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科学的兴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材料二   科学的人文主义是在保持和光大旧人文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给它注入旧人文主义所匱乏的科学要素和科学精神。其新颖之处在于:明白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以此作为安身立命的根基之一;对激进的唯意志论和极端的浪漫主义适当加以节制;依靠科学自身的精神力量和科学衍生的物质力量,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自我完善;科学理应是而且必须是为人的和属于人的,为的是人的最高和长远的福祉。没有人文情愫关怀的唯科学主义是盲目的和莽撞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马龙闪、王维《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科学的人文主义”的内容。
2 . 用历史的慧眼,观欧洲历史之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这是一个基督教的信仰时代,我们却总能透过布满城堡和教堂的中古景色,看到一种很不精致的封建制度和一种非常特殊的生活方式在欧洲兴起:政治是分散割据的,社会几无安全和秩序可言;通过采邑的层层分封骑士们结成了领主和附庸的关系;……因战争需要而建立起来的采邑、庄园等制度正在把带有军事性质的组织变成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社会结构、绘画、音乐、建筑、民族性格以及生活方式的各个细节,都带上了基督教的色彩。……我们总是“言必称希腊”……断定中世纪只是宗教上的狂热和科学上的蒙昧。事实上,中世纪文化与古典希腊罗马文化都是西方文化的根,如果没有中世纪这一中间环节,当今意义上的西方现代文化难以产生。

——摘编自韩亚辉《西方文化评析》

材料二   当历史的脚步迈进16世纪时,原先的不同地区、不同文明区域、不同国家,由于其政治制度、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的不同,开始显示出其进步的动力各有差异。……从世界历史的范围看,西欧诸国最早迈向了现代世界,发展了现代工业文明,并取得了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势地位。是什么力量推动它的进步和发展?从长时段的视角来考察,科学革命、思想革命、市场经济体制给了西欧诸国以强劲的推动力,使其以不可阻挡的力量在世界舞台上猛然崛起,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跳跃式发展。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材料三   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他的评论的确很有道理,而且其正确的程度比他当时所能预见的还大得多。第一次世界大战注定要使格雷伯爵所熟悉的整个欧洲变成废墟。它毁灭了数世纪之久的王朝,代之而起的是格雷伯爵这样的贵族政治论者所朦朦胧胧意识到的新的领袖、新的制度和新的意识形态。

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到大战末时,欧洲的控制已明显削弱,而且正在各地受到挑战。这些挑战在世界大多数地区被设法成功地阻止了。但这种缓解只持续了20年,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这一削弱过程,使欧洲各地的帝国处于大混乱之中.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古时期西欧社会所呈现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间环节”的角度,用一句话概述中古西欧文化的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16-17世纪欧洲通过“科学革命”而形成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市场经济体制给了西欧诸国以强劲的推动力”,列举16-19世纪“猛然崛起”的若干新商业经营方式。
(3)根据材料三、概括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认为“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的史实依据,并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指出欧洲“支配全球”的“控制”力在20世纪发生的变化。
2024-05-17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Z20联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中世纪后期西欧重理论轻实践之风盛行,这一状况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被打破。在古典文化的启发下,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认为,人的活动绝不能仅限于思辨的狭隘范围,而势必进入行动的广阔领域,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联姻。达·芬奇坚持观察和实验的治学方法,这对现代科学诞生具有先决意义。培根《新工具论》、笛卡尔《方法论》均提出:已有的经典理论都是值得怀疑的;获得真知的方法,是用观察研究得出的“经验”塑造自己的思想,形成“新”知识;科学研究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

随着文艺复兴而解放了思想的西方人率先步入科学的殿堂,并由此启动了一个世界性的科学化或理性化运动。这个运动后来又伴随着工业化和民主化诸运动一起,经过一系列发展阶段,最后才促成工业文明的成功。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卷》等

材料二   在英国,人们只是偶尔谈论克伦威尔,然而却长年累月研究牛顿的学说。当人们看到牛顿的墓志铭中“他是人类的光荣”时毫不感到奇怪,相反,如果有人发现这个国家有任何一个政治家身后被授予这样的荣誉称号却会大为惊讶。我希望能在这里对所有上个世纪像牛顿那样为祖国争光的伟人给予公正的评价。

——摘编自【法】伏尔泰《路易十四时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文艺复兴如何促进科学革命的兴起。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科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7世纪,欧洲纺织业大量兴起,每天巨大的生产量与市场需求量使得依靠人力手工已经无法满足,从而促进了人们的思考,科学家将目光投入力学与热学,思考力学与热学如何产生能量,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这就直接为科学的变革提供大量的课题。不论是中国还是中东,都有非常宝贵的技术传入欧洲,例如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等。这些技术为欧洲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平台,研究造纸术中的化学科学和指南针中的天文学。印刷术则直接将科学的研究成果出书印刷,使得更多普通的百姓也能对科学有所认识,从而推动了科学革命的产生。

