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1 . 人文主义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希腊神话用神的形象体现人的智慧和力量,体现出古典人本主义。……人类对于自然相对独立,对于自身社会具有一定的自主权……人不是社会与国家的消极附属品,而是宇宙中万物的尺度。                                           

﹣﹣杨师群《中西方上古宇宙观及相关文化之比较》

材料二:

材料三:文艺复兴中人们重视人的价值、重视现世的生活以及反对“权威”的精神,都在当时人中间唤起了对于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怀疑及反感。……文艺复兴运动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些人中有的被称为基督教人文主义者、人文主义泰斗,有的被誉为宗教改革的先驱,他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对宗教改革运动的发生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林涛《浅议文艺复兴对宗教改革的影响》

材料四:(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 “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古希腊哪一学派的主张?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
(2)据材料二,指出拉斐尔的圣母像与中世纪相比,在立意上有何变化?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主教会及其神学”遭到“怀疑及反感”的原因。
(4)据材料四,概括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与材料三相比,人文主义有何新的发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启蒙世纪,有教养的欧洲人唤醒了一种新的生命意识。他们愈益感受到一种驾驭自然和人自身的力量感:周而复始的瘟疫、饥荒,朝不保夕的生活和天亡,毁灭性的战争与脆弱的和平,这些构成人类生存的无尽苦难,此时似乎终于开始屈服于批判性才智的发挥。从前,人心思定、害怕改变;如今,人心普遍开始思变,害怕停滞。在18世纪,有史以来第一次,人类的信心与现实主义结伴而行,而不是乌托邦空想的表征。这种新趋势之所以蔚成风气,启蒙哲人居功至伟:他们着手提出种种设想,亦即社会、伦理、政治、美学纲领,它们旨在增进自由而不是抑制混乱。启蒙运动既是一场人类心灵革命的产物和表达,也是这场革命的一个主要动因。人类一手应用理性原则,一手通过理性实验,运用理性探究并且效法自然。他们的希望立足于现在而非过去,尤其是立足于他们有充分理由憧憬的未来。

——摘编自[美]彼得·盖伊《启蒙时代:自由的科学》

根据材料,指出“启蒙世纪”的新趋势以及“启蒙哲人”的历史贡献。
2024-04-06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份教学质量诊断测试历史试题
2024·四川雅安·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伏尔泰在《路易十四时代》中赞扬中国君主的道德,他在转述雍正皇帝关于各地处理重罪案件,必须呈送皇帝御览,否则不得对人犯处以极刑的谕令时,发表了如下议论:“颁布这一敕令的理由有二。其一为:不得视人命如草芥。 其二为:君王对百姓须爱民如子。”伏尔泰对处于中国统治阶层的儒学文人也充满敬仰之情,“跟他们一道在北京生活,浸润在他们的文雅风尚和温和法律的气氛中,却比在果阿宗教裁判所系身囹圄,最后穿着涂满硫磺、画着魔鬼的罪衣出狱,丧命在火刑架上,更妙得多”。对中国文明的高度赞美和对中国开明君主社会的向往使伏尔泰将中国奉为理性社会的圭臬。他系统地阐述中国的历史、法律、宗教、道德、科学、哲学和风俗等问题,竭力推广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学说。他指出“由于它(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它在伦理道德和治国理政方面,堪称首屈一指”,以侧击路易十四崇尚的专制和不明白什么是宽大、容忍的缺点。

孟德斯鸠认真研究朱子学中的世界观、宇宙生成论及政治理论。在中国理学家所推崇的理性观中,孟德斯鸠看到的不是传教士所抨击的无神论,而是宋儒的法治的政治主张。他“从朱熹的‘法者,天下之理’和‘礼法,应与时宜之’思想中得到启示”,在传世之作《论法的精神》的第一章,就开篇明义提出一个重要观点:“人也有自己的法。”……孟德斯鸠也从中国文化中获得创建其“三权分立”政治理论的思想灵感。他指出正因为没有“法”的精神,中国“在开国初的那三四个君主以后,继任的君主就成为腐化、奢侈、怠惰、淫逸的俘虏”;“人们曾经想让法律与专制主义并行,可是任何事情一旦与专制主义联系起来,就丧失了自身的力量。”

