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科学的兴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所示为文艺复兴前后人们对宗教和知识的认识。

出处

认识

张椿年《从信仰到理性:意大利人文主义研究》

中世纪基督神学和封建教会认为上帝既是知识的来源也是知识的终结

意大利学者曼内蒂

人的行动,即“认识”的目的在于征服自然的科学行动,人的作用就是“行动和认识”

彼特拉克

人不仅要学习并掌握知识,而且还应懂得为了公众利益如何去传播和运用这些知识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正是在这样的探索过程中,“科学以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兴起,并且以神奇的速度生长起来”

——据张国臣《论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文化的转型》整理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9-09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认为,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财富,科学的社会作用表现再精神生产和社会生产两个方面。一方面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长期实践中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科学知识,是整个人类知识体系最为重要的一个组部分;另一方面,科学作为生产力的要素被资本用作财富的手段,因而本身也成为那些发展科学的人的致富手段。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根据材料,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围绕马克思关于科学的观点,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需史论结合。)
2023-09-06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1956年,美国前全国图书馆协会主席、伊利诺大学图书馆馆长罗伯特·唐斯(Robert.B.Downs)出版了《改变世界的书》(BooksthatChangedtheWorld),他选取了文艺复兴到20世纪中叶期间16本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名著,并对每一本书的作者的生平、内容概要、历史影响等都作了评述。下表节选其中一部分著作。

人物

著作

主要内容

[意大利]马基雅维利

《君主论》(1532

世界上有两种斗争的方法:一种是通过法律,而另外一种是通过武力。能够为君主所用的最好的城堡就是不引起人民的憎很。

[美国]托马斯·潘恩

《常识》(1766

那些想收获自由所带来的美好的人,必须像真王的人那样,要承受支撑自由价值的艰辛。

[英国]亚当·斯密

《国富论》(1776

财富是由劳动产生的”,正式提出“看不见的手”的论断。

[德国]卡尔.马克思

《资本论》(1867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家害怕没有利润和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

[英国]伊萨克·牛顿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729

我们无法认识事物的任何属性,除非通过实验。极出了力学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结合表格,请任意选择其中两本书,结合时代背景阐述这两本书是如何改变世界的。运用史实,予以论述。(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3-06-12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大湾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际关系史专家刘德斌指出:“在1500年前后,正是在这一世界文明的核心区——欧亚大陆形成三个彼此相对隔离、又各具特色的国际关系体系——东亚封贡体系、穆斯林世界和欧洲秩序。”高度集权、组织有序的亚洲帝国迟迟迈不出中世纪门槛,而欧洲却最先迈出,步入近代,他认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民族君主国的兴起、经济技术的发展与地理大发现在欧洲走出中世纪的历程中是一个有机的发展过程。它们不是孤立平行发生发展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交织在一起。”


根据1500年前后欧洲发生的重大历史现象自拟题目并予以论述。(要求题目符合题旨,语句简练,史论结合。)
2023-05-30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文化与自由

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这无论对外部自然的规律,或对支配人本身的肉体存在和精神存在的规律来说,都是一样的……最初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是和动物本身一样不自由的;但是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

——选自恩格斯《反杜林论》


依据材料,确定一个观点,运用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不少于3个史实),史论结合,遐辑清晰。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现代以来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

国外学者用定量的方式描述了16—20世纪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及其转移的情况。如果一个国家的科学成果超过全世界总数的25%,则这个国家就称为世界科学中心;该国成果超过25%所持续的时间,称之为科学兴隆期。近现代以来,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相继成为世界科学中心。

1 世界科学单中心转移

世界科学中心

依据

汤浅光朝:平凡社年表赵洪州: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意大利1540-16101540-1620
英国1660-17301660-1750
法国1770-18301770-1840
德国1810-19201810-1910
美国1920年至今1910年至今

材料二



影响世界科技中心转移因素的水晶模型

——均摘自潘教峰《钻石模型——解读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更替》


结合所学知识,用材料二图中的模型来解读材料一中的信息。(要求:解读材料一中的二个或全部国家的整体状况,或中心转移的整体状况,史论结合,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2023-04-21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62年,日本学者汤浅光朝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近代科学成果进行定量分析时发现,从16世纪至20世纪,世界科学中心发生了5次大的变迁,即:意大利(1540—1610年)、英国(1660—1730年)、法国(1770—1830年)、德国(1810—1920年)、美国(1920—现在),转移周期大约为80年,科学史界称为“汤浅现象”。


结合材料和世界史所学知识,就“汤浅现象”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01—1700年英格兰精英人物初始兴趣的转移(部分)
初始兴趣分类年份
1601—1625年1626—1650年1651—1675年1676—1700年
牧师37.2%30.1%19.5%13.2%
律师25.3%25.8%27.8%21.0%
科学家12.8%28.2%31.4%27.6%

依据材料,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2-1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理性”是现代性事业的根基,它的“成长史”体现出大起大落的剧烈节奏。下表是西方不同阶段有关理性的主要观点。

时期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强调“知识服务于修养”;理性(或德性)是人的本性,它要求人致力于在道德上实现自我完善
文艺复兴时期彼特拉克理性致力于声张和证明的,是自己属人的特性而非属神的特性;在对古典希腊、罗马文化的研究中发现了人的独立价值和尊严
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用人的主动信仰证明在上帝面前尘世的价值;理性被视为人的本质属性之一,人按照自己的意志、使用自己的理性去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
启蒙运动时期霍布斯、洛克、卢梭似乎有一个普遍的理性一直存在在那里,等待人们去发现;而只要人们发现了理性,它就会把世间的一切秘密与疑问解答

——摘编自姚德薇《近代西方社会思想中“理性”概念的发展与演变》

结合材料信息与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理性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8-25更新 | 653次组卷 | 20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山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1617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科学革命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近代科学的兴起,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高中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任选角度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7-04更新 | 190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