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科学的兴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1 道试题
1 . “在伽利略—笛卡尔—牛顿的数理世界里,充满着井然有序的理性规律和法则。万有引力定律是它们的一个象征。在引力定律的支配下,行星无一例外地做椭圆运动,人类可以准确地预言它们在任何时刻的位置和速度。这给当时的知识界以深刻的印象。他们相信,不仅在物质世界有这样的自然规律,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由此(        
A.近代自然科学产生B.文艺复兴运动发展
C.启蒙运动蓬勃发展D.宗教改革拉开序幕
昨日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科学,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其发展而发展。科学在其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总是不平衡的,但是在实践上和空间上它也有自己的规律性。科学发展的不平衡过程中就存在了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现象。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都会对科学技术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摘编自王国成《近代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文化背景分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相关知识,围绕“近代世界科学的发展”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7日内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3 . 材料一   尽管这是一个基督教的信仰时代,我们却总能透过布满城堡和教堂的中古景色,看到一种很不精致的封建制度和一种非常特殊的生活方式在欧洲兴起:政治是分散割据的,社会几无安全和秩序可言;通过采邑的层层分封骑士们结成了领主和附庸的关系;……因战争需要而建立起来的采邑、庄园等制度正在把带有军事性质的组织变成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社会结构、绘画、音乐、建筑、民族性格以及生活方式的各个细节,都带上了基督教的色彩。……我们总是“言必称希腊”……断定中世纪只是宗教上的狂热和科学上的蒙昧。事实上,中世纪文化与古典希腊罗马文化都是西方文化的根,如果没有中世纪这一中间环节,当今意义上的西方现代文化难以产生。

——摘编自韩亚辉《西方文化评析》

材料二   当历史的脚步迈进16世纪时,原先的不同地区、不同文明区域、不同国家,由于其政治制度、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的不同,开始显示出其进步的动力各有差异。……从世界历史的范围看,西欧诸国最早迈向了现代世界,发展了现代工业文明,并取得了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势地位。是什么力量推动它的进步和发展?从长时段的视角来考察,科学革命、思想革命、市场经济体制给了西欧诸国以强劲的推动力,使其以不可阻挡的力量在世界舞台上猛然崛起,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跳跃式发展。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古时期西欧社会所呈现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间环节”的角度,用一句话概述中古西欧文化的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16-17世纪欧洲通过“科学革命”而形成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市场经济体制给了西欧诸国以强劲的推动力”,列举16-19世纪“猛然崛起”的若干新商业经营方式。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或者说主流价值观,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法律制度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国家整合多元价值、维护政治统治、规范民众行为的重要工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崇拜自由市场经济;第二,倡导平等或者程序正义;第三,崇尚个体本位和自我价值。

——摘编自袁银传《认清当代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质》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就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609年伽利略亲自制作了一台能把远处物体放大近千倍、把距离缩短到三十分之一的天文望远镜,由此发现了大量以往不为人知的太空奥秘。这说明(     
A.传统的“地心说”被否定B.太空勘探助推科技进步
C.科学革命解放人类思想D.经典力学理论体系完善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开始,哲学家们的反思,带有浓重的学究气,既不像达·芬奇那样的花团锦簇、色彩瑰丽,也不像马丁·路德和他的同伴们那样迅猛、激烈、沸沸扬扬。这是一个沉思的世纪,也是17世纪以来欧洲的一种精神状态,在曲折但顽强地表现出来,一点一点地在摆脱旧的精神枷锁。任何思维的运动只有笼统的阶段性,某一阶段的思想状况必是以前的思想活动积累推进而成的。17世纪的哲人们的确起了为新时期报晓的作用。

——摘编自陈乐民、周弘《欧洲文明的进程》

材料二

文明的政治组成在文明之间各不相同,在一个文明之内也随着时间而变化。一个文明可能包含一个或多个政治单位。这些单位可以是城市国家、帝国、联邦、邦联、民族国家、多民族国家,所有这些单位都可以有不同的政府形式。当一个文明演变时,其政治构成单位的数量和性质一般也会发生变化。甚至曾有人认为美国是一个独特的文明。这种把美国和欧洲相对立的做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事实:至少直到19世纪末,美国同非西方文明只有有限的交往。

——黄瑞自[]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17世纪开始的欧洲精神文明发展的特征,并指出17世纪哲人们的“报晓”的含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美国是一个独特的文明”进行说明。
2024-06-04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份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7 . 科技与人类社会

材料一   17世纪,英国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认为,在所能给予人类的一切利益中,“最伟大的莫过于发明新的技术、新的才能和以改善人类生活为目的的物品。”

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没有蒸汽机和珍妮走锭精纺机就不能消灭奴隶制。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供应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又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第一次使自然科学为直接的生产过程服务”,“在机器上实现了的科学,作为资本同工人相对立……表现为占有剩余劳动的手段。”

材料二   如果你们想使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么,只懂得应用科学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

——1931年爱因斯坦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演讲

鉴于未来任何世界大战必将使用核武器,而这种武器威胁着人类的继续生存,我们敦促世界各国政府认识到并且公开承认,它们的目的决不能通过世界大战来达到,因此,我们也敦促它们寻求和平办法来解决它们之间的一切争端。

——1955年《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1)比较培根与马克思、恩格斯对科技的认识,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
(2)运用20世纪以来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史实,简评爱因斯坦的观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6—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1599年的《航海全书》全面阐述中国科举制度。1657年的《英雄的美德》介绍了孔子及其思想,宣传孔子哲人形象。到18世纪的《世界公民》称赞中国有完善的道德和法律制度。中国热的出现(     
A.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复兴B.适应了欧洲社会变革需要
C.推动了西学东渐的发展D.导致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列书目为西方历史学者艾瑞克·霍布斯鲍姆重要的代表作,已翻译成40多种语言,累计销量突破500万册,成为全球持续热销的历史著作。

书目反映了一位学者对18至20世纪世界历史的认识。选择某一书目或者自拟一个书目,并运用世界史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主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10 . 18世纪,法国启蒙学者选举出“人类都应该拜服”而“希腊会为他们立像”的四大宗师为:“英国不朽的大法官”培根;“几何学家兼哲学家”笛卡尔(法);“赋予哲学不变形式”的牛顿(英);和“将形而上学还原为它所应有形式,即灵魂之实验科学”的洛克(英)。这表明(     
A.英国是当时欧洲的文化中心B.启蒙运动助推科学教育的普及
C.追求科学理性已成社会共识D.科学革命与思想解放联系密切
2024-06-0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襄汾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合测评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