——摘编自郭丽娜、康波:《18世纪法国启蒙主义文学中的中国思想文化因素——析“中国礼仪之争”对法国启蒙文学的影响》,载《国外文学》,2008年第2期

(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各有何发展变化。
(2)根据材料分别概括伏尔泰与孟德斯鸠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借鉴。并概括启蒙思想家借鉴中国文化的目的。
2023-12-14更新 | 106次组卷 | 7卷引用:黄金卷08(15+4模式)-【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西、安徽、贵州、广西、黑龙江、吉林、甘肃新七省专用)
2023·吉林长春·一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被冠以“历史学的世纪”之名。一个时代的思想归根到底是这个时代与社会的反映或折射。这一时期,“西方资产阶级雄视天下,可谓志得意满”。法国大革命使德意志人民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同属性”,发掘德意志的历史则是最有效的途径。19世纪30年代,德国史学家兰克通过对近代一些著名历史学家的分析研究,系统总结贯彻了“如实直书”的原则,运用史料批判方法严格考订各种史料,强调以第一手档棠文献材料为基础来撰写历史,但第二手史料绝不是完全没有用而必须被舍弃的。兰克继承并发扬了自修昔底德以来的政治军事史传统,在他看来,历史著作的主角只能是那些在历史舞台上最耀眼的人物,民族与国家,正是兰克等人在史学科学化,专业化方面所做的努力,使德国成为19世纪西方史学的中心。

——摘编自张广智主著《西方史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兰克史学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兰克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2023-11-11更新 | 101次组卷 | 3卷引用:黄金卷06(16+3模式)-【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西、安徽、贵州、广西、黑龙江、吉林、甘肃新七省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的欧洲在社会、科学和哲学领域取得的骄人成就在18世纪结出了巨大硕果,一场主要由知识分子掀起的思想运动——启蒙运动——在欧洲大陆轰轰烈烈地展开。这场以理性为主要特征的运动在100年左右的时间内把西方文明自近代以来所崇尚的自由、平等、民主等思想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并成为一种传统,使之传遍整个西方世界,特别是在社会受过教育民众的层面上得到较为广泛的传播,为西方民主化进程在19世纪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社会基础。

——摘编自徐新《西方文化史》

材料二   美国革命者感到,必须大力加强各州之间的团结统一,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并设计一套社会矛盾的调节机制,以确保人民的各项天赋权利。1787年,美国的制宪活动——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政治民主化创制实验,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开始。由于实现了对英法民主政治文化的兼收并蓄,它无疑是18世纪末世界上最先进、最现代且最有前途的政治制度。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87年美国的“政治民主化创制”及其成功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不仅见证了欧洲经济的转型,也带来了欧洲文化的崛起,一种新的知识组织形式出现了——中世纪大学在欧洲基督教的怀抱中诞生,它不囿于基督教的教义传授,反而形成了求真和求善的大学精神。西欧中世纪大学从教皇或国王那里获得了包含种种特权的“特许状”,其中学术自治与学术自由是最核心的内容,即大学享有自主决定和管理内部事务的权利,是具有一定自由度或独立性的高等教育教学机构。大学成为当时最具特权和声望的学术思想机构之一,为现代大学的发展提供了制度性与框架性的历史元素,为理解现代大学概念提供了源头性的诠释。

——摘编自孟倩《中国书院与西欧中世纪大学之比较:历史社会学的视角》

材料二   18世纪后半期,人们相信,启蒙是对现有秩序的批判,并且认为通过启蒙,流行的愚蠢会被克服。在这种观点看来,有用的理论应该能先在实际事务中解决问题。大学和类似的机构要讲授的不应是形而上学和神学,而应是经济学、技术学、医学和自然科学这类的学科,实际操作的知识优于口耳相传的知识。在许多大学里,像这类学科,如法国的医学和自然科学,德国和意大利的财政学,苏格兰的道德哲学,以及许多欧洲国家的自然法学,都得到了加强或第一次开设。无需证明的信念和对权威的无条件顺从被放弃,学校越来越多地教育学生自己思考。

——摘编自赵敏《启蒙运动对18世纪欧洲大学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中世纪大学兴起的原因及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欧洲大学发展的特点及其社会背景。
2024-04-26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转型时期的部分著作