——摘编自田梦圆《十六世纪至十七世纪欧洲的科学巨变》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人类在技术领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创新成就:在合成化工、能源与环保、材料与先进制造、航空航天、微电子与光电子、自动控制、计算机与通信网络、科学仪器与生物医学工程、纳米技术与微机电系统等领域,高新技术创新层出不穷,成为推动生产力空前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促进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影响了人类社会的组织结构,人类的思维模式和观念;为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提供了新的工具、方法与手段,使人类社会发生了空前的变化与进步。

——摘编自路甬祥《百年技术创新的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16~17世纪近代科学兴起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创新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近代以来科学与技术发展中得到的启示。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66年,法国在路易十四支持下创建了科学院,有21名院士。1699年,又赐名巴黎皇家科学院,制订了章程,院士分为领薪金的学者和名誉会员,共70人。科学院依靠皇家研究基金支持,促使成员有组织的合作科研。而伦敦皇家学会初期对会员的身份没有明确限定,只要对实验科学有兴趣,经推荐选举后均可进入,贵族享有入会优先权,科学家约占1/3。在巴黎,院士必须是专家,终身衣食无忧,竞争激烈。法国奖励国内外的科学成果,瑞士的欧拉4次获得重奖。法国科学院与各省科学院联系密切,有众多省份科学院加入了法国科学院,也有部分省科学院仍是独立社团。院士与大型院校联系密切,并有院士在院校任教。随后,欧洲各地照此制度和精神建立了众多科学院。

       ——摘编自杨庆余《法兰西科学院:欧洲近代科学建制的典范》

材料二   1949年6月,中共中央筹备建立科学院,11月成立中国科学院,作为全国领导机构兼科研中心,还调查了全国产业部门以及高等学校中的科研机构,并加强与这些机构的联系。1950年,政务院设立了重工业部,下设航空工业筹备组、兵工办公室等,1952年设立主管国防工业的“二机部”。国家调整高校后,高校科研机构发展起来,同时中等专业及中学的研究机构,以及各部门和各级政府的专业研究机构大量增加,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织遍布城乡。到1959年,科协会员发展到600万。随着12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中国的科研系统形成“集中力量,形成拳头,进行突破”的原则。

——摘编自钱斌《新中国科技体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兰西科学院成为欧洲近代科学建制的典范。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科技体制建立的特点与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技体制促进当前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启示。
2023-03-01更新 | 21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2023届高三第一次统测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现代科学发展的历程和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概况
16世纪 近代科学产生,天文学革命,近代物理学诞生。近代科学革命是从意大利开始的,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伽利略就是意大利人。
17世纪 牛顿的方法论集中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这一时期,英国成为欧洲科学的中心,吉尔伯特、哈维、牛顿等科学大师都是英国人。
18世纪与理论科学研究无关的技术发明多数发生在英国,但却马上带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科学自此越来越面向实用技术,并形成科学—技术相互加速的循环机制。同时,启蒙运动使近代科学精神在法国广为传播,大革命中诞生的民主政制认识到科学的进步意义,从而使法国一跃取代英国成为欧洲科学强国。
19世纪自然科学形成空前严密和可靠的知识体系。进化、发展的观念进入自然科学理论之中。从1851年到1900年的50年间,理论科学和技术科学上的重大成果数目,英国占106项,法国占65项,美国占33项,德国占202项,德国已居明显领先地位。德国科技领先地位一致持续到20世纪前半期。
20世纪理论科学经历一系列革命,以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为先导,在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等领域均发生重大理论变革。信息时代到来。二战后,许多欧洲最优秀的科学家来到美国,极大地推动美国理论科学的发展。此时的美国,借着它在两次世界大战积攒下来的庞大经济实力,由联邦出巨资支持基础理论研究,才成为名副其实的头号科技强国。

——摘编自吴国盛主编《科学的历程》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轨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原因及影响。
(3)围绕世界科技中心转移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在长期生产劳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又吸收了阿拉伯文明和中国文明的发明创造,逐步改进了生产工具,在冶金、采矿、军器等部门越来越多地采用机械设备。16世纪以来欧洲自然科学、技术理论的新发展已为火器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资本主义文明对外扩张的需求频频给军器的创新和大批订货以新的更大的刺激,这就形成了欧洲军事装备发明和制造的螺旋式上升。

