哥白尼等更进一步使认识脱离了信仰。不过,他们也还没有达到自觉的程度。
第四段(17-18世纪)比较自觉地把认识和信仰分开。就像康德所建议的,在大学里把宗教教育交给神学系,而另立哲学系“作为神学系的反对派”。

——摘编自陈乐民、周弘著《欧洲文明的进程》

根据材料,指出15-18世纪欧洲思想革命进程中的一个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
2023-12-27更新 | 12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新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虽然古代希腊人早已知道测量纬度,但直到18世纪,人们使用天文钟在已知的时间观察天体,才测定出来经度。18世纪哈里森研制的经线仪和约翰·哈德雷研制的六分仪使人们可以获得更精确的地图和海图,此后,海洋上的商船和舰队行驶有了较准确的定位。这说明(     
A.地理大发现以地圆学说为依据B.地理知识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C.经纬度测量密切了欧洲内部联系D.科学发展有利于航海事业进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使欧洲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占据优势地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科学革命最主要的进步发生在与地理学和航海术联系密切的天文学领域。这一进步发生在16、17世纪,代表人物是哥白尼、伽利略和牛顿。科学革命早期阶段最杰出的人物是牛顿,一位可以与欧几里得和爱因斯坦相媲美的伟人。

材料二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一个重要的有利条件是,它早已在基础性的采煤工业和炼铁工业中占据领先地位。英国还拥有更多可被用作工业革命资金的流动资本。此外,企业家人才大量集中在英国,还在劳动力供应方面占有优势。

材料三   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欧洲政治革命的开始,随后的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标志其更进步的发展。接着,它在19世纪影响了整个欧洲,最后,在20世纪席卷了整个世界。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科学革命最主要的进步发生在哪一领域。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牛顿的主要成就。
(2)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有利条件。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逐渐形成了什么政治制度。美国革命后颁布的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是什么?法国大革命中宣告了人权、法治等基本原则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三者之间的关系。
2023-10-25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神州天立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对牛顿和达尔文成就的评价最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反映了客观事实B.促进了科学进步
C.推广了大众科普D.揭示了科学本质
2023-09-10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天立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学者陈乐民认为,14至18世纪欧洲所发生的思想革命,或叫作精神领域的革命,就是相继联系承接起来的“链条”。通过这个“革命”链条,“人”一步一步地从“神”的迷信中解放出来。这些“革命”的共同作用是(     
A.对人性的解放,冲击封建秩序B.倡导信仰自由,推动民族国家形成
C.提倡民主科学,促进社会进步D.进行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变革到来
8 . 美国学者指出:“在意大利科学于1633年失去活力以后,科学革命在那一时期的一个特点是科学活动在地理上向北转移,从意大利转到了几个大西洋国家,即法国、荷兰和英国。”能为此提供证据的是(     
A.哥白尼提出“日心说”B.伽利略发明天文望远镜
C.亚当·斯密写成《国富论》D.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9 . 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向人们揭示出,大自然物质实体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毕封则提出地球原是从太阳分裂出来的火团,经长期冷却之后才形成的,地球上各类物质的形成和发展,都经历了很长时期的演变。他们(       
A.借助科学解释反对宗教神学B.彻底消除了神学对科学的禁锢
C.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D.掀起了生物学领域的科学革命
10 . 《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一书中指出,在启蒙运动的哲学家们看来,道德观念、善与恶的意义,均产生于与人类经验有关的愉快或痛苦的感觉,所以人们可以像牛顿发现自然世界的规律一样发现人类心灵的规律,从而开拓一条……对人类社会进行改造的途径。作者强调对人类社会改造的途径是(     
A.人性B.理性C.科学D.宗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