座号

时间

著作

作者

1517年

《九十五条论纲》

马丁·路德

1543年

《天体运行论》

哥白尼

1590年

《焚书》

李贽

1637年

《天工开物》

宋应星

1639年

《农政全书》

徐光启

1662年

《天下郡国利病书》

顾炎武

1687年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牛顿

1689年

《权利法案》

英国议会

1748年

《论法的精神》

孟德斯鸠

1762年

《社会契约论》

卢梭

1776年

《独立宣言》

北美大陆会议

1789年

《人权宣言》

法国制宪议会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下)


(1)根据著作内容对表中所列著作进行分类,并指出分类依据。
(2)就某一类著作内容及其内在关系提出一个观点,并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7-10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18世纪,西欧社会出现“中国热”,即羡慕、热爱和崇拜中国文化,乃至仿制中国物品的文化现象。当时的上流社会将喝中国茶、穿中国丝绸的衣服、坐中国轿、建中国庭院、讲中国故事作为一件使命和风尚。此外,如伏尔泰等学者更是打破了“欧洲中心主义”的史学观,将整个中国文明史纳入世界文化史之中,提出“当你以哲学家身份去了解这个世界时,你首先把目光朝向东方,东方是一切艺术的摇篮,东方给了西方一切”,并指出如果中国的历史纪年是真实的,基督教的纪年则是假的,梵蒂冈就是在骗人。

——摘编自张西平《启蒙思想与中国文化——16~18世纪中国文化经典对欧洲的影响再研究》

材料二   和法国、德国相比,英国的“中国热”在18世纪呈现由“早退”的现象,虽然此时英国民间的“中国热”仍在持续,但知识界对中国文化的评价却在降低,如英国学者斯当东曾说:“中国政治制度上没有代议制性质的机构来帮助、限制和监督皇权。”亚当•斯密则指出:“许久以来,他(中国)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此外,他们对中国的研究也开始有意识地与开拓海外市场的经济动机紧密相连。

——摘编自严建强《欧洲“中国热"中的英国社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7~18世纪西欧社会出现“中国热”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英国“中国热”出现“早退”的原因。
2023-06-0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第二中学、临淮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徐光启(1562年—1633年),毕生致力于科学技术的研究,勤奋著述,《农政全书》是其代表作。《农政全书》共60卷,分为12目:农本(经史典故、诸家杂论、国朝重农考);田制(井田考和王祯《农书》中各种田制图);农事(营治、开垦、授时、占候,以屯垦为中心);水利(水利工程、农田水利、《秦西水法》);农器;树艺(名物、蔬菜、果树);蚕桑;蚕桑广(木棉、苎麻);种植(经济作物);牧养;制造(食品、房屋);荒政(备荒、附《救荒本草》和《野菜谱》)。前代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王祯的《农书》等农业著作,重点在生产技术和知识,可以说是纯技术性的农书,而《农政全书》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即徐光启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

——摘编自麦群忠等《中国古代科技要籍简介》

材料二弗朗索瓦·魁奈(1694年—1774年),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基者、重农学派创始人。由于路易十四连年征战和大肆挥霍,加上对异教徒的迫害,重商主义给法国社会经济尤其是农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魁奈的纯产品学说将农业视为财富的唯一来源,主张推广“大农经营”即资本主义农业经营方式,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促使法国重新走上繁荣富强之路。魁奈的自然秩序思想,在继承西方传统自然法的同时又从流布欧洲的中国古代思想中吸收营养,其在《中国的专制制度》一文中极力推崇中国式的开明君主专制。魁奈的学术和政治活动同当时的启蒙思想家狄德罗等人密切相关,他为《百科全书》撰写《农场主论》、《谷物论》、《人口论》和《赋税论》等论文。

——摘编自晏智杰《重读魁奈经济著作有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政全书》与传统农业著作相比的新发展并简析其产生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魁奈重农思想与徐光启农本思想的异同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农业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决定性事件揭示了西方文明的典型的演变过程,决定了西方社会发展到今天的方向和路线。这些决定性事件乃是社会历史发展变化过程中累积的各种因素综合作用而造成的——它们首先就是观念和思想的革命或变革,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改变社会制度、生活方式等等。在激烈的情况下,它会导致某种大的社会变革,如革命。无论是思想的革命,还是现实的社会革命,这些事件都会导致新的观念、思想和制度的诞生。

——摘编自韩水法《如何理解西方文明的核心因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以及中国史知识,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释。(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言之有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