——摘编自[英]布伦丹 · 西姆斯《欧洲:1453年以来的争霸之途》

材料二   清代零星的先进火器仅供皇室和八旗兵使用,地方一律不许制造和使用较为先进的火器。雍正帝为整顿八旗兵颓废的精神,强调要大力恢复满族祖先的游猎传统,遂以“满洲夙   重骑射”为由,下令“不可专习鸟枪而废弓矢”,使火器研制更趋衰萎。对于欧洲十八、十九世纪火器的巨大改进,乾隆、嘉庆、道光几乎一无所知,自以为中央王朝所掌握的火器足以对付任何不测情况。

——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欧洲军事技术领先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前期军事装备和军事技术发展受到限制的原因。
2023-07-23更新 | 9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扬中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考前模拟考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理性主义最初出现在自然科学领域,牛顿对万有引力的发现以及牛顿力学的演算,使理性主义的旗帜树立起来。政治理性主义者将自然科学领域的分析、计算、逻辑推理的技术运用于政治领域,使这种追求确定性和功利性的科学方法在政治生活中占有了绝对的地位。在资产阶级同封建制度、同宗教神学斗争的过程中,政治逐渐从宗教的控制中摆脱了出来。此时,还涌现出大量的政治家,比如伏尔泰提出的自然权利论,指出自然赋予人们自由和平等,所有的权利属于人民也被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提出了,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在理性主义的引导下,国家和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理性主义逐渐丧失了理性原有的怀疑性,转而追寻一种纯之又纯的确定性。近代政治领域所崇尚的理性主义更多是对理性的“形式”、“逻辑演绎”的空前追求,将人类的政治程序化、简单机械化、标准化、量化。

——摘编自赵恩烯《政治理性主义批判及其当代意义》


(1)根据材料,归纳启蒙运动时期资产阶级的基本政治诉求,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理性主义”发展的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政治理性主义”。
2022-10-10更新 | 214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调研(一)历史试题
9 . 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深刻地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观的重大变革确实是从哥白尼革命开始的。希腊人以及中世纪的宇宙观,是一个层层相套的有限的球体,地球则居宇宙的中心。哥白尼用太阳取代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所有的行星包括地球均以太阳为中心转动。近代思想的一个革命性的变化就在于从有限封闭的世界,走向一个无限的宇宙。……这场宇宙论革命,既是天文学的也是人类学的,既带来了世界图景的改变,也导致了欧洲心灵的重建。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根据材料一,指出哥白尼的宇宙观。结合所学,概括“这场宇宙论革命”在近代思想领域的影响。

材料二   工业社会中劳动者为什么经历巨大的苦难,原因是他们受到了资本家的剥削。这句话以前也有其他人说过,但马克思找到了剥削的秘密,那就是剩余价值。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以这个问题的解决为起点,并以此为中心的。剩余价值理论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经济学基础。马克思、恩格斯依据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趋势,提出“两个必然”的科学论断:“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摘编自《社会主义发展简史》等


(2)根据材料二,指出马克思找到的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结合所学,分别写出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经济学基础和提出“两个必然”科学论断的著作名称,用一句话概括马克思主义对无产阶级斗争的意义。

材料三   科学者何?吾人对于事物之概念,综合客观之现象,诉之主观之理性而不矛盾之谓也。……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今且日新月异,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宇宙间之事理无穷科学领土内之青腴待辟者,正自广阔。青年勉乎哉!

——引自陈独秀《敬告青年》(《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一号)


(3)根据材料三,指出作者在该文中开出的国人摆脱“蒙昧时代”的良方,并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阐释其倡导科学的缘由。(阐释要求:史实正确,逻辑清晰,语句通顺,表述成文。)
2023-06-10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普通高中2022年7月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牛顿用数学的计算来说明各个星球相互间的关系。从牛顿开始,科学研究有两条途径:第一条   是数学思维。第二条   途径是归纳和实证。这两种思考方式和形而上学的纯逻辑的推论相比较,其研究方法和得出的结论是很不一样的。因此,牛顿的出现及牛顿理论不可动摇之地位的确立应该是近代科学的起始。

——摘编自许倬云《现代文明的成坏》

材料二   在牛顿学说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正统学说时,它就成了众矢之的。在几个世纪之间,诗人们怀疑他,甚至把他妖魔化——他精明的头脑,他冷冰冰的科学。19世纪初,浪漫派开始责备牛顿在工业化和机械化中扮演的角色,浓烟滚滚的工厂令天空变得暗淡。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该学者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简要说明这一观点。
(2)阅读材料二,写出两位英国“浪漫派”诗人。结合所学,提炼材料二所反映的当时社会的主要冲突。
2022-04-21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